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海陆丰无碑古墓—令后人敬佩的先辈,不变的汉人心怀

2007到2011年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在广东省汕尾城区、海丰、陆丰一带发现了一些无碑墓。

汕尾海陆丰无碑古墓—令后人敬佩的先辈,不变的汉人心怀

这些没有墓碑的古墓虽然年代久远,但并不是因为坍塌、风化、剥落造成无碑,而是当初建造时就刻意不设置墓碑的。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古人甘冒失祀、血脉谱系断连的危险,刻意隐藏自身及年代信息呢?

研究者考察这些墓后发现,墓身多为灰沙夯筑,形制粗糙古朴,祭台前面通道窄小,线折状摆手,有明显的宋墓风格特征。经过实地访查,文史工作者逐渐理清了这些无碑古墓的脉络。原来,南宋末年,汕尾地区人民支持宋军,曾奋勇勤王,保卫当时的南宋末代朝廷,很多人甚至英勇殉国,而当地百姓也因此受到蒙古人的掳掠屠杀。

汕尾海陆丰无碑古墓—令后人敬佩的先辈,不变的汉人心怀

在蒙元王朝80多年的奴役性统治时期,海陆丰当地人始终不承认“元”这个国家,尽管蒙元代宋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但他们一直坚持不使用元朝的国号与年号。甚至把家国仇恨带进坟墓,若家中老人去世,其子孙为了避免在墓碑上刻元朝国号年号,只修墓,不立碑,不刻任何文字,宁愿让自身与年代一齐湮没。以如此决绝的态度拒绝蒙元、缅怀旧宋,因此本地元代墓葬竟然都是无碑墓。

再仔细查阅汕尾市文物普查期间登录的所有古墓葬,居然没有发现注明“元”这个国号及其年号的墓葬,结合这些无碑墓的建造风格,并查阅相关族谱及其他资料记载,基本可以认定这些墓葬的年代在宋末至元代。

汕尾海陆丰无碑古墓—令后人敬佩的先辈,不变的汉人心怀

改朝换代的阵痛过后,一个政权能否被承认和接受,并不在于它是否正统,谁给人过上好日子,人们就承认、接受她,这是古今中外顛扑不破的道理。

近千年的岁月流逝后,这些散落在山野荒郊、被杂草荆棘掩埋、或仅存断壁残垣的无碑墓,一般人很难意识到:它们竟承载着宋人祖先的亡国恨和那个时段的民族情怀。这是华夏祖先留给后人的历史记忆,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见证与象征。

汕尾海陆丰无碑古墓—令后人敬佩的先辈,不变的汉人心怀

这些墓葬由于大多失祀,在近几十年城镇化建设中,很多被平整,即使没有失祀的,也往往因为破败而被重新修整或迁移,失去历史沧桑原貌。能保留下来的,确实不多了,据统计,在第三次4全国文物普查中登录的仅有14座,目前它们正面临着不断消失的境况。

汕尾海陆丰无碑古墓—令后人敬佩的先辈,不变的汉人心怀

这些看起来破破烂烂的货是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当然主要是历史价值,而且是不一般的历史价值,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