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日本武士老照片:身材矮小,面露凶光,個個看起來殺氣騰騰


【武士戰士自己的裝備】武士,日文中寓意侍者,貼身隨從,一般是指武藝、以戰鬥為職業的軍人。由武士而產生的“武士道”精神,對二戰日軍產生了重大影響,其內涵是不畏艱難,忠於職守,精幹勇猛。

【武士展示他的鎧甲】這組照片是外國人拍攝,從這組老照片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個關鍵信息:一是日本武士身材矮小;二是個個面露兇光,顯得異常兇狠;三是照片中的日本武士看起來隨時都會向敵人發起進攻,他們握著武士刀不鬆手。

【面露兇光的武士】大家都知道明朝飽受倭患,儘管有不少都是明朝沿海地區的漁民、海盜,但是倭寇中還是混雜著很多武士。比如明嘉靖三十四年六月七日,就有一夥倭寇在浙江紹興上虞縣登岸,這群倭寇裡就有混雜中身手敏捷的武士。

【一群日本武士】《明史》中就記載了倭寇的的暴行,“突犯會稽縣,流劫杭州,突徽州歙縣,至績溪、旌德,屠掠過涇縣,趨南陵,至蕪湖。燒南岸,趨太平府,犯江寧鎮,直趨南京。”如此瘋狂,這夥倭寇僅53人,“賊才五十三人耳。南京兵與之相對兩陣,殺二把總指揮,軍士死者八九百,此五十三人不折一人而去。”

【武士展示技藝】據日本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日本武士出現在公元10世紀左右,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武士政權延續了近700多年時間。起初,武士是領主的私人武裝,但是日本武士第一次登上日本歷史舞臺,是參加地方豪族的叛亂。

【武士擺拍照】百年前的日本武士地位崇高,等級最高的是徵夷大將軍,下面是大老、老中、御家老、守護代、大名、家老、部將、侍大將、足輕大將、足輕頭、足輕。不同級別的武士,享受的待遇也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一旦衝撞武士,會受到嚴懲。


【一名武士展示他的鎧甲】大家都知道,日本武士階層流行剖腹。據目前能夠考證的資料顯示,最早剖腹的日本武士是永祚元年(西元989年)的大盜藤原義,此人在被捕前用武士刀剖腹。從鎌倉時代開始,日本武士戰敗剖腹的行為開始盛行。

【武士鎧甲】1742年,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吉宗頒佈了《公事方御定書》,裡面就對武士的特權做出規定。比如一旦平民如果衝撞武士或者武士佩刀,不給武士讓路,辱罵武士,還對對武士出手,這就被視為對武士的侮辱,武士可以直接殺死平民,但武士殺人後必須自首並提交證據。

【武士紋身】在很多人看來,看起來矮小又營養不良的日本武士殺氣騰騰。這是為何呢?這是因為在吸取中國傳統文化時,把中國先秦時期的“輕文重武”不斷強化。不僅如此,日本武士還把儒家文化中的“忠君、信義、廉恥、樸素”等精神,不斷升級。


【武士日常裝扮】日本武士腰上會彆著兩把刀,長刀是打刀,短的是脇差。有一種說法,說脇差是日本武士切腹的,這是一個謠言。日本武士之所以將脇差隨身攜帶,是因為它在很多場合是一件很有威力的武器,比如在室內、巷戰和暗殺等場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