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王朗撕逼,我感覺王朗說的好有道理,怎麼辦?

時蜂lelm9585


很可惜諸葛亮和王朗這一震爍古今的精彩罵戰並未在歷史記載中體現,只不過是小說中的情節而已,《三國演義》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充分展示了諸葛亮的口舌之利。

想要回答題主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完整的回顧一下雙方“對罵”的主要內容。

諸葛亮降姜維後,蜀兵勢盛,魏帝遣大將軍曹真率兵二十萬拒蜀,年已七十六的王朗主動請纓,並放出大話“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 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次日兩軍對壘,魏兵請“對陣主將 答話”,諸葛亮飄然而出見到司徒王朗的旌旗心中已然知曉,一番唇槍舌戰在所難免。

王朗率先發難

“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 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

諸葛亮答曰:

“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

一問一答只是雙方試探性的交鋒,王朗表現得還是比較有禮貌,除了簡單得問候外,先將“魏代漢”稱之為天命使然,擺明了自己的論點。而諸葛亮則毫不客氣的稱曹魏為漢賊,上來就話中帶刺。

隨後王朗一口氣陳述了大段論據,不得不佩服王朗的學識,下面這段話實在是無懈可擊。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 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土; 劉表佔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 世祖文帝,神文聖武,以膺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豈非天心人意 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於管、樂,何乃強欲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耶?豈不聞古 人曰:‘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 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這段話王朗先是將朝代更迭歸為自然之理,天數尚有變化更何況朝代更迭,自漢末以來天下紛亂群雄割據,社稷不保,民不聊生,正是太祖武皇帝(曹操)挽救社稷於危亡,以魏代漢並不是以權勢取之,而是上順天意,下應民心。

隨後又對諸葛亮恩威並施,說你既然有自比管、樂之才,怎麼能看不出天意,如今我大魏國力強盛,如果你及時醒悟尚不失封侯之位。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王朗這番話說的入情入理,毫無破綻,從當時的形式來看即便不是曹氏篡漢,漢朝社稷也不可能保全,而劉備似乎更應該感謝天下大亂,不然他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支宗室怎麼可能過一把皇帝癮,諸葛亮似乎更忘了,漢朝的老祖宗劉備也是滅秦後而得天下。

我們再看諸葛亮的回答

“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 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 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 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 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 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 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 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諸葛亮這段回答前半段是強詞奪理,將漢朝的滅亡歸結於”宦官釀禍“,將漢室衰微歸結於亂臣賊子,實在是有些本末倒置,殊不知造成宦官之亂和大臣專權的正是皇族內部的權力之爭,朝政腐敗才會導致社會矛盾加劇,民怨沸騰。

諸葛亮這段話的後半段則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脫離的辯論的本質,”皓首匹夫!蒼髯老賊!“這類用語恐怕是王朗在辯論之前沒有想到的,一時間難以接受,更重要的是王朗年事已高,本想著是一場就事論事的辯論會,未曾想到諸葛亮會發動人身攻擊,最終突發腦溢血(猜測)而亡。

所以說我也感覺王朗說的很有道理,而諸葛亮除了強詞奪理外更加不守規則,發動人身攻擊罵死了王朗。


一點點歷史


王朗與諸葛亮罵戰,實際上是雙方互相勸對方投降。王朗的勸降詞是:“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

王朗說的,冒似義正辭嚴,但卻給人尊嚴上以打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他說成“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曹丕篡漢,被他說成“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頗有點強辭奪理,雖然天下大勢真的是那麼回事。但如果以這個理由勸降諸葛亮,還真讓人聽不進去,接受不了。想投降的,王朗這麼一說,跪地投降,王司徒,你說得對啊!不想投降的,王司徒這麼一說,就有點汙辱人格了。“何乃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難怪諸葛亮會反罵回去。從王朗與諸葛亮的罵戰來看,他對文字的駕馭水平和邏輯思維能力,比諸葛亮還真是差點。有道理的一段話,讓他也給演砸了。


歷史春秋網


我也覺得王朗說的有道理啊,王朗之所以被噴死,因為他傳統觀念依然健在,還有羞恥心。相比於諸葛亮的噴人,王朗發言的確也是遵循歷史規律的。

(唐國強老師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諸葛亮可以說是噴子界的鼻祖,將人比作牲畜的前輩,看看諸葛亮都說了些什麼,影視劇直接罵道“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 將王朗比作斷了脊背的狗,還叫。

還稱朝上的官員為朽木、禽獸、狼心狗行之輩、奴顏婢膝之人,罵的其實就是王朗。還稱王朗白活76歲,白頭髮老賊即將命喪黃泉。這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

(最經典王朗形象)

反觀王朗,言語中雖然有嘲諷,但是畢竟沒有罵人,主要還是歌頌曹操。嘲諷諸葛亮“倒戈卸甲,豈不美哉”比起諸葛亮來說溫柔許多。

歷史存在更迭,漢朝腐朽,勢必國家要重新整合,此時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對於天下來說並非好事,誰不想生活在太平盛世中,所以天道有常、神器更易,歸曹操這個有德之人,不過他卻沒說曹操屠城這樣的事,也算是撿好的說。

王朗區區一文官,只能順應局勢,他又沒有諸葛亮近乎妖道的呼風喚雨能力,倘若認死理,必然就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在大魏廣袤的土地上,只能幫助魏國統一中國。他的執拗對歷史來說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王朝的破滅,自然有中間人的承上啟下,朝代可以攔腰折斷,但是人卻要做出抉擇。魏晉前朝功臣的兒子有些卻是後朝的功臣,比如荀彧父子,賈逵父子,王朗並不突兀。只能說是一種選擇罷了。

不過歷史上的王朗是病死的,不是被噴死的,小說對這個王司徒醜化了。


泊圖泊途


這番論戰,勝負很分明,王朗人都被罵死了,你說王朗有理、王朗推理的好,本身都是笑話。一個人去打狼,被狼吃了,鄉民還在討論可憐的打狼人的招數怎麼怎麼對,跟他師傅學藝學的到家,有意義嗎??

我認為人不論學任何知識和技術,都是為了使用,就是為了取得相對優勢。很明顯,這次的贏家是諸葛亮。

具體討論這次論戰的大致過程還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提示大家不要死讀書,讀死書。

王朗說話側重於說話內容的表達技巧和邏輯性;諸葛亮說話的側重點突出對話的更高目的,靈活攻擊對方的人生弱點而不是針對說話的語言漏洞。諸葛亮的思緒更清晰,目的更明確,方向把握的更好。諸葛亮的行動和言語,都是為了這次兩軍對陣的最終取勝,能夠擒賊先擒王,儘可能減少己方的損失。所以講,在這次論戰中,目標已明確,就是噁心對方士氣,打亂對方將帥思緒。結果證明諸葛亮是一個戰略統帥級辯手,而王朗只能算一個戰術參謀級辯手。說王朗辯論更有道理的人,實際是沒有弄不明這場辯論賽的規則和目標,和王朗犯了同一個錯誤。“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關於交鋒的技巧方面也多說一句吧。每個人都有不同側重的,但是否讓對方跟著自己的舞步節奏走,讓對方棄長用短,是取勝的關鍵。棄己之長,去拼對手的優勢,若不是友誼比賽,就是競技比賽,這也實為不智!!


秦椒夜雨


樓主我要罵你了。王朗說的竟然有道理,狗屁道理。按照他的邏輯,那豈不是兵強馬壯的都可以隨意稱帝篡位了,那就是五代十國了,還要什麼忠誠和穩定呢?

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受靈帝先君重任而為宮廷校尉,不思報國,竟然篡漢! 這不是漢奸是什麼?如果說漢朝出了暴君嚴重失德也罷了,但問題是漢獻帝絕對是個明君,只是曹操欺負他,只想篡位! 漢朝延續400多年,深得民心,我們的民族是漢族,語言是漢語,曹操竟然篡漢!不是漢奸是什麼!

曹操統一北方,功勞很大不假,但這就是篡位的理由? 更何況你曹操如果是黃巾軍出身的也罷了,官逼民反推翻了朝廷也行,但曹操是朝廷出身,是漢朝的臣子,還託名漢相發展自己的勢力,結果竟然欺負皇帝,最後還篡了位! 叛徒!叛徒!

最後,說漢朝沒有人心了理應被曹操的魏朝取代,結果呢?你篡了漢,沒幾年司馬氏就有樣學樣篡了你的魏。報應,報應不爽啊。還說篡漢是對的嗎?司馬家也沒好果子,第二代就出了一個白痴皇帝釀成五胡亂華漢族大難。


港漂漂深圳


辯論也就造勢,有沒有道理還得看誰的拳頭硬。

君不見當年駱賓王《討武曌檄》那叫一個義憤填膺,講得那叫一個義正辭嚴,罵得那叫一個酣暢淋漓。

到了武則天這裡,武則天聽到什麼“狐媚偏能惑主。”聽著聽著就笑了:“你就不能來點新鮮的,駱賓王也是個拾人牙慧的主。”辯解都懶得辯解。

聽到“一抔之土未乾”,她說:“哎呀,丞相這麼好的人才,你咋就沒讓他來我這上班呢。”

全是談笑之詞。

因為她揮手之間就把對方滅掉了。

這是中國歷史的邏輯,也是世界歷史的邏輯,更是現實世界的邏輯。

拳頭硬說了算。

說回三國戰場。

王朗為什麼會來罵陣?

是因為諸葛亮連下三城,一出祁山,還有姜維也是這時候收的。

曹魏於是就派曹真和王朗前來迎戰。

這時候蜀軍士氣大盛,魏軍卻大有餒氣。

王朗身為軍師原想在陣前發表一番演講,鼓舞士氣。

他的武器其實就是一個“天”。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於管仲、樂毅,何乃強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然而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他的這個天,一是指你們漢朝不行了,這是你們的天命完了。二是我們曹魏順應歷史規律,登上皇位。證據就是我們武皇帝(追認的)曹操多厲害掃清六合,天命所歸。二是我們文皇帝曹丕是禪讓得來的天下。

這就是睜著倆眼說瞎話了。

你們掃清六合?哎呀,那劉備為啥還在四川?那孫權為啥還在江南?

哪兒掃清了?你們要掃清了,就不用你在這裡嗶嗶嗶嗶了。

再說禪讓,你還好意思說?那是拿著刀子逼著禪讓的,別人不知道,你他媽能不知道?揣著明白裝糊塗。

當了婊子也就算了,立了牌坊也就算了。

你還恬不知恥在這吹。

再說了,誰說漢朝氣數盡了,四川還有個大漢皇帝的至親中山靖王之後在為漢朝奮鬥著。

所以天這玩意琢磨不定,如果你真的掃平天下了,拿著槍對著別人說:“你看我是上應天命。”

對方肯定會跪下來喊:“1313113(用英語讀)”

當然也有個別人不跪下來,開槍就是了。

這就是歷史的真正遊戲,也是現在的真正遊戲(見敘利亞)。

王朗的錯誤就是你處在弱勢的位置上你說強勢的話。

諸葛亮當然有話講了。

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昔日桓帝、靈帝之始,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厥、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  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遍地之間,禽獸食祿;致使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 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你說天意滅漢,我們老大是誰?

你說你們曹魏是天意,我說我家劉大哥才是天意。

因為我們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

漢朝為什麼遭到厄運?那是因為有亂臣賊子。

你們家就是亂臣賊子的一部分(三國演義上人人都會說“操雖託名漢相,實乃漢賊)。

你們家曹操本來就是我們漢朝的人,給我們家打工,拿著我們的工資,吃著我們的飯,最後砸了我們的鍋,你居然說這是天意?

你王朗本來是漢朝的人,拿過我們漢家工資的人,現在背叛了漢朝,卻他媽拿老天爺為你背書,你無恥不無恥。

其實王朗也罷,孔明也罷,都是當時的精英階層,既然都是精英階層,你為啥揣著明白裝糊塗,大家誰也沒把那個”天“當回事,大家都知道誰的拳頭硬,誰最後才給天當兒子——天子。

倆人都劍拔弩張了,掄圓了胳膊準備開打了。

王朗你不想著怎麼排兵佈陣,使出什麼計謀打敗對方。

居然站起來要講道理,這不是搞笑嗎?




錦翼


你要是覺得王朗有道理的話,你就是和王朗一個思維了。你要再遇一個諸葛先生的話,被罵死的就是你了。

演義嘛,就一戲劇,順著演義的角度,這一段寫得還是很合理的。

不能說王老師有理,也不能說諸葛老師有理。戰場上,你也要講道理也要看對手是不是一個講理的人。要不然怎麼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說法呢?

王老師其實有一副好口才,也正因為這副好口才讓他相當自信,認為憑自己嗶嗶幾句是絕對讓諸葛老師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的。在曹真面前敢誇下這個海口也只有王老師了。曹真可能也是輸紅眼了,反正死馬當活馬醫,才讓王老師試試。馬雲說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估計曹真當時打人的心都有了,不看你七老八十了,不把鼻血給你打出來老子就不姓曹,你以為老子吃素的,剛被諸葛打得雲裡霧裡的。你嗶嗶幾句就解決了。

信心滿滿的王老師出場了,可以說是勝券在握,充滿信心。和諸葛老師打招呼也是彬彬有禮,咱王朗可是一個講理的人:“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

按套路發展,諸葛先生怎麼著也得客套客套:“王老師,幸會,幸會”。

然而。。。。。諸葛老師始終保持美男子形象,就這麼盯著王朗。

其實這個時候,諸葛已經鐵了心了,我可不是來和你講道理的,今天哥要罵人。哥當年可是拿江東群儒練過的。

王朗可是講道理的,不和你一般見識:“公即知天命,為何興無名之師巴啦巴啦。”臺詞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自行那啥度。開場帶點質問的口氣,先給他一個下馬威再說。

諸葛老師第一句話就一個“賊”字直接扔向王朗,懶得和你講理。

王朗打了個哈哈,這個哈哈可不是一般的呵呵這類的,那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氣勢。我早就料到你諸葛會這麼說,我有準備,就看你諸葛接不接得住。

然後就是文質彬彬地發起他的觀點,一副教務處主任的架拋。

再看看諸葛老先生,又是一個“賊”再次扔向王朗。已經開始罵了。

可憐的王朗老先生還在想著以禮服人,以德報怨。他太自信了,以至於諸葛亮的態度都很明顯了,他老先生還是老氣橫秋的“嗯”了一聲。

然後就是恆帝,靈帝以來怎麼怎麼,武皇帝,文皇帝如何如何。。。。。反正這一段要是放在現代高考作文題絕對是滿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柔中帶剛,張馳有度,滿篇不帶一個髒字,更別說人身攻擊了。我實在忍不住度了一下,把這篇滿分作文貼出來: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於管仲、樂毅,何乃強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然而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就問你服不服,按王朗老先生的預計,這一段拋出來,諸葛亮就該下車投降了。

沒想到啊沒想到,王老先生的“豈不美哉”這幾個字就是他的人生告別演出了,諸葛亮也說桓帝、靈帝,但是沒幾句就直接說到王朗身上了,以“罪惡深重,天地不容”結束第一回合。當然也是首先拋出王朗“身為漢朝老臣”這一身份,這一招狠啊,相當於先把漢奸這項帽子扣在王朗頭上了。

這一招確實打中王朗七寸了,他這麼自信的人是絕對不允許有一點點瑕疵的,在諸葛亮口中他成漢奸了,而且是在兩軍陣前。但這一點他又不能否認,所以,老先生血壓開始高了。

以至於他脫口而出:“諸葛村夫”,這幾個字可以看出,王朗潛意識認為諸葛亮就一個農民,這場辯論他是贏定了。王朗再怎麼說也是一個公務員,他沒罵:“諸葛老賊”也說明他確實很有函養。他沒想到這個農民上來就是一招仙人指路,讓他臉上掛不住。

後邊基本就沒王朗什麼事了,匹夫,老賊、二臣賊子(和三姓家奴差不多)、斷脊之犬等機關槍一樣射向王朗,每一發致命。說不過該輸,打不過該死在這場體現得淋漓盡致。

王朗就算是為國捐軀了。

王朗出場的心態就決定他已經輸了,他是端著公務員的高姿態可以說是居高臨下對著一個農民講經說法。他認為幾句話語就解決戰鬥。

而且從王朗的角度來說,他的話非常有道理,天下大亂了,好不容易曹總把這個局面控制了,那曹總就應該當這個皇帝了。

但從諸葛亮的角度來說,是話糙理不糙,中山靖王之後劉哥還在,大漢還後繼有人,誰當皇帝誰就是造反,誰幫著曹賊誰就是漢奸,我家劉哥才是正統。特別是你王朗,吃皇糧的,你做漢奸要是不那麼張揚也要好點,還跑到我面前來嗶嗶,罵不死你也要帶兵打死你。

王朗也好象忘了,諸葛帝是帶兵打仗之人,不喜歡張口古訓,閉口經典。諸葛亮講不過道理也就直接排兵佈陣地幹上了。這一點從他和江東群儒打嘴仗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所以王朗猝不及防,一時血壓升高一口氣沒上來,玩完了。

好了,嗶嗶了這些,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有些時候,講道理就輸了。


楊哥150380488


你覺得有道理是正常的,因為王朗講的是理,諸葛亮是人肉+人身攻擊而已。

歷史上王朗也不是諸葛亮罵死的,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而且帶有非常濃厚的主觀偏見,所以隨便看看熱鬧就行,別當真,誰當真誰腦子有問題。

兩軍陣前,王朗講的是大勢所趨,奉勸蜀漢政權識時務,不要妄動刀兵,勞民傷財,畢竟搞的生靈塗炭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客隨便就幹出來的事情。從現代的視角來看,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如果能看清形勢投降歸化,終止戰亂,蒼生得以養息,諸葛亮個人也能得到榮華富貴。王朗的話其實算正常的外交談判詞彙,沒什麼問題。

諸葛亮就不一樣了,明顯是在談判中帶有非常重的情緒。蒼髯老賊,斷脊之犬,二臣賊子,皓首匹夫等等罵街的詞彙都出來了。這也就算了,最讓人覺得費解的是,諸葛亮把漢末天下大亂並不歸咎於皇帝本身,他覺得皇帝是無辜的,而大臣們個個都不是東西,所以他說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壁之間禽獸食祿。其實在今天看來漢末的悲劇是社會制度問題,當時肯定沒有這種高度。諸葛亮其實也就是罵罵當權者,給皇帝找個臺階下,甩鍋給大臣,畢竟他身後的旗幟上寫的是漢,劉備的諡號也是漢昭烈帝。但在本質上,只是為了給自己的政治追求打一個看起來在道德上比較好看和高尚的旗幟而已。政客嘛,古今中外都這樣,心裡話是不敢說出來的。

不過這個橋段在小說裡,從文學上看非常精彩。至於兩個人說的話裡面的道理,千萬別細想,也別琢磨。


蒙奇211191502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舌戰:諸葛亮罵死王朗。這一段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諸葛亮北伐時,王朗不顧已經76歲之高齡,與曹真等人於祁山迎戰諸葛亮。王朗在陣前欲勸降諸葛亮,不料反被諸葛亮的言詞所駁倒,他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

不過居士我看了他們舌戰的原文後,深深的感覺:王朗說的還挺有道理的!相信很多網友與我有一樣的感覺吧。下面居士我為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王朗說的有道理,已經為什麼他會被諸葛亮罵死。

王朗提出的第一個論點是:天下自桓靈二帝以來,群雄割據,盜賊蜂起,“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而曹操(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是天命所歸。

王朗這麼說,確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經過黃巾起義、董卓專權等一系列事件後,東漢已經算是滅亡了。漢獻帝有名無實,既沒有兵馬,又沒有地盤,只能帶著一幫同樣有名無實的官員大臣東躲西藏,最後在洛陽討生活,日子過得很苦逼。而曹操作為一方諸侯,他的兵馬、地盤全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來的,並不是從漢獻帝那裡奪過來的。曹操雖然是權臣,但他與之前的王莽、之後的司馬懿不一樣,曹操跟漢獻帝的關係更像是合夥開公司:曹操出錢,漢獻帝出招牌,雖然公司名義上的董事長是漢獻帝,但公司裡的資產全是曹操的。就算沒有曹操,漢獻帝也沒有權力,說不定哪天餓死了都沒人管。

王朗提出的第二個論點是:曹魏代替劉漢乃是禪讓,並非篡位,所謂“應天合人,法堯禪舜”。

王朗的這個說法,也難以反駁。因為曹魏代漢之事,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從程序上看確實是沒問題的,是漢獻帝主動禪讓。就算諸葛亮有不同意見,可漢獻帝還活著呢,漢獻帝都沒說什麼,哪裡輪得到諸葛亮著急呢?

所以,王朗的話看上去確實很有道理,較難反駁。如果諸葛亮就此跟王朗展開辯論,必然夾纏不清,很可能導致士氣低落。所以諸葛亮另闢蹊徑,從另一個角度直接對王朗展開攻擊。

諸葛亮一上來就點明瞭王朗的弱點:“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王朗的身份是漢臣,所以有些話別人能說,但王朗不能說。

接下來諸葛亮指出,為什麼漢朝最後衰敗了呢?就是因為“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諸葛亮的言下之意是,你王朗這樣的漢臣就是朽木、禽獸,狼心狗行,奴顏婢膝,就是你們這幫人不幹人事,才讓社稷傾覆,生靈塗炭。

正如諸葛亮接下來說的,王朗身為漢臣,“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怎麼能得意洋洋的說出曹魏代漢乃是“應天合人,法堯禪舜”呢?這一下擊中了王朗的軟肋,可謂精準打擊,斬首行動。

然後諸葛亮開始用惡毒的語言對王朗進行人身攻擊,說“他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說他“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說他是“皓首匹夫!蒼髯老賊!”這一下一下都戳在王朗心裡,所以罵得他死在馬下。

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會感覺王朗試圖與諸葛亮論說道理,而諸葛亮卻直接辱罵王朗,一點風度也沒有。但是要知道,這可不是辯論比賽,而是另一場戰鬥——宣傳戰。既然是戰鬥,所謂“兵者,詭道也”,就需要出奇制勝,虛虛實實。王朗的言論,就好像擺開戰陣,想要正面決戰,而諸葛亮卻是直接派出刺客刺殺地方主將王朗。你可以說諸葛亮的行為不夠光明正大,但確實有效,一擊制勝。

而且王朗的身上確實有汙點。當時的人們講究忠義,你王朗身為漢臣,就理應為漢室盡忠,不能改換門庭投到曹魏麾下,更不能替曹魏來勸諸葛亮投降,畢竟諸葛亮代表的是蜀漢,而蜀漢以漢室正統自居,打出了興復漢室的旗號。所以王朗說這話理不直氣不壯,被諸葛亮抓住了弱點。哪怕是曹丕來了,也無話可說,因為曹丕也不能否定忠義。

王朗的話不是沒有道理,如果換個人來說可能就沒問題了。比如曹真,他沒做過漢室的官,一直跟著曹操打天下,只需對曹魏政權忠義,無需對漢室效忠,這叫各為其主。但是王朗做過漢室的官,身為漢臣,卻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得意洋洋地想要勸降諸葛亮,最終只能是自取其辱。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夢露居士


《三國演義》這部書,最不缺少英雄。呂布天下無敵、關張趙馬黃、典韋、許褚、太史慈、甘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荀彧、賈詡、諸葛亮、龐統、周瑜、陸遜,文韜武略決勝千里之外。但在諸多英雄中,有兩個人,不僅文韜武略不差上述幾位,還另有絕藝在身,張嘴就能秒殺大將,這樣的厲害人物實在讓人稱奇。

據說當年,蜀漢諸葛武侯伐魏,取天水、安定、南郡三城,兵出祁山渭水之西,威聲大振。魏主曹睿大驚,命曹真為大都督,郭淮為副都督,王朗為軍師,起東西兩京軍馬二十萬,以御蜀兵。

老臣不好當,“三朝元老”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那個威望和本領,只能佔著位子活受罪。上司看著心煩,下屬也覺得彆扭。但很多人看不透這一點,總覺得學問高、本事強,還沒發揮出正常的水平,或者名聲還不夠顯赫。

於是,不管身體狀況允不允許,社會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逞強施威,倚老賣老,到頭來卻落得個可悲下場,甚至是以付出生命為代價。

王朗本屬漢朝元老,現官魏之司徒,年已七十有六。按理,王朗已經快80了,應該在家好好抱孫子享清福,但這個倔老頭過於自負,認為自己才識廣博,見多識廣,只要到陣前就一定能勸降諸葛亮,還給主子曹真打了包票。

及至兩軍相遇,與武侯答話之時,反被諸葛武侯“罵”了個狗血淋頭,將王朗個人的私密歷史披露於兩軍陣前,盡情醜化。王朗竟然理屈詞窮,氣塞胸膛,撞死於馬下。

由此看來,“罵”也是一種強大的戰鬥力,居然能夠“罵”死敵軍將領,不可小視。

從王司徒的生平來看:“世居東海之濱, 初舉孝廉入仕”。“”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的產物。起初,由每郡國每年舉孝1人,舉廉1人,這好比現在的縣級文科狀元,理科狀元了。到漢順帝陽嘉元年,中央對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試經術,在歲舉這一途徑的基礎上又添加了正規的考試之法。

也就是說,我們的王司徒從小就是廉孝的典型,是同齡人的楷模,是“別人家的孩子”,是父母的驕傲,理所當然成了全縣文理科狀元。這還不算,又通過了中央的正規考試,可謂品學兼優,人中龍鳳。後來,順其自然成為經學大家,一路走來,無論是東吳孫策,曹操父子,還是世上諸君,對其都禮讚有加。

這樣的王朗,想不驕傲都難。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上。劉表佔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王朗向諸葛亮陳述的是事實,先說理,再講勢,又喻人。如果按照對歷史的客觀解釋,王朗這套由理及勢,再到人的說法,邏輯是很嚴密的。

但是,王朗是失敗了,而且敗得很慘,連老命都搭上了,這是為什麼呢?

王朗所持之理,是“勢中之理”,是“已顯之事理”,是自然之理;孔明所持之理,為觀念之理、習慣之理、人倫之理。兩人辯爭孰是孰非的標準不一致。孔明藉助人們的心理習慣,藉助人們“習與性成”的“血統論”的正統觀念,贏得了眾人。

《三國演義》小說裡的諸葛亮打嘴炮是有一套戰法的,並不講究以理服人而是講究以策略服人,然而看起來卻是以理服人一樣。也就是李敖所說的“我不罵你是王八蛋,我證明你是王八蛋”。歸納來說三大條:轉移話題,挖黑歷史,政治正確。舌戰群儒中就靈活使用這套戰法,罵死王朗裡則打出一套組合拳了。

導致王朗猝死並不在他的話語和邏輯,而在於王朗的內心深處,並沒有真正捨棄習慣性的觀念和價值判斷標準,他的話語跟他的心裡所想並不完全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