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獨立團繳獲大量日軍鋼盔,爲何李雲龍卻從不讓戰士佩戴?

missja


鋼盔是一種重要的防護工具,能夠極大減少頭部遇到的傷害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實踐證明,鋼盔的確是一種能夠減少頭部要害的防護工具,而且隨著現代化戰爭的發展,鋼盔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幾乎成為必不可少的單兵裝備。

正常來說基本沒有鋼盔能夠擋住正面擊中的子彈,能夠打出幾百米遠的子彈的力量遠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但是這並不代表鋼盔就沒有作用,如果子彈沒有打到正中,由於鋼盔是一個弧面,那麼就有一定概率讓子彈滑飛。

另外,在戰場上對頭部傷害最大的往往並不是子彈,而且炮彈轟炸後飛濺的彈片和石頭等,鋼盔這個時候絕對是保護頭部的最好防具,這一點在鋼盔發明之處,法國人就已經發現。

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就是一貧如洗的國軍,也從德國購置了30多萬頂德式鋼盔用於裝備,後來老蔣通過美國的租借法案從美國也搞到了很多裝備,鋼盔一樣也少不了,所以,在我們看到的抗戰影視劇中,國軍大部分都帶著鋼盔的。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鋼盔至少拯救了幾十萬士兵的生命。

八路軍繳獲的日軍裝備一定會投入使用

八路軍的抗戰是小米加步槍,沒有先進的火力,老蔣又不給補充,大多時候都需要繳獲日偽軍的裝備來進行抗戰。小米加步槍中的步槍,很大一部分就是繳獲日軍的三八大蓋,另外繳獲日寇的配槍和佩劍也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在《亮劍》中李雲龍向後勤部部長張萬和要手榴彈的時候,這個部長同意多給李雲龍十箱手榴彈,但是前提是要給他繳獲一把日本的軍刀,可見繳獲日寇的東西在我軍是一種值得炫耀的事情。

在平型關大捷後,林總繳獲了很多的武器和物資,林總得到一個日本軍官的軍大衣,穿起來很精神,結果有一天林總穿著這件軍大衣去遛馬,被部隊中的人誤認為是日軍,一槍撂倒,因此在抗戰中,林總很長一段時間都住在蘇聯養傷,說來也是繳獲日本軍需品惹的禍。

所以,八路軍繳獲的日軍鋼盔也一定會使用,只不過繳獲的鋼盔有限,並沒有形成士兵的標配,日本製造的90式鋼盔在整個二戰中都在使用,相對於德式鋼盔和美式鋼盔辨識度很高。

《亮劍》是一部影視劇,對一些歷史問題揭露的不夠深刻

《亮劍》是一部讓人看起來熱血沸騰的電視劇,其中對日本鬼子的刻畫也是入木三分,其中反日是主旋律,比如最後李雲龍負傷讓日本人做手術的時候,李雲龍知道後差點斃了這個醫生,這是一種根植於骨子裡的厭惡。

因此,獨立團絕對不容許帶日本人的鋼盔,也符合讀者和觀眾心理承重能力,我們堂堂中國怎麼能佩戴小日本鬼子的龜殼。

其實,我們不僅打仗的時候戴了小日本的鋼盔,就是抗戰後我們依然戴了很多年,只不過光面綠漆紅五星蒙上了迷彩而已,因為戰後我們繳獲的最多的鋼盔就是日式的,而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數量急劇膨脹,只能用繳獲來的鋼盔來保護解放軍的頭部了。當然,像李雲龍獨立團這樣的部隊,一定會認為戴鋼盔是膽小懦弱的表現,所以,也會拒絕佩戴,畢竟頭盔不是制式裝備。

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國才開始著手研製我軍的第一代鋼盔,但是也並沒有完全取代90式鋼盔,至今的一些二線部隊中甚至還在佩戴日式的90式鋼盔。


史論縱橫


《亮劍》中,李雲龍對上日本人可是打了不少勝仗,先是率領新1團跟把坂田聯隊給揍了一頓,然後又是率領獨立團把山崎大隊給滅了,接下來又是圍毆了一個日軍觀摩團,當然少不了平安格勒戰役!


別看李雲龍這勝仗是一個接一個,似乎繳獲了日軍不少戰略物資,什麼槍支、彈藥、鋼盔、軍大衣、軍刀都是應有盡有。

實際上,真實的情況遠非如此。坂田聯隊有4000人,不是一個新1團可以擊潰的,這場戰鬥是虛構的;至於山崎大隊,500人編制而已;平安格勒戰役 ,守城的日軍也就幾百人。

所以說,李雲龍雖然在日軍那裡繳獲了不少好東西,但對於需求來說,杯水車薪而已。

對於八路軍來說,抗日戰爭時期裝備是相當落後的。日軍的裝備對於八路軍來說,那是相當高級的貨色。別說三八大蓋了,就連軍大衣和鋼盔都是好玩意!別說不屑於裝備日軍的東西,稍微改裝一下物盡其用才是王道!


鋼盔雖然在短距離內很難防禦住子彈的正面衝擊,但是對於防禦炮彈的碎片和衝擊波還是挺好用的,所以在二戰中軍事強國都是人手一個,就連老蔣後來也從美國人那裡搞來了不少。不過,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是沒有多餘的材料去生產頭盔的,連造槍炮都不夠用!

好鋼要用到刀刃上,這些繳獲來的戰利品當然是優先裝備最精銳的部隊。新1團也好,獨立團也罷,都稱不上是精銳部隊,因此李雲龍繳獲來的鋼盔大多數應該是上交給旅長,他的獨立團是無緣享用了!

羅裡吧嗦講了一大堆,用現實的眼光去評論一部《亮劍》,並不一定正確,還望各位海涵!


小鎮月明


誰都知道鋼盔是個好東西,但鋼盔對八路軍來說是奢侈品

鋼盔是有一定科技含量和技術門檻的裝備,不管國軍還是八路,都沒法生產,只能用外國人的。

國軍可以找美國人伸手,八路主要靠繳獲日軍士兵的鋼盔。

物以稀為貴,能繳獲的鋼盔有限,就只能好鋼用在刀刃上上了。

這些鋼盔一般集中給尖刀部隊、特別重要的主力部隊、以及關鍵兵種(炮兵、偵查兵等)、還有負責中央機關安全的警衛部隊等等。

即使李雲龍繳獲了大量日軍鋼盔,相對於幾千人的團級戰鬥單位,裝備率也會是一個極低的數字,這時候,你李團長把鋼盔發給誰戴呢?

給誰?不給誰?還不如上交總部,省的內部鬧矛盾。

看看那些裝備鋼盔的八路軍戰士,比如下圖,這是1944年,冀中某部進行擲彈筒操作訓練。

下圖為抗戰後期的八路軍士兵

這也是八路軍主力某部

抗戰後期,八路軍進攻煙臺,這是配屬的機槍陣地,可以看到士兵們都佩戴了鋼盔。


雲中史記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戰士肯定是有戴頭盔的,特別是一線突擊作戰部隊。電視劇中為了整體效果,因而獨立團的士兵沒有戴頭盔。另外從劇情上來看,獨立團雖然繳獲了大量日軍鋼盔,但是以旅長的做事的風格,李雲龍肯定是“自願”上繳大部分頭盔。

雖然抗日根據地有一些兵工廠,但是能夠製造的武器有限,質量也不好,很難滿足廣大戰士的需求。這一點,《亮劍》中就多次體現了。比如獨立團的戰士在掩護李雲龍撤退的時候,彈藥不夠,只能和敵人拼刺刀。

八路軍的裝備很差,很多武器彈藥嚴重依賴戰鬥繳獲。因此,抗日戰士佩戴的頭盔很多都是源自繳獲日軍和偽軍。比如《抗日戰爭紀錄片》中就說過,我軍在與日軍的長期作戰中共繳獲頭盔15400頂。

當然,除了和日軍作戰,另外就是來自國民黨的軍隊。畢竟蔣介石有運輸大隊長的美譽。雖說早期的時候雙方精誠合作,但是中後期蔣介石便開始指揮下面的人搞摩擦。這一點,《亮劍》中仍然有體現。比如楚雲飛派軍隊進駐大孤鎮,為李雲龍設鴻門宴。

所以,八路軍的頭盔也是五花八門,比如英式M1917、德式M35、美式M1。

另外,這裡就不得不感謝當時援助抗日的愛國人士、愛國華僑以及國際友人。他們募集了很多資金,捐助了很多武器裝備。這其中便有頭盔。

當然,八路軍中雖然有頭盔,但是並沒有大規模的佩戴頭盔。原因有三個:

第一,八路軍頭盔數量相當有限,自然不能所有人都裝備頭盔。好鋼用到刀刃上。朱德總司令曾經就下過命令,一線的突擊部隊優先使用頭盔,畢竟這樣能夠有效減少傷亡。這個道理和李雲龍進攻山崎連隊把全團手榴彈集中起來是一樣的。當時,一線突擊部隊不單優先裝備頭盔,還包括輕機槍、擲彈筒、迫擊炮等等。當然,如果有意大利炮,估計也得優先給他們。

第二、八路軍是以游擊戰為主的。游擊戰講究敵後作戰,很多戰士都是和老百姓一起,這樣不容易被發現。國民黨多是正面作戰,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他們帶頭盔更普遍。八路軍佩戴頭盔的時候,甚至還出現過友軍誤傷。抗日戰爭中最有名的誤傷就是一個晉綏軍的小兵差點打死穿日軍大衣的林彪。

第三、八路軍防護意識相對來說,還是較差的。一些人認為使用頭盔這些護具是懦弱的表現。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首先要交代的是,《亮劍》獨立團繳獲大量日軍鋼盔,為何李雲龍卻從不讓戰士佩戴這事只是電視劇中的演繹而已,真正抗戰戰場上巴不得能有這樣的裝備來戴上呢,只是苦於我國的工業水平有限,沒有能力大規模裝備上這樣的必備品,下面咱們看一組珍貴的老照片,這個照片的背景就是在抗日時期,八路軍在某次對日軍的戰役上繳獲的戰利品,用李雲龍的話說,真他媽是發財了,照片中有鋼盔,三八大蓋,擲彈筒,手榴彈,防毒面具,手雷,機關槍等等,這簡直是比中了雙色球還happy。


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些戰利品要集中分配,鋼盔這類緊缺的一般是配給中央警備團這樣的緊要部門,一些自動武器也是優先配給,鋼盔還有一個緊要的功用,就是送到敵後的軍工工廠用以製造更加緊缺的彈藥裝備之用,在當時的中國是不可能有大型鍊鐵鍊鋼工廠的,所以這類的物資就成為製造子彈和炸彈的材料,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加上每次繳獲的鋼盔數量都極為有限,根本也不夠裝備一個獨立團的,給小王吧,小趙不高興,所以本著公平的原則,大家就都不戴了,整齊劃一。


老豬的碎碎念


這個應該是劇中情節需要吧!現實中是不會有的,聽老人講,那個時候評判一個八路軍部隊是否是精銳,鋼盔裝備數量多少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的!只有精銳部隊才經常打勝仗,有更多的繳獲也才有可能比較多的裝備鋼盔,《集結號》裡就比較現實的表現這個情景,“攢幾個鋼盔出來!”


綠楊72999152


由於當時日軍鋼盔也不多,因此,新四軍繳獲鋼盔數量非常有限。一般都是優先發給精銳部隊或執行危險任務的部隊。普通部隊肯定沒有的。

抗戰勝利50週年的時候,有新四軍老兵來我們學校開座談會。他們說起,如果是去炸鬼子的炮樓,要是有鋼盔的話肯定會給突擊手戴上的。

由此可見,抗戰勝利是多麼不容易!更讓我們明白→落後就要捱打!


世紀末之魔術師


大家都知道,八路軍是有紀律的,繳獲的東西都需要上報。李雲龍雖然勝仗不斷,但是在亮劍中好像沒有看到繳獲過鋼盔,就算有繳獲的鋼盔,相信數量很有限,大部分鋼盔說不定被旅長要走,分配給真正的主力部隊了。

另外,獨立團發展的速度過快,僅僅一年左右的時間,就發展到了上萬人規模,自然能分配到鋼盔的人,也就更少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從《亮劍》全集來看,裡面八路軍團長,旅長,師長都是沒有佩戴鋼盔的。


戴鋼盔打仗的好像只有李雲龍和楚雲飛的“突擊部隊" 戴過。


從影視劇中可以看到,戴鋼盔打仗的八路軍微乎其微,有可能是因為鋼盔資源缺乏,也可能是因為其他的什麼原因。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索引詞典》查看更多精彩內容,索引詞典一個集娛樂,軍事,科技,歷史,文化於一身的萬象詞典。 如有打擾請忽略~


索引哨兵


真實的歷史都是藏在歷史的塵埃裡與檔案館裡,在那個什麼都缺的抗戰年代了,我們英勇的八路軍戰士。基本上都是靠繳獲敵人,來壯大自己。對於戰場上的每一項可以利用的物資我們都是不會放棄的。而在大量影視劇中,我們卻很少穿著日本的軍服、鋼盔。那些都是出於影視需要與藝術效果。而真實的抗戰是,卻不是那要的。

夾縫裡求生存,一針一線都珍貴

在與國軍進行聯合抗日後,而國軍對於八路軍的各類補給遲遲不能到位,而八路軍的補給基本上靠繳獲。本就從武器、人員素質、戰術素養、後勤補給、醫療水平等等都非常落後與日軍,這種情況下,八路軍揚長避短,對強大的日軍採取遊擊作戰方式,通過積少成多的方式不斷的積蓄力量。而在每次戰鬥結束後打掃戰場的時候,只有是能用到的東西都會被大家繳獲走的,從服飾、武器、生活用品等等。因為,這些東西對於八路軍是無比珍貴的東西。

英雄形象很偉大,影視效果存虛偽

如果將一幫叫花子般的八路軍的形象搬到熒幕上的話,就會非常影響視覺效果。讓英勇的八路軍戰士的形象遭受到打擊與各種的詬病。由於影視拍攝手法、英雄塑造等等要求,讓各類歷史劇都存在誇大實際的情況出現。也是,由於我們在創作的時候,影視業生態圈的不完善。

總之,真實的歷史中我們每個戰士,在繳獲日軍的大衣都是分配到每一位戰士手裡。一件大衣會穿很多年,補丁落補丁,也常常讓國民黨軍嘲笑為“叫花子”“泥腿子”等。而繳獲的那些鋼盔更加的會優先的佩發給那些技術兵種。但由於數量有限,使得很多士兵都無法佩戴。

關注惜花,看惜花講奇談。


惜花公子


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是獨立團經常遊擊,很少陣地戰,用不上。帶著也沉,行動不便。

其二,繳獲的鋼盔可能都上交了,然後配給需要鋼盔的部隊。比如專門的騎兵、炮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