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会转成癌症吗?

用户5676550568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上赘生的一块肉。它喜欢生长在任何被黏膜覆盖的部位,如鼻腔、声带、胃肠、子宫、膀胱等。息肉的形成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及慢性炎症刺激相关。息肉会由小逐渐变大,当增大到一定体积后才会逐渐出现相应症状。


根据生长的部位的不同相应的名字也不一样,生长在鼻腔叫“鼻息肉”,胃壁上叫“胃息肉”,肠子内叫“肠息肉”,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叫“多发性息肉”。

息肉离癌症有多远?

息肉成长慢、隐藏深,显身很严重!实际上绝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即使癌变也需通过5-15年时间,应尽早发现去除。


肿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常见,其癌变率的高低依次为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内镜下如若发现,建议尽快切除。


错构瘤性息肉

错构瘤性息肉大部分与基因突变有关,都有癌变的可能性。所以一经发现,内镜下切除,无法内镜下切除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炎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炎症,包括炎症性息肉及假息肉病、血吸虫卵性息肉、炎症纤维增生性息肉。这类型的息肉一般没有癌变的可能。治疗上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炎症刺激消除后,息肉可自行消失。


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和黏膜肥大性赘生物都属于增生性的,一般也没有癌变的可能。如若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以不予以特殊治疗,随访为主。

临床医生单凭内镜下的表现并不能判断病理类型,需要采集组织标本经过特殊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这也就是医生常说的活检送病理。因此,发现结肠息肉后需要送病理检查,明确息肉的病理类型是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的重要依据。


发现息肉如何处理?

早期检查与发现:鼻镜、喉镜、膀胱镜、食道镜、胃镜、胆道镜、结肠镜及活检等。

治疗方式有:圈套器割除、电灼、激光切除等。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息肉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黄志艳大夫


肠息肉、胃息肉、胆息肉、鼻息肉......这些词语出现在体检报告中的时候,是人们最慌张的时候。息肉和癌,貌似是“近亲”呢!这个结果肯定会把人吓的瑟瑟发抖,是不是离癌症又进了一步。

什么是息肉,它到底会转变成癌症吗?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像一个小肉坠,人体有粘膜的地方都能长。它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厘米。

人们根据息肉生长的不同部位,给它起了不同的名字,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而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临床表现多见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

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为20%;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

由此可见,息肉大部分是良性病变,但是也不排除会发展成癌症的可能,只要定期进行检查,其实息肉到癌变的时间要5-15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发现,切除,就很少有机会癌变了,所以,大家也不要过分担忧,发现后及时处理和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