《亮劍》為何日軍不用坦克對付騎兵連?

軍事一點通

《亮劍》中,獨立團騎兵連在突圍中與日寇騎兵殊死拚殺,直至最後一人戰死也不退縮半步,是整部劇中最令人血脈噴張的一幕。那麼,小日本為何不用坦克對付八路軍、或者說對付獨立團騎兵連,而大費周章地只用步兵與騎兵呢?

(騎兵連,進攻!!!)

原因很簡單,因為整個二戰期間,日軍對坦克在戰爭中的作用是沒什麼認識的。所以,日軍在華的主力師團基本是不裝備坦克的。據統計,整個二戰期間,日本總共生產坦克只有區區5000輛,其中還有部分只能算是自行火炮,總數還不到德國人的十分一!蘇日諾門坎戰役後,蘇聯對盤踞在我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還是很忌憚的,因此加強了對日情報工作。據一份蘇聯克格勃的情報,從1931至1940年間,日本總共只生產1328輛坦克,與蘇、德動輒年產數千輛甚至上萬輛坦克的產量簡單是天壤之別。

(淞滬戰役中的日軍坦克,一種只裝備重機槍而沒有主炮的輕型坦克,被美軍戲稱為“雌坦克”。就是這樣的坦克,竟然也能在中國橫行)

日本的步兵師團基本不配備坦克,偶爾配備的還很落後,而且對坦克的運用就更落後。諾門坎戰役中,日軍就出現過人掩護坦克的本末倒置的荒唐情形。整個二戰,日軍就只建立了四個裝甲師團,其中兩個師團直至戰敗,都是呆在日本本土的,和德軍裝備五十多個裝甲師根本沒法比。

(日本裝備的五千餘輛坦克中,有不少還是這樣的,常作守衛重要據點之用)

其次,隨著日軍的戰線不斷拉長,負責後方治安及掃蕩我抗日武裝力量的日軍,基本都是丙種甚至丁種師團與混成旅團,這些日軍裝備比主力師團就差多了,坦克根本就不在裝備配置清單中。何況,對付擅長打游擊的八路軍,坦克也派不上用場。這些次一等的師團,即使裝備有少數的坦克,只是用在一些較大城鎮和一些交通要點的防衛上。

所以,小日本用坦克對付八路軍的情形是很少的。但八路軍雖然裝備落後,卻也擊毀過不少日寇的坦克。一名日本老兵寫的回憶錄《春兵團戰鬥記》就記載,一次八路軍襲擊了一支日軍坦克小分隊,用火攻竟也破壞了好幾輛日軍坦克。


50後男人

我來回答一下。

為什麼不用坦克,原因是多樣的。


一、地形原因

看慣相對真實的八路軍電影電視劇的都知道,八路軍的根據總是名叫什麼山什麼山的。而且是老是換駐紮地點,在山中轉來轉去。

面對這種地形環境,而且又是移動性很強的游擊戰,當然是使用騎兵更好啦,又能跑山又能過溝,坦克未必能做得到。

更重要一點是:我根據地沒有石油!嘿嘿,用坦克對付遊走不定的八路軍,說不定千辛萬苦終於找到八路軍根據地了,突然發現沒油了!或者追著打著追擊到一半突然沒油了!那不是等著被八路軍殺回頭繳獲麼?

用馬就簡單了,餓了吃草料,去繳獲一下黃豆雞蛋,照樣喂得飽飽的。

二、戰場形勢原因

日本自身火力存在缺憾,為了跟國軍正面硬碰硬對抗,更需要強悍有實力的武器擊潰正面對手。所以日本的重武器基本在一線正面戰場,也就是如此,正面軍隊損失慘重,甚至膽小的將領被日軍重火力打的一潰千里!

而敵後日軍很少配備重武器,坦克更少。那敵後更多的是精兵與智謀的較量,獵人與獵物的交手,掃蕩與反掃蕩的廝殺。不過百團大戰之後的大規模掃蕩,日軍派了不少正面戰場的一線部隊和重火力部隊進入後方作戰。

三、日本資源少坦克少

日本人為多生產坦克,更是出現了奇葩的小坦克,小自行炮一樣的坦克,不就是因為資源稀缺麼!而且即使如此,日軍的坦克產量也是很低,無法做到大規模使用坦克。

但不要小看日本這些坦克,這些看似落後的裝備已經完全碾壓中國軍隊裝備整整一代!中國軍隊別說坦克了,就反坦克武器都很是稀缺,更多的是用人體炸藥包去炸坦克。

四、李雲龍只是一個團而已

按照我們的看法,李雲龍已經很強大了。

但是在日軍的眼裡,日軍的部隊,有甲乙等級別,由於坦克數量少,並不是所有步兵團都能配上坦克。

而日軍眼中,正面戰場中國軍隊有幾百萬抵抗在一線。在後方,敵後作戰的八路軍上百多個團!數數人數也幾十萬人。

李雲龍的獨立團也只幾千人,還沒到日軍需要派上坦克盯著隨時待命的份上,日本坦克被沒那麼多。


真兄弟旗艦店

圖示:八路軍騎兵連長孫德勝

  慕什塔戈認為,《亮劍》劇中日軍為何不用坦克對付騎兵連,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戰場預期不樂觀。《亮劍》反映的是1942年前後晉西北地區的抗日鬥爭,八路軍的當面敵人主要有日軍板垣師團,以及大批從東北地區增援過來的治安部隊。這部分日軍如果使用坦克,必然會把“九‧一八”事變期間從張學良那裡繳獲的坦克派上用場。而晉西北地區的抗日武裝,不僅包括八路軍、晉綏軍,還有張學良的東北軍舊部,這部分人對日軍坦克的性能及弱點自然瞭如指掌,甚至比日本人更會駕駛運用坦克,日軍一旦使用坦克,反而容易遭到國共軍隊的聯手抗擊。

圖示:“九‧一八”事變日軍從東北軍手中繳獲的坦克

  二是前期效果不理想。抗日戰爭前期,日軍曾在1937年淞滬會戰、1938年臺兒莊戰役中使用過坦克,戰場使用效果並不理想。中國軍隊對付這種“薄皮”坦克頗有心得,不僅用戰防炮、戰防槍擊毀多輛坦克,而且還英勇地使用人體炸彈炸燬敵坦克。時值1942年,來到晉西北的日軍自然不會重蹈覆轍,再次使用容易成為活靶子的“薄皮”坦克。

圖示:日軍坦克

  三是地形條件不具備。晉西北地處黃土高原,山地丘陵密佈,地表溝壑縱橫。別看日軍坦克在淞滬、臺兒莊等地曾經耀武揚威,到了晉西北就會寸步難行。因為這裡不僅分佈著坦克難以逾越的黃土丘陵及低山丘陵,還特有經黃河數萬年沖刷而形成的沖溝地形,完全就是天然的反坦克壕,日軍坦克一旦到了這裡,無異於自投羅網。


慕什塔戈

其一,派不上用場。因為《亮劍》的故事背景是在晉西北,晉西北的地勢其實不怎麼適合坦克這種重武器,溝溝坎坎的,重武器根本用不上,發揮不了它的優勢。



其次,日本物資沒有電視劇裡看起來那麼豐富,電視劇動不動就開著卡車,拉著士兵,帶著武器,帶著大量物資招搖過市,其實日本物資還是很短缺的,他在三個軸心國裡,屬於末流,也就是在當時並不強大的中國耍耍威風,和蘇聯在張鼓峰和諾門坎打的那個仗,蘇聯和日本用坦克互射結果,日本的炮根本打不到對方陣地日本就靠著軍國主義思想,自殺式的襲擊,然而還是白白送死而已,損失慘重,被揍得什麼毛病都沒有,卡車並不是很多,武器也不是很好,所以就更別提在晉西北這個地勢崎嶇的地方,給安排坦克這種珍稀武器了。


軍事一點通

用坦克來對付騎兵,騎兵的優勢盡失這個想法是沒錯的,而且還有典型的戰例。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時,波蘭軍隊的騎兵在德軍的坦克裝甲面前損失慘重。二戰時期的日軍難道不知道這樣做嗎?非也!

一、地形不適合坦克的使用。《亮劍》中獨立團的活動區域為晉西北,這裡屬於山區,由於地形的原因,日軍的坦克根本不適合在這裡作戰。

二、殺雞焉用牛刀。李雲龍的獨立團只有一個騎兵連,也就是個連級規模,一百多人。為了對付一百多人的騎兵連,日軍沒必要動用坦克裝甲車輛。騎兵的剋星是重機槍和火炮,騎兵連在衝鋒的時候就被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壓制。為了對付獨立團騎兵連,日軍派出了自己的騎兵聯隊,日軍的騎兵聯隊至少有3000多人,單單從數量上就可以力壓騎兵連。

三、日軍並不富裕。坦克是陸戰之王,二戰時期雖然日本能自己生產坦克,但坦克的產量卻非常少。日軍的坦克要麼配屬給師團使用,要麼是戰車師團,只有進行大型的戰役才能使用坦克。像這種團級規模的戰鬥,日軍沒必要出動比較稀少的坦克。日軍不是美軍,一個連級規模的戰鬥都能有坦克助陣和呼叫炮火支援。


歷史軍魂

裝甲部隊在二戰期間的日軍裡屬於比較稀少的戰略兵種,一般是以師團和旅團的形式存在戰時再加強到作戰部隊,當年山西省並沒有裝甲部隊常駐作為作戰主力的日軍也主要是乙級師團或獨立混成旅團,這種部隊是沒有裝甲部隊配屬的,作為日軍所謂的剿匪作戰也沒有大規模調動裝甲部隊的必要!當年南京保衛戰日軍使用的坦克不過是營級規模罷了,日軍在華的坦克裝甲部隊都主要部署在東北防範當時的前蘇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