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最大誤區,關羽並不用青龍偃月刀,請問他的真正武器是什麼?

王者慢慢


騎赤兔馬,手拿青龍偃月刀,似乎是大家對於關羽的形象的一致認可,但是關羽的形象從三國之後到近代經歷了不同朝代文人官方的多次藝術加工,其本來形象越來越接近於喜聞樂見,而非歷史事實。而“青龍偃月刀”本身也就成了三國中最大的誤區,那麼關羽所使用的真正武器到底是什麼呢?

在三國時期出土的各種文物中,以及三國時期的官方歷史文獻中都沒有出現過青龍偃月刀的記載,不僅是沒有關羽使用的記錄,甚至是其他武將使用的記錄都沒有。

歷史上這種長柄的大刀一直到北宋年間才有記載,被稱為“掩月刀”,這也可能是偃月二字的最早由來,但是東漢末年無論從騎兵作戰習慣,還是武器演化來說,關羽突破性的使用這種武器的可能性都是非常的小。

那麼按照關羽作為一名漢朝末期到三國時期的騎將,應該是使用什麼武器呢?漢朝騎兵大多使用的環首刀,這個是在西漢攻擊匈奴時期逐漸成熟的一種騎兵武器,非常強悍,單側開刃,能砍能刺是騎兵作戰中非常強大的近身兵器,可以說關羽當年絕對是配有一把這樣的武器。陶弘景所撰《古今刀劍錄》記載:“關羽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採都山鐵為二刀,銘曰‘萬人’。從這條歷史記錄也可以看出,關羽是配備有刀這個武器的,而且還是雙刀,漢唐時期的刀和劍形制是差不多的,不過劍是雙面開刃,刀是單面開刃的而已,而關羽“青龍偃月刀的”誤區可能就是沒分清楚“大刀”和“環首刀”的區別。

除了近身武器外,關羽可能還配備有一種騎戰長武器,畢竟環首刀適合追逐掠殺,並不適合在中距離交戰。那麼關羽的長武器很有可能是馬槊,這種武器在漢朝已經出現,只不過造價非常高昂,一般無法制式裝備部隊,但是對於關羽這種將領配備一把還是可能的。

一般的馬槊僅是槊鋒就長達60釐米,和長矛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而這麼長的鋒刃在劈砍刺殺的時候要求不能斷裂,對冶煉技術要求比較高,在當時屬於高級武器。而且馬槊為了保證鋒刃的韌性,只有加大鋒刃的直徑,這樣馬槊就非常重,武將力氣如果不行完全就使用不了,堪稱騎兵特殊兵器。而和馬槊比較接近的還有一種“儀刀”,也就是加長版的環首大刀,這種單手和雙手都能使用的長刀,鋒刃也可以達到60釐米以上,而且刃窄小,使用時能刺擊和削砍,不看力量取勝,是一種一擊必殺的作戰兵器,如果刺中要害估計是當場就沒了小命。

關羽作為從基層慢慢成長起來的將領,不可能使用太過於奇怪的裝備,大多數肯定還是習慣使用部隊常規的制式裝備,最多也就是使用馬槊這樣的昂貴裝備而已。後世為了凸顯關羽神勇和與眾不同,所以進行了不少藝術加工,而且三國演義本身就突出武將,每個武將都有自己獨特的武器,這樣給萬眾敬仰的關羽安排一個“青龍偃月刀”就不稀奇了。

大家覺得關羽當年戰鬥中是怎樣合理搭配使用武器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老龍史社


萬人敵。

關羽,歷史上人倒是有這麼個人,但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大多有誇大與虛構的嫌疑,在名著《三國演義》裡,關羽的形象正可謂“胯下千里赤兔馬,手中青龍偃月刀,”好不威風。但小說歸小說,歷史上真正的關羽,他真的有傳說中的青龍偃月刀嗎?

考古研究發現,偃月刀是唐宋之間發明的,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之意。宋代《武經總要》中才就有這種刀的繪圖。所以生活在東漢末年的關羽鐵定是使不上了偃月刀了。

而真實三國時期的刀為窄而直的刀,長度在1米左右,東吳的刀長60多釐米,蜀國的刀則長1.2米以上,有堅厚的刀背和單側刃,不再有銳利尖鋒,而且一般都有環首,環首上的布條纏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殺時刀從手中脫落。原著《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青龍偃月刀”,在漢末的那水平,還是造不出來的。

正史對關羽的兵器並沒有過多的描述,僅有南梁陶弘景的《古今刀劍錄》中有過記載,說關羽自採都山鐵,鍛造了兩把刀,起名叫:萬人敵。


長安城不良人


答:關羽到底使什麼武器呢?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中有關羽單刀赴會的情節。

魯肅屯兵益陽,與鎮守江陵的關羽相拒。

孫、劉兩家聯兵,不應該搞軍事對抗;但荊州之地存在爭議,不議不行。

魯肅誠邀關羽相見,彼此各駐兵馬在百步之外。

魯肅一見面,就數落和責備關羽,說你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嘰哩呱啦,說了一大通。

然後有一個人不陰不陽,不冷不熱地懟了一句:“講這麼多有什麼用?土地沒有永遠的主人,唯有德者居之。”

魯肅勃然變色,厲聲呵斥,辭色甚切。

然後,書中來了一句:“羽操刀起”,即關羽操刀站起,威懾會場,會議不歡而散。

“羽操刀起”這四個字,說明了刀是關羽的隨身武器。

但這武器既是在開會期間突然亮出的,應該不是重八十二斤的長柄大刀——青龍偃月刀,而是一把挎在腰間的佩刀。

《三國演義》之所以會把關羽的武器設計為青龍偃月刀,應該是受這段“單刀赴會”的情節所啟發。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呂布身上,因為《三國志》的記載裡有呂布向董卓擲戟和在轅門射戟的情節,所以呂布的武器被寫成了方天畫戟。

關羽這把佩刀有沒有來歷呢?

南朝梁人陶弘景的《古今刀劍錄》說,關羽曾經採武都山鐵鑄造了兩把刀,上刻銘文:“萬人敵。”

但兩把刀,應該是短刀,否則,一個人無法操作兩把長柄大刀。

也就是說,關羽隨身佩帶有兩把懸掛在腰間的寶刀,但不是青龍偃月刀。

那麼,在戰場上,關羽是怎麼使用這兩把寶刀的呢?

我們來看《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關羽擊殺袁紹大將顏良的記載:關羽“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這裡的一個“刺”字,透露出了關羽使用的是應該是以擊刺為主的長矛,他把顏良刺倒在地後,拔佩刀俯身將其首級斬下而還。

所以說,關羽使用的兵器是長矛或長槊一類刺殺格鬥類兵器,同時,腰間也配備有兩把寶刀作為輔助兵器。


覃仕勇說史


常規兵器,就是槍。

這一點毫無疑問。

史書上記載: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說明是用槍或者矛之類的武器,刺殺後,再用刀斬首。

之所以斬首,因為根據法令,得敵將首級,用重獎。

三國演義裡,武將單挑的情景,在歷史中不存在。當時還沒有發明馬鐙,沒法在馬上比武。所謂騎兵,仍是騎到戰場後,下馬對殺。而少數民族能在馬上騎射,這是當時很厲害的戰術。

所以,用刀在馬上打,在三國時是吃虧的。

遠距離有箭,近距離用槍,槍斷了,就用佩刀或者佩劍。

而戟,作為類矛的武器,在戰場上也用。


蕭十三郎說三國


關羽,千古無二的大英雄,地表最強之武將!由於季漢後主劉禪誤信讒言,導致成都遭受戰亂,季漢史書盡數毀於司馬氏,我們現代人對於他的許多英雄事蹟都已無法得知,所以根本沒有必要糾結他生前使用的是什麼兵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