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守漢中一個月就丟,為何魏延卻能鎮守8年,這個鍋姜維不全背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大破曹軍,斬殺了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淵,然後稱漢中王,分封眾將。

關於誰來鎮守漢中,大家都認為劉備會委派張飛,畢竟二弟關羽在鎮守重要的荊州,漢中這個咽喉地帶,也需要一名親信大將守護才行,三弟就是合適人選。

姜維守漢中一個月就丟,為何魏延卻能鎮守8年,這個鍋姜維不全背

可是張飛沒想到,諸葛亮也沒想到,劉備封了魏延為漢中太守,魏延自己更沒想到。就是這個諸葛孔明一點看不上的魏延,在漢中一直鎮守了將近十年沒有被攻破,可謂固若金湯。

直到8年之後的建興5年(公元227年),諸葛亮出祁山,屯兵漢中,改派魏延為涼州刺史。

姜維守漢中一個月就丟,為何魏延卻能鎮守8年,這個鍋姜維不全背

諸葛亮六出祁山,出師未捷身先死,死後還順便帶走了“有反骨”的魏延,留下姜維繼承衣缽,繼續光復漢室。

得到諸葛亮真傳的姜維守衛漢中,抵抗鍾會、鄧艾十萬大軍。在漢中只守了一個月,就不得不投降曹魏。死去多年的魏延如果得知這樣的消息,估計棺材板都壓不住。

那麼,同為三國名將,同樣守在漢中,為何前後差距那麼大呢?

姜維守漢中一個月就丟,為何魏延卻能鎮守8年,這個鍋姜維不全背

劉備委派魏延時,問魏延如何據敵。魏延大聲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如果曹操率全國兵力來犯,我就為大王抵住他。日過只是一名偏將帶十萬兵來到這裡,我就為大王吃掉他們!

魏延依託漢中地形設置自己防線,在駱谷、斜谷道、子午道等地點派重兵把守,其餘兵馬留在漢中城內。這樣把防線佈置在外圍,就形成了一道屏障,互相支援,“敵若來攻,使不得入。”

後來王平接替魏延,也採取這樣的方法,同樣收到不錯的效果。

姜維守漢中一個月就丟,為何魏延卻能鎮守8年,這個鍋姜維不全背

而姜維卻認為魏延的方法太保守,不利於蜀軍出擊,他採用“斂兵聚谷之法”,把各個關口的兵力撤回來,集中在漢城和樂城,外面只留少部分斥候,故意把魏軍引到平坦之地,打算聚而殲之。

為什麼姜維要這麼主動呢?

因為諸葛亮的臨終遺志,就是要姜維收復漢室,而不是偏安一隅,在天府之國做一個小朝廷。

姜維守漢中一個月就丟,為何魏延卻能鎮守8年,這個鍋姜維不全背

可是,這樣的激進想法,不但對於打敗魏國於事無補,還很容易把讓自己陷入被動境地。畢竟,劉備死後多年,國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魏延鎮守漢中,是在劉備漢中大勝之後,劉備勢力正值巔峰,曹操一邊挾天子以令諸侯,一邊想篡漢自立,受到自己陣營中的崔琰、荀彧等人反對。攮外必先安內,曹操要解決的首先是自己的穩定問題,所以魏延受到的壓力並不算太大。

而到了姜維時,蜀國因為連年征戰、宦官弄權,國力已經衰退。面對強大的魏國大軍來犯,士氣很受影響,將士們腦子裡不是必勝的信念,而是如何保全自己。姜維潰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手下蔣舒在陽安關口開城投降。

姜維守漢中一個月就丟,為何魏延卻能鎮守8年,這個鍋姜維不全背

因此,對於漢中的失守,姜維戰略失當是一方面,蜀國整體國力不行是一方面,並不能把這個鍋都讓姜維一個人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