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西出子午谷」的想法要是被採用,魏國會伐蜀提前統一三國嗎

如果魏延成功拿下長安,諸葛亮準時西上長安。那麼很有可能會以蜀漢大敗告終,然後魏國趁機伐蜀。三國統一時間會大大提高。原因有以下幾點。

魏延“西出子午谷”的想法要是被採用,魏國會伐蜀提前統一三國嗎

第一:蜀漢尚無跟魏國決戰的實力

諸葛亮此次北伐軍隊數量不明,個人推測在五六萬左右。即使是舉國之力也不過是十萬。而魏國有四十萬軍隊。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三郡叛魏響應蜀漢。關中震響,朝野恐懼。魏明帝親臨長安,派張郃率五萬人支援。如果蜀漢佔據長安,魏國反應勢必強烈。必然集結大軍跟蜀漢在長安大戰。魏國中軍有十餘萬,加上其他軍隊。和除去防備東吳的軍隊,魏國至少能調集二十萬以上的軍隊。

例如公元253年東吳諸葛恪率二十萬北伐,蜀漢姜維率數萬人北伐。魏國司馬孚率二十萬人防禦東吳,西線則不用派援軍。

例如公元257年諸葛誕在壽春集結十餘萬人反叛,東吳分三次各派三萬人前去支援。蜀漢姜維率數萬人北伐。諸葛誕+東吳+蜀漢人馬超過二十萬。魏國西線數萬人防禦蜀漢,東線司馬昭集結二十六萬圍攻壽春。就是說當年魏國面對東吳蜀漢諸葛誕集結了三十萬人馬。(諸葛誕那十萬人馬原本也是魏國的)

蜀漢經歷東征大敗,軍隊都不是久經戰陣的。東征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將領。一旦在長安進行決戰,稍有不慎會大敗。

魏延“西出子午谷”的想法要是被採用,魏國會伐蜀提前統一三國嗎

第二國力對比

蜀漢的地盤只有益州一地,魏國佔據九州(荊州楊州佔據一部分)。蜀漢人口九十萬,魏國人口四百萬。益州雖然是天府之國沃野千里,但人口太少了。公元257年魏國集結二十六萬人圍壽春近一年,蜀漢的國力能支撐那麼久嗎?諸葛亮北伐也好姜維北伐也好,大多是因糧盡退軍的。

公元234年蜀漢諸葛亮率十萬人北伐(北伐規模最大的一次,準備了三四年)東吳派十餘萬人北伐。魏國同時面對兩國進攻。而此時東吳未有響應。就算東吳也趁機北伐,那也是幾個月後了。

魏國在將領謀士等都遠勝過蜀漢。蜀漢自失荊州、東征大敗損失數十年集四方的人才。五虎大將已死四個,只剩年老的趙雲。謀士龐統、法正、劉巴皆英年早逝。

魏延“西出子午谷”的想法要是被採用,魏國會伐蜀提前統一三國嗎

第三糧草無法保證

前面說了雖然益州是天府之國。但蜀漢的地理艱難。蜀道難於上青天,南鄭(漢中)甚為天獄,八百里秦川。道路艱崇山峻嶺,糧草運輸及為困難。蜀地漢中對外交通都是依靠棧道,特別是進入關中。

就是有糧草也是難運出去。更何況戰線推進至長安,蜀漢補給線拉長。秦川的路也是非常不好走的。公元263年魏國集結十八萬人伐蜀,兩個月就面臨斷糧。要知道魏國國力當初在壽春二十六萬圍了一年都沒斷糧。蜀漢漢中人口當初已經給曹操遷空了。(公元280年西晉統計人口漢中只有一萬多戶)

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中,在前線邊屯田邊打仗。而魏國也明白蜀漢這一大弱點。魏明帝給司馬懿的旨意講:一定要堅守壁壘,不與決戰,挫敗敵軍鋒芒,使們們進攻不能得逞,撤退不能交戰,停留時間長久,糧食就要耗盡,劫掠也不會有收穫,則必撤軍。待敵撤退時再去追擊,才是全勝之道。魏國本土作戰,無論是運糧集結軍隊都便於蜀漢。

所以說即使蜀漢佔領長安,時間一久糧草供給不上。進面對數倍敵軍,戰則難勝。退則空費錢糧,魏國乘勝追擊。

魏延“西出子午谷”的想法要是被採用,魏國會伐蜀提前統一三國嗎

第四天下未有變

隆中對講天下有變,兩路進軍。現在荊州已失,天下又無變。曹氏佔據北方經營二十餘年。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得到了中原士族的支持。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天下並未有變。

所以我認為即使佔據長安,蜀漢也是難以守住的。更別談進取中原。如果此時是天下有變,比如魏國大內亂。實行子午谷奇謀就非常有利。諸葛亮坐鎮長安,撫其民調其稅以資軍用。魏延率軍駐守潼關。然後有上下兩策,上趁機進取中原(這個可能有點力不從心)下固守發展雍涼以作他圖。

諸葛亮也沒有完全否定魏延的策略,只是弄了個縮小版的子午谷奇謀。由佔據長安切斷雍涼跟魏國的聯繫。改為切斷隴道。切斷涼州和隴右四郡跟魏國的聯繫,進而圖關中。證據1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已降。諸葛亮率軍攻隴西郡。隴西郡一破,就能切斷涼州跟魏國的聯繫。姜維也繼承了諸葛亮遺志。據三國志:陳泰講:維若斷涼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據關、隴之險,敢能沒經軍而屠隴右。宜須大兵四集,乃致攻討。大將軍司馬師曰:昔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不能。事大謀遠,非維所任也。證據2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西上五丈原而連兵北山。當時司馬懿認為根本沒威脅。只有郭淮反對,司馬當時也聽從了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