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爲關羽報仇出兵伐吳,爲何不帶諸葛亮和猛將趙雲、魏延、馬超

“三國”時期的戰爭很多,而最著名的三大戰役是指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其中夷陵之戰是在劉備稱帝三個月後,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東吳陸遜的出色指揮下,劉備敗的十分慘烈,夷陵之戰的慘敗,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為何不帶諸葛亮和猛將趙雲、魏延、馬超

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既然戰爭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為何夷陵之戰關乎國運,劉備為何不帶諸葛亮以及趙雲、魏延、馬超這些猛將?大部分人看《三國演義》鬥認為劉備不帶諸葛亮是趙雲是因為夷陵之戰前,諸葛亮和趙雲都不同意伐吳,劉備獨斷專行,所以才不帶諸葛亮和趙雲

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為何不帶諸葛亮和猛將趙雲、魏延、馬超

其實如果分析原因來說是蜀中方定,必須有一個人坐鎮成都,劉備死以後諸葛亮也是帶領趙雲和魏延花了很長時間才平定南方,因此為了諸葛亮需要留在成都輔佐太子劉禪。

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為何不帶諸葛亮和猛將趙雲、魏延、馬超

然後是魏延,劉備稱帝時,魏延為鎮北將軍,此時已經鎮守漢中兩年多,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而劉備卻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此時魏延是實打實獨當一方的大將,要防曹魏關中的攻擊,還要防東面孟達的威脅,所以,無論想調誰助戰,劉備都不會想到要調魏延助戰的!

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為何不帶諸葛亮和猛將趙雲、魏延、馬超

馬超,他是不適合去夷陵這種戰場的,因為他的優勢,不在於他本人有多麼厲害,而在於他帶領的西涼騎兵。還不如和幫助魏延在鎮守漢中還能起到對周邊威懾的作用好。劉備用馬超也是看到馬超的威望和對羌人的影響力,要不然在馬超歸附以後鬥沒有多大戰績,最後鬱鬱而終。

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為何不帶諸葛亮和猛將趙雲、魏延、馬超

至於趙雲其實參加了夷陵之戰,趙雲為後應,兼督糧草。劉備對趙雲很瞭解,知道趙雲忠勇無雙,為人謹慎,辦事靠譜。戰爭沒有百分之百的勝算,出兵伐吳劉備需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趙雲就在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沒的時候及時接應,劉備方才有和曹操赤壁之戰一樣逃得性命的機會

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為何不帶諸葛亮和猛將趙雲、魏延、馬超

其實劉備在漢中之戰擊敗了曹操以後,自信心開始膨脹,並且劉備師出有名是為御弟關羽報仇雪恨,孫權手下名將,周瑜、魯肅、呂蒙相繼死去,劉備安排諸葛亮留守成都輔佐太子劉禪,馬超、魏延在鎮守漢中,趙雲被作為劉備東征的後援駐紮在江州,帶領馬良、黃權、吳班、廖化、馮習、張南、向寵、輔匡、傅彤等人開始伐吳,雖然身邊沒有優秀的文臣武將,但劉備照樣能打出幾個漂亮的仗!這樣就導致劉備貿然進兵犯了兵家大忌,不察地利連營七百里導致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惱羞於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夷陵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