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有福之人六八月,无福之人正腊月”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新大风歌


农村俗语:“有福之人六八月,无福之人正腊月”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在旧时代的农村或者说是以前的农村,农民们根据自身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人生经历和农村的人情世故,总结出许多现在看起来毫无道理的俗语。题主所提问题中的这句俗语就产生在那个时候,也是当时的农村环境所使然。其实这句话如果搁置在以前的农村还是很有道理的,为什么呢?先来看看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它说的意思就是:在农村如果出生在六月到八月,那么这个人就是有福气的人;而如果出生在腊月到正月之间,那么这个人是没有福气的。看到这肯定会有人问,一个人有没有福气怎么可能和月份有关系呢?关键还是看家庭条件和自身是否努力,这样的人是没有了解以前的农村,也没有了解这句话产生的背景。

  • 这句俗语产生的背景

以前的农村,不像如今有着这么多的发展机会,农民们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挣钱方式和方法。于是那个年代的农民,都是靠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来讨生活,而当时农村的生产力又不是很发达,往往一家人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当然最为重要的是,那个时候人就是劳动力,加上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几亩地往往要供十几人生活。

于是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六月份到八月份(这里说的是农历,也是秋天),春天种植的粮食都在地里成熟。在秋季生下来的孩子,至少能够在腊月之前天天吃一顿饱饭或者有奶管够。当然那个时候因为缺少油水,人们吃得就是些玉米粉掺碎米等,往往是吃了一会儿就饿了,所以很少会有管到腊月份的。

我爷爷说他们那个时候,大队每年过年留给村民们的都是猪脑袋和一些瘦肉(瘦肉没有油,在那个时候并不受欢迎),为了吃饱饭还吃过树上的叶子。

  • 如今怎么看待俗语

在如今的农村,不能说每一位农民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但至少如今的农村孩子再也不必为吃不饱饭而发愁,一家一户也能够将一个孩子养育成才。而且现在的农村虽然也在朝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发展,但至少在有困难时还是会有不少的亲戚朋友伸出援助之手。

当然这句话其实我觉得还是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如今的农村也是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盛行,买的蔬菜、大米和肉等不一定安全。而秋季恰恰是自家种植的有机等成熟的季节,也代表着生下来的孩子能够吃上无污染的食物。我母亲觉得现在很多叫不出名字的疾病就是因为人们吃了有害食物而得的,或许真的有一定的道理。

所以有时候看似俗语已经摆脱了当前的社会,实际上还是有着一定的说服力的,也能够更好得指引我们的生活。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几十年来,我们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农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温饱已经不是人们所追求的幸福。所以这俗语幸福的含义也应该进行改善,我也相信以后咱们农民的日子会越来越美好。


爱茶者九号


我一生关注过很多俗话,比如十羊九不全,横死在外不进家,少口病死不进坟等等,其时并无实际道理。就拿我家来说吧,我二弟是二十九岁那年得白血病死的,他死后我父亲也是不想让他进祖坟,是我坚持把我弟弟直接排入了老坟,我的女儿们头几年还给她叔父立了个碑,时隔二十年后,我又给他娶了一个死媳妇。再说我自己吧,我是六二年腊二十五出生,前半生是经历过各种辛酸。但现在却非常幸福,在村里大部分人都说我现在有福气。大家不要迷信老辈子那些奇谈怪论,有句话说的很好,邪不压正,一个人只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福气自然而然的就会降临。谢谢关注。


大器晚成aa


无稽之谈,封建迷信思想在做怪,什么正月剪头死舅舅,腊月羊靠倒墙等等歪理邪说,我属羊还是腊月羊,不错相当不错,很幸福,一直顺风顺水,我观察属相和月份都自认不错的也还不如我那,这又怎么解释,我能解释,心态心数要端正,要勤劳动,多动脑,只有靠勤劳双手成能创造幸福生活,尊重科学,尊重社会才是根本。


拥有你的天地


农村俗语:"有福之人六八月,无福之人正腊月",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就是说在阴历六月和八月出生的孩子一般都很有福气,而在腊月出生的孩子就没有福气。

实际上这句话之所以在现代并不被人们接受,但是却依然从古流传至今的原因是,这句话在古代的时候是适用的,并且也有一定的道理。

这要如何解释呢?

第一,古人经常会相信一些生辰之说:"有福之人六八月",他们往往认为在6月到8月出生的孩子是一种好福气的象征。

其实对于我国古代人民来说是如此,因为在以农耕为生的社会,农民们都是靠天吃饭。而6月到8月正好是丰收的好季节,所以就算是遇上一些洪灾或者火灾之类的,孩子也不会因此而受饿。

二、那么“无福之人正腊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腊月一般都是比较寒冷的,所谓寒冬腊月,这个时候地里粮食都在休眠,对于农民来说是没有收成的时期,大人小孩容易饿着。

北方的冬季寒风刺骨,若是没有取暖冬季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冬季对于新出生娇弱的婴儿来说无疑是不能承受的季节。

腊月大人们都忙着准备过年,又没时间带孩子。在季节来说,农村人会认为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没有福气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很显然现在这句俗语不太适合现在这个社会,现代社会人们不用为生存条件担忧,无论孩子在哪个月出生都不会有这种说法了。

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古代相比要胜出很多,很少再为温饱所担忧,都不会饿着。生存条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冬暖夏凉,根本不用担忧太冷或太热了。

我觉得腊月出生也不错,慢慢地天气就热起来了,衣服越穿越少,一天天快活地长大,活泼又可爱,很好带的。

孩子的出生带来了整个家庭的福气,都是家里的宝贝,受到了大人们的庞爱。所以现在不管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小孩子,都是有福之人!你说是吗?

我觉得腊月出生也不错哎,你家孩子是几月份出生的?期待你的分享!





飞扬视角


很多人觉得农村里的一些俗话是不值得相信的。其实那些能流传很久的俗话都是有社会实践总结出来的,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体会不到那俗话的本身意思了而已。

有福之人六八月,无福之人正腊月。这话说的是人的出生有没有福气。有福之人腊月死,无福之人六月亡。这话说的是人走得有没有福气。不同时间段的生和死,会有不同的福气。


1:有福之人六八月。

六七月份,刚好是夏天收获的季节。在六七月份的时候,刚收完庄稼,农村里粮食充足。宝妈坐月子的时候可以吃的饱,身体好,有足够的营养汁水来9喂养小孩。这样,小孩在刚出生的阶段得到了很好的营养补给,才可以健康成长。毕竟吃得好,不容易生病。

而且,从天气来说,六八月份时,是我国比较热的季节。小孩子,刚从母亲肚子出来,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差异越小,越利于婴儿早期过度适应环境的能力。

所以,在古代这种缺衣短食的年代里,六月出生的小孩,明显比其他月份出生的小孩幸福点,死掉的概率会低很多。这就是叫有福气了。

2:无福之人正腊月。

腊月,大家都知道,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在古代,普通人家过冬天时,可不像现在这样有暖气的,那时候连烧炭取暖都是有钱人才会做的事。

而普通人家,甚至是穷人,连保暖的衣服都很缺少。本身小孩子出生在寒冷天气里,离开母体后,开始是很不适应外部温差巨大变化的,遇到一户穷人家,连给小孩保暖都做不到,那这小孩就受罪了,甚至会夭折。

还有吃的问题。因为秋天收了粮食后,要等到明年夏天才可以再收。这个漫长的时间里,穷人家庭几乎都是省着粮食过冬的。这就造成了,宝妈吃不好,而给孩子的营养就不好了。

在古代的冬天出生,天气寒冷,无法有足够衣服保温,又没有吃到有营养的汁水,那小孩就招罪了,不夭折就算命大了,更别说福气不福气了。

3:往生者就不同了。一般每年的六月份都是农忙时候,家有老人走了的,因为农忙天气炎热的原因。家属都会草草下葬。而冬天就不同了,冬天是农闲,而且天气寒冷不容易发臭。家属们就会挑个好日子,叫上亲戚来风光送葬。

现在社会不同了,吃得好,穿得暖,还有暖气,小孩子啥时候出生都是有福气的。而现在推行火葬,老人啥时候走,都是一样的。


村哥小凡


农村俗语是有福之人六八月,无福之人正腊月,说有福之六月生,小孩出生后不受寒冷之苦,风霜之浸,因为出生于六月,他们刚能沉受这时的温度,这就是六月出生小孩之福。

现在这种说法讲不通,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冬天有暖气,有电暖室内温度和夏天差不多,所以随着时代发展任何事物都在变化着。











张斌锋


这句话从字面意思的理解应该是说出生在农历六月~八月是属于有福之人,而正腊月出生的是无福之人。在现代社会看来这句话颇具迷信色彩,但是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社会道理的。我们都知道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农业生产在人民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民以食为天,农历六月八月正是收货季节,粮食进仓,瓜果成熟,认为出生于这个时间段的人有福是觉得这个时候出生的孩子相对不容易缺衣少食,即便是粮食收成不好这个时候也比较容易在大自然获取其他食物等生存资源,并且六八月万物生长,天地灵气充裕,所以出生于此时的人也如这天地万物一般,充满生机活力被认为有福。而冬季气候寒冷,万物凋零,此时的出生环境相对严峻,对小孩子生存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是个考验,加上已经停止了农业活动,如果刚好碰到没有存粮是很难熬的,古时封建社会,农户又需要交租,结账,临近年底过年关,从年关一词就不难看出物质匮乏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了,所以才说这个时候出生无福,家庭养育压力大。新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劳苦大众摆脱了束缚,社会主义建设越来越好,改革开放更让人民越来越富裕,广大人民不再为物质条件担忧,所以这句话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农辉哥


农村俗语:有福之人六八月,无福之人正腊月”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无论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向往的都是幸福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对自己出生的年月也是比较在意。但是笔者在这里说,我们追求幸福的生活是没有错,但是不要过分的相信自己的出生年月。而幸福的生活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不是靠等、看、混来决定的。而这里却有一句农村俗话,说的是“有福之人六八月,无福之人正腊月”,这句农村俗语是什么意思呢,在现实中有没有道理呢?李子来回答:

为什么古人对福比较钟情呢,我们先从“福”字拆解来分析。

古人们是很有智慧的,而在造字上就凸显了“福”字的用意。“福”字拆解来看,左边是一个“衣”字,象征着有衣服可以穿。而又边是“一、口、田”字,象征着有田可种。而这个“福”字合起来就是说,能有衣服穿,有田可以耕种在当时就是很幸福的。

谈古论今,而现在我们都有好衣服可以穿,而且有田地可以种植,不管出生在哪一个月,都是比较幸福的。但是现在和古代不同,由于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比较高,对精神和物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对这个农村俗话也是比较在意的,所以说来说“有福之人六八月,无福之人正腊月”这句话又被炒的比较火热了。因此在这里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有福之人六八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自己出生在农历的6月和8月,不管是现在和将来都是比较有福的。那么这句农村俗语是不是真的,准不准呢?

在古时候,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和封建社会也是制约着当时社会的发展。记得在一部古代的史诗记载过,在饥荒的年代,人们如果有一口麸皮能吃就是最大的幸福,更不用说有细粮可以吃了。而那个时候农民们在种植和收获的季节是农历的6月和8月,在六月和八月农民手里的粮食是不多的,但是相比于其他的月份来说,这也算是很好的时节了。

因此出生在这两个月份的人,也是不至于挨饿的。而且这时候的天气比较温暖,对孩子来说也不至于挨冻了。

无福之人腊正月:

腊月和正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日,而古代并不和现在一样,孩子出生在医院中,而家里还有暖气等,有利于孩子的过冬。所以在古代穷人们衣不遮体、房屋捡漏、没有取暖木柴的情况下,孩子出生在寒冷的腊月和正月是比较受罪的。

而在吃穿方面,古时候的穷人由于在秋季打的那点存粮早已经吃完,而在冬天里是没有剩余的粮食的,所以在大人和孩子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他们还有福吗?没有的。


因此来说:

农村俗语:“有福之人六八月,无福之人腊正月”,这句话恰恰说的是古人们的生活状态,而且来看也是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的。但是现在来看,我们生活在这有福的环境里,早已经没有了古代那时候衣不遮体、饥不择食的时代。无论是出生在那个月份都是有衣服穿和有粮食吃的,所以笔者认为,这句农村俗语在古代来看还是有一些道理的,但是现在来看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那么你出生在哪个月份呢?


李子说农


农谚俗语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有福之人六八月,无福之人正腊月”,对这句俗语,以前没有太多印象。但其意思,却是很容易理解的。只要现在五十岁以上,对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生活方式有所了解和体验,这句话的意思就不用解释了。谁都明白,而四十岁以下,没有经历过缺衣少穿岁月的人们,理所当然的把这句话当做是迷信,也很正常。总之,这句话是因为在缺衣少食的传统社会中时间不同,造成人的生存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是一种社会现实的概括。而非迷信。

有福之人六八月。这里的六八月,指的是出生的时间在六到八月份。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出生有福气呢?原因很简单,不愁吃,不愁穿,孩子更容易养活。在古代新生儿成活率很低的情况下。能生在六至八月,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孩子的成活率低,当然与疾病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营养。如果没有吃的。或是吃不饱,营养不良,成活的机率就大大降低了。六至八月,是夏天既将结束,进入秋天的时间。也就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时间段里,是不用愁吃的。田里的庄稼都要成熟了,孩子无论到了那里,动动手,就可以拿到吃的。啃生玉米,吃生麦粒,这些经历,是每个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有的经历。传统与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古代没有反季节的作物。收获的季节也就在这几个月中。所以,在一年之中,也就是这几个月中,田里有粮,地里有菜,人的肚子是最亏不着的。在这几个月之前,庄稼没有成熟。九月之后,粮食基本收完,都进了家,入了仓,就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到了。

古代生产力低下,粮食不够吃也常有的事。有个词叫“青黄不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粮食在春天种上,秋天才能收获。种上是青的,不能吃,等到黄了才能吃。六到八月,就是由青变黄的时节。可以吃了。所以,生在这时的孩子,就有福了。可以吃饱肚子。可以生存下去了。

除了吃之外,还有穿的。如果出生在寒冷的季节,当然要有保暖的衣服。如果出生在六至八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这时候,小孩子是不用穿衣服的。我今年刚刚五十岁,出生在农村。上小学之前,夏天都是光屁股不穿衣服的。

吃的随手可得,穿的完全不用。这就大大降低了生存的成本。这个时段出生不是有福了吗?

明白了“有福之人六八月”,“无福之人正腊月”的意思也就明白了。秋天收成之后,要精打细算才能生活到明年的粮食成熟。正月腊月之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节。天气最冷,要穿的好。如果没有好的条件,就要受饥寒之苦了。我记得小时候,冬天穿的大筒子棉裤,常常会觉得冷。另外,春节之时,招待客人,要花费很多吃穿用度。春节过后,又要节衣缩食。假如春天之后,地里可以挖点野菜之类。而腊月到正月,在野外是得不到任何食物的。只有过节衣缩食的日子。孩子如果在这时出生。自然不如六至八月出生幸福。

现在,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它是没有解决温饱之前人们的生活经验。当解决温饱之后,这样的谚语就失效了。现在,人们已经跨过温饱,迈向富裕了。自然也就体会不到当时的感觉了。但从这些民谚俗语里,我们可以回望来路。把现在的生活与五十年前稍一对比,幸福之感便会油而生。


七月流火140400643


很多人说到了点子上,但也有个别的人说这是封建迷信,本来我是不愿意较真的,但总是有些人曲解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

如果想要分析这句农村俗语的真实涵义,那就必须回到那个年代,然后套入当时的人文环境才能得到真实的意思。古代距离我们太远,就以60、70年代为背景,我们来分析下。

60年的中国百废待兴,虽然没有易子而食的地方,但还是有很多人家吃不上饭。而且那个年代超生严重,60~80年代这20年,中国的人口急剧增长,这也导致了生活必需品的紧张。再加上教育、文化、医疗、交通、信息交互等方面的落后,很多农村人家甚至连糊窗户的塑料布都没有,用房不遮风、门不挡雨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在这种环境下,因为超生,每家每户都有多个或更多个的孩子,一旦孩子有病了就会找当地的赤脚医生看,如果能看好这孩子就是命大。如果看不好,这个孩子也就夭折了。

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大人都吃不好,更别说小孩子了,有些大人都营养不了,又哪有奶水来喂养孩子?那个年代的很多人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全靠玉米面糊养活的,那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strong>

但我国的地域幅员辽阔,很多地方四季分明,像当时的南方还好一些,起码有些大自然的馈赠;但在北方地区,四季太过分明,很多地区一到了冬天别说吃的东西,就是连生活的柴火都不是很充足,遇到大雪封山就连门都出不去。

当时的农村,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孩子,最怕的就是这种冬天,老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孩子的体质弱,一旦遇到这种寒天,是很可能被冻死的。所而“有福之人六八月,无福之人正腊月”这句话就是单指小孩子出生的月份,把“6~8月”出生的孩子定性为有福气的人。

可能很多人就认为这是迷信,但这真的是迷信么?全中国的地域气候,接受大自然馈赠最多的年份就是6~8月,山上、天上、水里、地里有吃不完的粮食和食物,如果孩子赶上这个时间节点出生,可以说比其他时间节点要幸福很多,起码不会立马夭折。

也能熬过最艰难的几个月,从而使自己能够活下来;而“腊月、正月”出生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好运了,食物不充足、天气又非常寒冷,大人都食不果腹,更何况小孩子了,所以出生在这几个月分的孩子夭折几率是最大的, 就被民间人称之为“无福气之人”。

很多人把这句话想的复杂了,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当时的农村人是比较质朴的,对于“福”的定义也是比较简单, 有饭吃、有钱拿,能活下去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