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西医上的“癌症”这个词,那么各种癌症都被称为什么?

大可110882531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癌症是当今人类健康的一个大患。

但是“癌”这个字其实出现很晚的,在清代的《康熙字典》中,都没有“癌”这个字的记载。

直到民国时期出的《辞源》一书,才有“癌”的记载,并且解释这个字代表的就是一种恶性肿瘤。

不可否认的是,癌症这种病症,绝对不是近现代人独享的病症,古人肯定也是受癌症困扰的,之是当时没有癌症这个名字罢了。

在南宋有一本叫《卫济宝书》的医书,已散轶,辑自《永乐大典》,里面没有癌这个字,但是有一个字,其实就是癌的意思—— “痼”,这种痼症,就是描述的身体内一种像种子一样萌发,然后根深蒂固很难祛除的病症,就是今天所说的癌症。

同样在宋代,有一个叫杨士瀛的人,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里记载了一种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透孔里,男者多发生于腹,女者多发生于乳,或颈或肩或臂,外证令人昏迷。”

这种岩穴之状,并且有肿瘤形状的“颗颗累垂”样子,可以判定就是体内的肿瘤了,毒根深藏,说的就是癌细胞的顽固性和扩散性,很难彻底治愈。

上述的“岩穴之状”,也是癌症这个字的来历。岩是形容癌症外观的词汇,岩——喦——癌,都是一脉相承的。

癌症的英文名字是Cancer,来源于希腊文cancrum,就是螃蟹的意思,来自于癌细胞的外形,像带着爪子的螃蟹一样,很是可怕。

以上便是关于癌症的小历史,祝愿大家健康幸福,远离疾病。

更多河南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古时候没有西医上的“癌症”这个词语,那么各种癌症被称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癌症这个词语是近代才出现的,那是在显微镜被发明以后,人类可以看到很细微的结构,所以诞生了癌症。

其实我国最早记载的癌症是在黄帝内经,那时候并不称为“癌”,而是“瘤”,里面描述为筋瘤、肠瘤、昔瘤等;而也有书籍不称之为“癌”或者“瘤”,而是称为“殇”,比如《周礼天官》记载周代“下士八人,掌肿殇、溃殇、金殇、折殇”的治疗,这里面的殇就是指肿瘤或者癌症的意思。

在中医的书籍里面,最早出现“癌”的是北宋的《卫济宝书》和《仁斋直指遗方论》,它们是这样描述的: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



自从北宋以后,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加深,也出现了更多对癌的描述,如“噎膈”指食道癌、贲门癌;“胃反”包括胃癌,“石疽”应该是指淋巴瘤等。

后来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更多癌的描述,如宋代《圣济总录》称腹部肿瘤为“症假”,明代《外科正宗》称唇癌为“茧唇”,清代的《殇科心得集》一书中把肿瘤称之为“失荣”。

从上面的这些论述,我们能看得出古人对癌其实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古代可能癌症的发病率可能很低,他们没有太好的办法了解和治疗。

最后小结:古代人称癌为“瘤”、“殇”等,真正出现癌症这个词语是在显微镜发明以后。

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


医者良言


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有瘤的分类记载,提出了一些肿瘤病名,如肠蕈、石瘕、积聚、噎膈等,并对这些疾病的症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如《灵枢》云:“石瘕生于胞中,…日以益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这些描述与今之腹腔肿瘤和妇科肿瘤极其相似。同时期的《难经·五十五难》中论述了“积”与“聚”的区别,提出了五脏积的病名、症状、病理等。其云: “气之所积者曰积,气之所聚者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由此可见,“积”是固定的,而“聚”是活动的。《难经》中称心之积曰伏梁,肝之积曰肥气,脾之积曰痞气,肺之积曰息贲,肾之积曰奔豚。

东汉华佗

首创麻醉下手术治疗体内“结积”(包括肿瘤疾病),并在《中藏经·论痈疽疮肿》中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认为肿瘤的发病不单是因为营卫之气堵塞而引起,更重要是由脏腑“蓄毒”所生。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亦有许多类似肿瘤性疾病的诊治,记载了大量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剂,如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抵当丸、抵当汤、麦门冬汤、旋覆代赭汤、硝石矾石散等。

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卒心腹坚方第二十六》中云:“凡瘕坚之起,多以渐生,如有卒觉便牢大,自难治也。腹中瘸有结节,便害饮食,转羸瘦。”认识到肿瘤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往往自我发觉时多属晚期,形成恶液质,预后不良。晋代针灸医家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首先应用针灸治疗肿瘤性疾病,《经络受病人肠胃五脏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有:“息贲时唾血,巨阙主之;腹中积,上下行,悬枢主之;……心下大坚,肓俞、期门及中脘主之;……腹中积聚时切痛,商曲主之;……小腹积聚,劳宫主之。”。

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对肿瘤性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并分门分类记载了许多肿瘤疾病及所属症状,如“五膈”、“五噎”、“石疽”、“反花疮”、“乳石痈”、“石痈”、“瘕瘕”、“积聚”等。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分瘤为瘿瘤、骨瘤、脂瘤、石瘤、肉瘤、脓瘤及血瘤,首载肿瘤专方五十余首,方中突出虫类药、毒剧药及攻痰化瘀药的使用,并应用灸法治疗瘕瘕积聚

宋代《仁斋直指附遗方论》所述之“癌”,确属恶性肿瘤:“癌者,上高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到“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瘤则有六:骨瘤、脂瘤、气瘤、肉瘤、脓瘤、血瘤,亦不可决溃”。杨士瀛《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则说: “癌者,……外证令人昏迷,治法急用蓖麻子等药外敷,以多出其毒水如痈疽方中乳香膏、神功妙贴散是也

”,可见宋代中医肿瘤学从病名、分类、治法、方药等均有很大的发展,已初见学派之端倪。

金元时代,四大学术流派的形成促进了肿瘤学术的进步。李东垣所创制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广茂溃坚汤、散肿溃坚汤、连翘散坚汤、救苦化坚汤等,为临床治疗肿瘤所常用。而朱丹溪力主祛痰以治结块,创制了许多攻痰方剂,有清热化痰、软坚化痰、燥湿化痰、活血化痰、健脾化痰诸法,认为积聚痞块为痰与食积死血而成,用醋煮海石、醋煮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以及瓦楞子能消结块。张元素,提出用干漆、硇砂、三棱、大黄、牵牛之猛药类。

明代张景岳指出,凡积聚之治,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凡坚硬之积,必在肠胃之外、募原之间,原非药力所能猝至,宜用阿魏膏、琥珀膏,或用水红花膏、三圣膏之类以攻其外;再用长桑君针法以攻其内。这种内外兼施、针药膏并用的方法是符合肿瘤治疗的特殊情况的。

清代肿瘤病名有“噎膈”、“反胃”、“肺痿”、“乳岩”、“肾岩翻花”等,肿瘤病因病理、辨证论治、处方用药、预后等方面又有进一步发展。


肿瘤何大夫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有关癌症的文字记载,不论在中外,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即有陈旧手稿记述了身体不同

部位的恶性肿瘤。在此我们做一简单的介绍,癌症在不同国界、年代的记载,及医师的

看法。

在中国,远在西周就有「肿」这个字眼来形容肿瘤,但当时尚无法区分肿瘤有良性与恶

性的差别。在当时,亦有所谓的「专科医师」出现,据周礼天官记载:「疡医专管医治

肿疡、溃疡、金创、骨折等病」,疡医其地位相当於今日的外科医师。

值得注意的病历纪录及死因报告在此时也开始被重视了。有关癌症的描述,一些古文学

家指陈:最久远的案例,似应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也就是缇萦之父)於当

时所记载的胃癌病例。之后一直到宋朝才有对癌症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癌」这个字最

早的纪录则在十二世纪初的卫济宝书中出现,其中有对乳癌的观察,指出40岁以上的妇

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等。之后,杨士瀛在任济直指方论中描述:「上高下深,岩

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裹……」,这已是相当实际的描述某些癌症的特徵

了。

到了清朝有关癌症病症的阐述也愈来愈多人加以著墨,疡医证治准绳书中提到∶「按之

推移得多者,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动不可取也」,这代表当时的医者已知固定的肿

瘤不能以手术治疗之。外科正宗将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及转移性)称为「失荣」,这

是最早对颈部恶性肿瘤的详实记载,而此书的撰著者亦观察到「失荣」乃为不治之症。

传统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为生理偏差、体内系统失调而失去平衡才会罹癌,而造成上述

结果的原因包括:气血不顺、细胞积聚毒素、晨昏颠倒、饮食不当、肾气衰竭……等。


至於西方医学,其科学基础创始於古希腊。约於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有「西方医学之

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依据他在临床观察所见,指出人体的肿瘤(或叫赘

生瘤)可以大致将他们区分成「无害性」肿瘤以及「危险性」肿瘤这两大类。而他所称的

危险性肿瘤的希腊文为「Karkinoma」,也就是相当於今日大家所常听到的癌症。「无

害性」肿瘤称为「Karkinos」也是螃蟹「crab」之意。

癌症「Cancer」一词出现的时间较晚,这个字源出於拉丁文cancrum,意亦指是「螃

蟹」,取其形状貌似人体某些皮肤癌病之外,更意味著癌瘤细胞四处蔓延、破坏、横行

无道,全无章法的为害人体。在希波克拉底时代,认为癌症是因为黑胆汁分泌过盛所引

起,而对癌症尽量采取避免治疗、自然回复的方式。

到西元两百年左右,有一学者Claudius Galen将肿瘤分为三大类:

1.自然的肿瘤,例如妇女乳房会自然肿大。

2.超乎自然的肿瘤,例如受伤后的修复性肿块。

3.违反自然的肿瘤,这类似於今日的癌症。

虽有理论,但对癌症的治疗并没有提供突出的疗效。希波克拉底与Claudius Galen之后

的西方医学进入黑暗时期。


十七世纪之后外科手术逐渐风行,许多有关癌症的论文开始出现,此后,更因有显微镜

的发明,所以造就病理学的进步,1895年发现X光后,隔年将放射线运用於癌症治疗上。

至於化学药物治疗癌症,真正有系统的纪录则在1865年 Lissauer用砷化钾治疗白血病的

病人,其后经第一次及二次大战后,更多的化学药物不断的被开发一直至今。免疫疗法

启蒙於1800年的后期,之后不断的研发,包括现今使用的干扰素、白血球间素、BCG、

Levamisole……等药物的使用,这些都是免疫学的进步。综观以上中外癌症历史发展,

我们发现中医在医学上的进展虽是远比西方医学来得早,但由於中医的发展是由病症及

病象去做推论及治疗,原理不外是「固本」与「扶正」两大原则,但因癌症本身临床极

富变化(如合并症),所以中医只能针对点,较无法做到面的处理。

反之,西方医学因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达,不断用研究来求证,各个专科各展所长并相

辅相成,且已经过时间证明。在愈来愈多人畅谈要中、西医合并抗癌,其实只要中药能

经得起科学的验证,那我们何不乐观其成。


江水趣谈


癌症,其实是变异的癌细胞通过无限地分裂、增殖,最终致使正常的细胞组织遭到破坏。

中国古代的医生显然都不具备这种深刻的医学知识,即便有类似的记载,也都只能是记录表征,而不能深入本质。

例如,有人认为癌这个字,可能是来源于喦(同“岩”)。所谓的喦,如山峰之形状,如山石之坚硬。商人在形容妇女的乳房出现肿瘤时,即称呼“高突如喦顶,烂深如喦壑”是也。

除此以外,还有1264年南宋福建医学家杨士瀛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也对癌症作出描述: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

这句话明显是在描述肿瘤的形貌,对于“毒根深藏”的缘由,他是丝毫不清楚的。

总而言之,古代对癌症的称呼是喦,但这个字主要是在指外在表现肿瘤,而不是实质的病因。


HuiNanHistory


中国早在35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殷墟甲骨文上已记载"癌"的病名,“癌”字由“疒”、“嵒”组成,这是现今发现的中医记载肿瘤最早文献。“癌”字把病字头去掉,就是一个“喦”字,它是岩石的“岩”的另一种写法。

古人造“癌”字时为什么用到“喦”字呢,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们就能找到最好的答案。据甲骨文记载,古人在女性身上发现了肿瘤,“高突如喦顶,烂深如喦壑”。

以后的历朝历代的医学典籍都有癌症的记录。北宋1170年,东轩居士著《卫济宝书》:「痈疽五发,一曰癌……」。

南宋杨士瀛著《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卷二十二、癌》中,记载了癌的症状:「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证令人昏迷。」

癌字从岩,岩即山岩,岩为岩的俗体字,古代癌、岩、嵓、喦、岩、岩通用,癌的本义和读音均同岩,传统中医学常用其本义本字「岩」作为病名,指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的肿物,是以形象命名的,例如乳岩(今之乳癌)、肾岩(今之阴茎癌)、舌岩(即今之舌癌),多归类于外科。

在普通话中,癌症的“癌”字依造字规则应读作 yán ,但自1950年代开始,生活中“癌”字常读作 ái。这是为了避免口语中与炎症混淆而变动了读音。而中国台湾地区汉语中的“癌”,现在仍然是读作“yán”。

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对一些癌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预防等均有所记载,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例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真脏见,十月之内死。”所述症状类似肺癌晚期临床表现,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

中医有“癌”记录之时,英语连「cancer」这个词都还没有诞生,也还没有西医,更没有西医的“癌”。

三百多年前,简称为“西医”的现代西医学学科在人体解剖基础上诞生,并与古代西医彻底切割,成为新生的单一学科。

一百多年前,西医进入中国,西医名词cancer翻译成中文时,直接“挪用”了中医名词“癌”。

从诞生的先后时间及出处来看,西医名词“癌”做中医名词“癌”的孙子也不够格。

实际上,中文西医著作中的很多名词,在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时,都直接“挪用”了中医的名词术语。

最常用攻击中医的武器,也最可笑的指责就是中医的脏腑名词不符合同名的西医器官名词。比如:中医脏腑中的肺不符合西医器官的肺......

本问题中的癌症也是如此。

100年前西医进入中国,西医名词大多数是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英文器官的译名被翻译采用了其自认为相似的中医脏腑名词,拿来主义使用,比如:Lung(肺),按照世界通用的译名规范音译或意译,则Lung的音译应为“烂”、“任”、“令”或者“隆格”、“林格”.....Lung的意译应为“呼吸囊”、“氧气交换器”......

lung译成与中医脏腑名词的“肺”根本就是一多义词:同音多义。“肺”这一名词,在中医理论中是一脏腑名称,是指肺的功能系统,是一种不可见但是可以推演和证实的功能系统;而在西医体系中是一器官名称,指的是肺这一器官,是一种可见的客观物质。是当初英文Lung翻译的不妥,生生制造了一个“肺”的多义词,人为地造成中、西医名词混淆——谁之过?中医不是背锅侠,“中医不符合西医”这个锅,中医不背。

但做人总得讲先后,中医之脏腑名词业已使用了几千年,如何能够符合仅仅用了百年且盗用了中医名词的西医器官名词?孙子不像爷爷也就罢了,你叫爷爷如何能够像孙子?!





中西攻


以前,有一种吃不下饭的病叫“噎食病”,应属于食道癌,还有一种叫“气鼓”,应为肝癌或肝硬化腹水。中医癌症应成为“痼疾”。曾有如果痼疾患者又感染新病、急病,宜先治其新、急病症,然后再调治痼疾。可见,痼疾应为难治之病。

没有癌症这两个字不能说就没有这个病。比如以前的跑字就没有,并不是说那时的人不会跑。有一个成语望风而走,走马观花。走就是跑。

记得小时候,有一老头吃不下饭,听大人讲得了“噎食症”,吃能吃点流食,应该是食道癌一类。还有一个 到人讲是得了“气鼓” 肚子鼓得很大 ,说是他儿子气的 ,应该是肝腹水肝癌一类。

中医有一种病称之为痼疾,指经久难治愈的病。出自《难经·十八难》“患者病期较长,投剂、服药多不易见效。应是癌症之类。


南极冰火


古时候没有西医上的“癌症”这个词语,那么各种癌症被称为什么?我们都知道癌症这个词语是近代才出现的,那是在显微镜被发明以后,人类可以看到很细微的结构,所以诞生了癌症。其实我国最早记载的癌症是在黄帝内经,那时候并不称为“癌”,而是“瘤”,里面描述为筋瘤、肠瘤、昔瘤等;而也有书籍不称之为“癌”或者“瘤”,而是称为“殇”,比如《周礼天官》记载周代“下士八人,掌肿殇、溃殇、金殇、折殇”的治疗,这里面的殇就是指肿瘤或者癌症的意思。

东汉华佗首创麻醉下手术治疗体内“结积”(包括肿瘤疾病),并在《中藏经·论痈疽疮肿》中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认为肿瘤的发病不单是因为营卫之气堵塞而引起,更重要是由脏腑“蓄毒”所生。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亦有许多类似肿瘤性疾病的诊治,记载了大量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剂,如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抵当丸、抵当汤、麦门冬汤、旋覆代赭汤、硝石矾石散等。金元时代,四大学术流派的形成促进了肿瘤学术的进步。李东垣所创制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广茂溃坚汤、散肿溃坚汤、连翘散坚汤、救苦化坚汤等,为临床治疗肿瘤所常用。而朱丹溪力主祛痰以治结块,创制了许多攻痰方剂,有清热化痰、软坚化痰、燥湿化痰、活血化痰、健脾化痰诸法,认为积聚痞块为痰与食积死血而成,用醋煮海石、醋煮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以及瓦楞子能消结块。张元素,提出用干漆、硇砂、三棱、大黄、牵牛之猛药类。

癌症的英文名字是Cancer,来源于希腊文cancrum,就是螃蟹的意思,来自于癌细胞的外形,像带着爪子的螃蟹一样,很是可怕。100年前西医进入中国,西医名词大多数是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英文器官的译名被翻译采用了其自认为相似的中医脏腑名词,拿来主义使用,比如:Lung(肺),按照世界通用的译名规范音译或意译,则Lung的音译为“烂”、“任”、“令”或者“隆格”、“林格”.....Lung的意译应为“呼吸囊”、“氧气交换器”......

记得小时候,有一老头吃不下饭,听大人讲得了“噎食症”,吃能吃点流食,应该是食道癌一类。还有一个 到人讲是得了“气鼓” 肚子鼓得很大 ,说是他儿子气的 ,应该是肝腹水肝癌一类。中医有一种病称之为痼疾,指经久难治愈的病。出自《难经·十八难》“患者病期较长,投剂、服药多不易见效。应是癌症之类。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动炒币机器人


《康熙字典》有这个字:“喦”,那个“疒”是近代加上去的。这个字通“巖(岩)”,中医书上都讲解过,这个毛病结成的肿块像岩石。本来这个字读音是和“岩”一样的,至今其他方言还是跟“岩”同音。普通话改读“呆ai”音,猜想是避免和“炎”混淆——其他方言“岩”、“炎”不同音。中医书既然有这个名目,当然会有病因、症状、病理和治疗方案。问题是,说得往往很玄虚,疗效也常常是含混其词不讲实据的,所以至少是现在无从评价。


ZBLiu


古代我国医家不可能有现代医学检测设备,都是以经验加辩论施治,没有生物学,应该有基础解剖学,对更深层次的病变凭经验判断。如传染性疾病多以瘟热病表示,肺结核病以痨病表示,糖尿病以消渴症表示,感冒与流行性感冒及引起的一系列病变以伤寒论诊治,也采用卫营血分理论,是很有临床理论依据。与用药依据。在各种方法都无効的情况下,无法医治的病变只能借用(癌)这个名词来论叙。癌是中文里用来代表,不能治疗,无法治疗的所有病症的意思。这其中也主要包含恶性肿瘤。在早期较少采用癌证之词,在八十年代初期采用此癌症之词,才出现增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