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吴三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观景说史


现在人说吴三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但是我看来,他就是普通人,一个乱世做好自己的普通人。但是因为判断失误,最后做了跳梁小丑的人。

说吴三桂,有个重要的人不得不说,那就是王辅臣。

吴三桂带领关宁铁骑抗清,王辅臣是李自成手下中级将领。他俩的命运如何走到了一起?那就不得不说大同总兵姜瓖和他手下的雁北军抗清的故事。

人们普遍认为,清军入关关键之战是山海关之战。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山海关一战,清军以关宁铁骑援军身份,联手打败李自成军。之后清军就无敌统一天下,这太儿戏了吧?如果中国真的这么好占领,为什么三百年后,日本人也占领了这些地方,就没占领中国?

因为有一个关键之战被清史隐藏了,那就是大同和姜瓖反正。但是国际上并没有隐藏这段记载,这个历史叫做第一次抗清高潮。国际上主要记载的是蒙古历史,辅助是西班牙传教士的日记。他的地点和后来抗日战争中,晋察冀根据地的地形完全一致。这一战,清军八旗主力全部出动,他们的对手,是大同姜瓖和他的雁北军!

首先说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对不对?从后来清军南明不同态度,他的选择没错。因为南明当时的主张是借虏平寇,吴三桂没错,至少保存了他的主力。后来吴三桂乱军中救出陈圆圆,可见吴三桂有情有义。

那么这个时候,王辅臣在干什么?首先说一下,姜瓖和吴三桂一样,是边将,姜瓖保卫大同,但是姜瓖和蒙古人关系密切。此时崇祯最后对姜瓖的命令,是让他交出兵权,给了太监。为防止姜瓖叛乱,同属关宁铁骑的太原总兵周遇吉北上宁武关,防止姜瓖叛变。但是就在太原军事调动期间,李自成突然北上,灭太原和大同。周遇吉在宁武以五千精兵大破李自成五万精兵,关宁铁骑威名,名不虚传。(周遇吉的部队就是关宁铁骑二线部队)

可是姜瓖没有叛乱,这从他后来是从李自成监狱冲出来领导兵变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历史记载的那个献出大同的姜瓖是谁?自然就是王辅臣。

王辅臣武力高强,人称马鹞子,但是并不是李自成嫡系。王辅臣万人无敌,只有他能扮演姜瓖,这从后来王辅臣和姜瓖共同正面迎敌清军就可看出,二人都是无敌之将。王辅臣和李过一起攻取大同,后来李过回防陕北,镇守延安。王辅臣却在大同为张天琳打工,亲疏可见,因为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所以姜瓖冲出监狱,王辅臣投降,毫不意外。

姜瓖为人实诚,对手下又好。从姜瓖收到崇祯的命令后进入监狱就能看出来,从之后自立代藩枣强王也能看出来。代王是明朝大同藩王,在大同有重要作用,拥立代王表明姜瓖没有完全投降清朝。但是吴三桂和姜瓖他们奉南明的命令配合清军讨伐李自成军,是清理之内。

按道理说姜瓖没有必要造反,但是多尔衮新政下,姜瓖领导了全国范围内的反正。

多尔衮新政是什么?臭名昭著的圈地。中国人讨厌圈地,不但清朝人圈地,中国人抵抗。二百年后日本人圈地,中国人还抵抗。七百年前蒙古人圈地,中国人还抵抗。以至于建国后,汉族同胞看到西藏人圈地,还帮助西藏同胞废除圈地。

姜瓖反正,主力在大同,他的实力覆盖今天山西河北,就是晋察冀边区。此外姜瓖军一支主力到达太原,还有一支到达河南。配合姜瓖的有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福建郑彩,浙江鲁监国和张名振。配合姜瓖的,李定国在云南举起义旗。原李自成军的李过高一功部在四川的夔东十三家响应。此外甘肃还有回民支援。姜瓖反正声势浩大。

此外,姜瓖和王辅臣联手将八旗主力打的满地找牙。当时八旗主力除了济尔哈朗全在山西,济尔哈朗还是顺治势力多尔衮看不惯。可见多尔衮已经杀红了眼,将八旗主力全部调到大同城下,其中还有豪格军悍将鳌拜,就是为了对付姜瓖和王辅臣。多尔衮不害怕不行,他身后草原,还藏着二十多万蒙古人,他们虽然刚刚败于清军之手,而且以十五万败于清军两万。但若是让蒙古人知道清军疲惫,而且多尔衮手下大将多铎已死,若是蒙古人敢于南下,和姜瓖里应外合,多尔衮和他的八旗军就完了。

这个时候吴三桂在干什么?

吴三桂在汉中,他的南面是大顺军夔东十三家,他的北面是清朝杀人魔王孟乔芳,他是汉人,但是是满洲汉人,原本对于李自成发源地的陕西汉人大杀四方。但是这个时候,孟乔芳待在西安城什么也不干,吴三桂在汉中也按兵不动,夔东十三家虽然已经宣布效忠明朝永历皇帝,但是也按兵不动。

为什么?因为吴三桂关宁铁骑不是好惹的。对付谁都是小菜。但是吴三桂也有顾虑,他到底投降谁?

是多尔衮吗?吴三桂才看不起多尔衮。山海关前乘人之危,我本来是伍子胥,你偏要把我当做石敬瑭。

是清朝吗?要看此战结果。

是明朝吗?明朝内斗太乱了。

那是谁?

顺治皇帝此时表现出超高政治智慧。他联姻西北的厄鲁特蒙古,尊藏传佛教为国教,请喀尔喀蒙古的活佛来到草原,将原本蠢蠢欲动的喀尔喀蒙古安抚下来。

蒙古三部,科尔沁蒙古就是顺治的妈,那就是清朝人。喀尔喀蒙古的活佛地位等同于皇后,喀尔喀蒙古也很满意。而最有战力的厄鲁特蒙古,因为联姻也不愿和清军翻脸,毕竟科尔沁蒙古就是联姻成了大清皇太后。

其实姜瓖援军之一就是厄鲁特蒙古,不但清朝人知道,西班牙人也知道,西班牙人传教士日记就记载了。但是最后厄鲁特蒙古没来。厄鲁特蒙古战力很强,他前身是大明土木堡之变的瓦剌蒙古,后身是大清康雍乾三朝的蒙古之乱的噶尔丹蒙古。也就是说大清难题之一的瓦剌蒙古,只有顺治朝是最老实的。

而且顺治心思极深,用漕运安稳了北方汉人,用满汉全席安抚了蒙古人和汉人,用礼教(满汉全席就有)安抚了山东孔家和读书人。至于多尔衮,此时姜瓖军若是包围北京城,多尔衮就是死路一条。顺便说一下,和厄鲁特蒙古和亲的大清王爷,就是董鄂妃的原配丈夫,可见顺治心思之深!

关键的,顺治不圈地。更像汉人的,顺治爱吃。

姜瓖真有一支援军,那就是郑彩军。郑彩军占领福建后准备北上登陆天津的时候,被郑成功偷袭后背,全军覆没。若是真的郑彩军北上,姜瓖就会放弃大同和郑彩会师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早二百年发生。

郑成功偷袭郑彩,张名振和鲁王退出浙江,没有等来郑成功送粮食的李成栋被偷袭致死。而南明最重要战力永历皇帝,没给姜瓖一兵一卒。

姜瓖死守大同十个月,已经仁至义尽了。

姜瓖之乱后吴三桂看出来了,明朝靠不住,但是永历皇帝比不上顺治皇帝。

孟乔芳不理吴三桂了,因为王辅臣南下逃跑,他要去挣战功。吴三桂也知道明朝靠不住了,自此帮清朝打天下。但是王辅臣还是投降了吴三桂,而不是别人。

吴三桂在顺治朝没有叛变清朝,他叛变不是因为削藩,而且因为圈地,康熙朝开始也圈地。所以吴三桂积极吸取姜瓖的教训,姜瓖不称王,他称皇。姜瓖赏人不厚,他赏人极厚。因为姜瓖只是大将军,而吴三桂是皇帝。

但是吴三桂怎么能和姜瓖比?虽然吴三桂最大时期有半个中国,可是姜瓖时期,清军控制着除了北京,天津和北直隶,山东一部分外,剩下只有东北了,天下四分之三不是清朝地域!姜瓖反正是大明最后那些愿意为国牺牲者的最大规模行动,完全自发,他们不是为了忠君,他们就是爱国。虽然他们中,没有孔教人!

但是吴三桂最没想到,王辅臣没配合他。王辅臣也脱离清军管辖,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厄鲁特蒙古的噶尔丹。

王辅臣内心并不感激吴三桂,虽然败兵时吴三桂接纳了他,但是王辅臣清楚,若是吴三桂能帮助大同,姜瓖和大同军民不会亡。王辅臣对吴三桂的心态和吴三桂对多尔衮有点类似。

王辅臣更恨厄鲁特蒙古,草原上言而无信是小人。所以王辅臣两次背叛清朝,目标都是厄鲁特蒙古。因为王辅臣清楚,姜瓖一代边将,讲究爱惜百姓抵御外武。所以虽然王辅臣多次背叛,但是清朝并没加害他,王辅臣最后自尽的。为国尽忠,王辅臣做到了。

而相比王辅臣,吴三桂更像个普通人,他起义太早了。若不是天下念及顺治恩德,以及吴三桂之乱后康熙马上停止圈地,康熙位置坐稳不容易。若是吴三桂让康熙的圈地多祸害中原三年呢?

但这个想法太龌龊,因为百姓最苦。吴三桂不是穷凶极恶的坏人,不是办事用极的人,他就是个普通人。只是在历史舞台上,这就是跳梁小丑,而不是大奸大恶的奸臣。三藩之乱不是国战,是内战,康熙搞出内战没啥好宣传的,他爹顺治都没有内战,没有三藩之乱。


梦香寒冰


提起吴三桂,我们立马便联想到“大汉奸”、“卖国贼”之类的词语。当然,他的确是汉奸没错。只是,大家往往忽略了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思考。

事实上,他与后来与之齐名的汪精卫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起初都没料到后果的严重性,于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最终悔之晚矣却已是无法回头。

总的来说,在刚开始的时候,吴三桂当汉奸也是比较被动的,并不是他真心想当。

作为明将,在明朝灭亡之后依然镇守关外,面对内外两股势力,当初他也曾经摇摆不定。而且,从实际行动上来看,他起先是往李自成一方倾斜的。

而且,农民军自己不争气,把个京城搞得秩序大乱,这不能不让人对他们的前途堪忧。更有甚者,他们还把吴三桂的老爹给杀了,又把人家爱妾给霸占了。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换了任何人也受不了吧?吴三桂冲冠一怒,便找关外满清帮忙。从狭义上说,他这样子似乎也没什么大问题:以私,为自己报仇;以公,为明朝平叛。

他最大的错误是高估了满清。没想到人家一入关,便赖着不走了,要把整个大汉江山都给占了。这估计是吴三桂始料未及的事情。

这个时候,他想后悔也已经来不及。那怎么办呢?唯有一条道上走到黑,给新的主了表忠心吧。那怎么办?投名状呗!于是,他要比满清还要更满清,大杀四方,镇压汉人,破灭南明。

他知道,这个时候他已经无法回头了。

就个人来说,他并没什么错。但是在政治上,他却犯了个不可饶恕的大错,因为把大汉卖给了外族。

不过,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成王败寇”。想当初,李渊也曾经借突厥之兵来对抗隋朝,甚至还向突厥称臣十数年。如此说来,李唐也曾经是一介汉奸啊!


史海惊奇录


评价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有一个立场问题,角度问题,站位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其评价就不一样。

如果在明王朝的角度就是一个大叛徒,因为他在农民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不但没有及时救援,最后叛变清军,而且后来主动引得清军入关,充当清军的马前卒,镇压农民军和明军,知道最后还杀了永历皇帝,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

站在清朝的角度上,他本人从明王朝叛变过来,本身就是一个叛徒。后来被清王朝封为平西王以后,后来又叛变清朝,反抗清政府,自己在衡阳称帝,对于清朝来说,也是一个叛徒,后来被乾隆皇帝写进了《贰臣录》里面。

站在农民军的角度,他一定是敌人。农民军是做得不对,霸占他的爱妾,掠夺他的老爹。但是吴三桂却背离了民族大义于不顾,主动投降异族。

今天我们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就可以综合他的一生来看待这个问题,他前期没有军功,只是凭借家族的势力袭封的将领,后来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投降了清朝,进而镇压农民军和明军,后来又进一步反抗清朝,可以说是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小人。


听月谈史


吴三桂是明末关外最后一位将领,长于军事,短与政治,在关外多次遭遇战中有杰出表现,在平定登州,莱州的兵变时也很突出,后来的松山之战前期几乎就是吴三桂的个人秀,受到洪承畴赏识,皇太极曾评价“小吴总兵真汉子,吾得此人,何愁天下不平。”再加上带着十几个家丁冲进一万多后金军救父的事,忠臣孝子,勇传九边这个标签一直贴在吴三桂的前半生,这时的吴三桂是个符合儒家传统道德的人,也是大明王朝需要的人,风评相当之高。

然而峰回路转,李自成突破潼关,关内硕果仅存的明将孙传庭战死,大明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可惜这个时候,明朝皇帝和大臣们还忙着吵架,直到李自成逼近北京,形式急转直下,才令吴三桂放弃关外,回京救驾。于是关宁军拖家带口往回赶,刚进关,北京城破,崇祯自尽,明朝覆灭。

此时吴三桂开始涉足他并不擅长的领域,政治斗争,好在当时他可选择性本也不多,当李自成愚蠢的抓了吴襄全家后,吴三桂没有太多犹豫就加入了多尔衮来摘桃子的清军,在一片石击溃了闯军主力,之后又向西追击闯军,吴三桂此时的行为受到了南明政府的谅解,称他为申包胥之忠,还幻想和清廷化江而治,而吴三桂此时却以丢掉了所有标签,忠臣孝子都是过去式了,多尔衮高超的政治手腕把吴三桂纳入了清廷麾下,从此吴三桂成为了满清的忠实走狗,积极为清朝出谋划策,南征北战,手上沾满了同胞的鲜血,在江南士人眼中,他就是天字第一号大汉奸,他的确是。

当时永历跑到云南,清廷本来已经不远再打他,此时的吴三桂建议清廷斩草除根,并亲自勒死永历皇帝,以表示对清朝忠心,战后终被封平南王,失去了用大半生积累的声望,换来了如今的荣华富贵,这一路上,他能选的不多,完全被多尔衮玩弄于鼓掌之中。

康熙继位后,吴三桂还幻想能够永久立藩,这政治敏锐度实在不敢恭维,只能说吴三桂天生就不适合玩政治,基本玩一次输一次。不过在三藩之乱中,吴三桂的军事才能再一次得到体现,如果不是他死的早,最后胜负仍未可知。

盖棺定论,吴三桂是个不想当汉奸的汉奸,还是个有能力的大汉奸,而最可恶的汉奸就是这种汉奸,所以国人骂他这么多年不是没有道理,百年以后史可法这些无用书生仍然会有人瞻仰,吴三桂这种汉奸仍然会被人唾弃。


风林火山


吴三桂的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蛮复杂。站在明朝汉人立场,当然吴三桂可以被骂的体无完肤,站在李治亭、阎崇年等歌颂满清统一的立场上,当然吴三桂当时投降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举动。

但是要真正站在吴三桂本人立场,为何会有那种选择,究竟历史进程如何,要还原分析却非常不容易。明清史这方面研究历来都有,但有见解的成果不算多,几年前,《三藩史略》和个别吴三桂专著,也多少有一些澄清史实的分析。

吴三桂是明朝军户出身,可以说是将领世家,他是吴襄的儿子、祖大寿的外甥。在山海关总兵之上还有更高的上司——蓟辽总督王永吉,而且也是高邮同乡,吴三桂区区身份,手下如他自己很清楚,根本没多少人,凭什么资本和多尔衮谈条件?他真的是早就和满清有来往?他不是袁崇焕。

所以,吴三桂当时的背景被后来他的地位所蒙蔽,他的与清朝谈判不一定是他的初衷,他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计划的人。崇祯在北京陷落前,急招王永吉勤王,吴三桂是奉诏入关,只不过他在路上的行程一直是史学界的疑点难点,他走得很慢。

吴三桂在当时虽然很受器重,但海不算是一个能够在崇祯、李自成、多尔衮三者间左右局势的人物,哪怕他占据山海关这一要害。他在途中遇到了崇祯意外,作为毗邻关外的前线人员,充当了蓟辽总督王永吉与满清接洽的执行人,所以,吴三桂是受上司王永吉指派与满清借兵消灭李自成,实现为崇祯复仇的,这一背景才是符合史实。

但历史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王永吉不是什么野心家,事实上他为人是属于清流一派,非常廉洁奉公,的确出于一派忠诚想要忠心明朝,是一种单纯与满清结盟的性质。但多尔衮的谋划远在王永吉、吴三桂之上,请神容易送神难,当满清入关以后,大局怎么会由没落的明朝残余力量做主?所以王永吉与吴三桂实际都被多尔衮所挟制,以后就由不得他们的了。

当把李自成大军赶出北京以后,明朝北方已经在满清手里,王永吉、吴三桂失去与南京方面的接触,他们能够南下去扶持弘光帝吗?不可能了,所以在顺治进入北京以后,吴三桂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这才剃发降清,关于吴三桂如何投降,在哪里投降方面,林奎成先生在《吴三桂与甲申之变》一书推理分析非常出色,基本很有说服力。

之后为了在清朝立足,吴三桂接收北京方面原明朝兵力,然后随豪格。鳌拜下陕西追击李自成,再入四川攻打张献忠,再入云南讨灭永历,吴三桂几乎是主力,本身力量也在不断壮大,之后成为三藩中实力最强的一方。因为吴三桂在顺治年间,的确面对的战事最多,用到他的地方也最多,顺治对利用汉军是非常有办法的,也信任他们。而吴三桂为了立功巩固地位,也很卖力表现,所以有了抓住永历帝不惜下毒手的一幕。

显然,吴三桂为了在清朝自保,做了许多事情。等到了康熙在位,需要解决三藩过于壮大,吴三桂的确当时依仗功勋,过于骄傲跋扈,没有守住晚节,走向了历史反面,一切都有客观因素。康熙就是要逼迫他们交出地方,而吴三桂的确勾连台湾、西藏。包括与王辅臣结盟等方面,有不臣举动,并没有冤枉。假如他能尚可喜那些人一样看淡一些,康熙不算是心胸狭隘之辈,他不一定会被算旧账,可以平安终老。


何运超


在明清历史衔接点上,吴三桂无疑占据着舆论的至高点,有人说他是汉奸,身为明臣,却打开山海关迎八旗军;有人说他是英雄,从西北打到西南,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有人说他狂傲,都过了花甲之年又去反清,下场悲惨。

话说崇祯死后,为延续明朝,留都南京的明臣决定拥立藩王为帝,朱由嵩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光,史称南明。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当时南明弘光朝廷乃至很多缙绅士人的眼中,吴三桂是个带着耀眼光环的大英雄。为何会这样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吴三桂的生平吧。

吴三桂祖籍高邮(今江苏高邮市),祖上生意人后迁居辽东,做马匹生意。马匹在冷兵器时代是战争资源,因此很快发家。有钱了就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吴襄考取功名,获得武举人的资格渗入军中,逐渐发展起来。

后来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任锦州总兵,娶了辽西望族祖大寿的妹妹,生了吴三桂。吴、祖两大家族强强联合,全家老小都是公务员。吃大明的饭,干大明的活,在辽东可以横着走。

在吴三桂人生的前半段,有两个人对他影响很大。一是熊廷弼之死,二是袁崇焕之死。

辽东三杰之一熊廷弼是个军事人才,努尔哈赤两次进攻沈阳都被他击退后,不敢再轻举妄动了。但熊廷弼脾气暴,骂起人来不留情面,得罪不少人而陷入党争。熊廷弼没死在战场上,却被一群太监喷死,甚至还被冰镇了首级,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连亲戚、本家也受牵连被查抄。

熊吴两家一向交好,熊廷弼死时吴三桂才13岁,小小年纪就感慨熊叔叔死得太冤了。

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的上司是袁崇焕,1643年春,皇太极不按常理出牌,竟然从蒙古绕道攻入北京。袁崇焕得到消息脸色大变,急奔京城救皇帝,追啊追,瞅见皇太极部队时,满洲士兵正打下北京的周边县城。于是袁崇焕驻扎在北京城外,要跟皇太极在京城决战。

万万没想到,皇太极立即散播袁崇焕跟自己有秘约,要协助自己直取北京的谣言。崇祯信了,在召见袁崇焕时就定下了死罪,袁崇焕死的那一年,吴三桂18岁。

这两个人的冤案影响着吴三桂的人生观,但他仍想从军,愿意去沙场上闯闯。吴三桂从小就是武学好苗子,比他老爹还要强,不到20岁就中了武举人。加上强大的家庭背景,吴三桂从军后并没有多少强悍的战绩,却火箭似的发展起来。

从20岁当上游击将军起,就先后任前锋右营参将、前锋右营副将,成为宁远团练总兵时才27岁。总兵这个官职不一般,在明朝末年这个岗位加起来人数也就20个左右,权力很大,相当于现代某军区司令。当然,吴三桂的战力还是不错的,1640年和清军在夹马山一战中,表现勇猛。

吴三桂32岁时,李自成进攻京师,吴三桂被崇祯封为平西伯,受命进京救驾。吴三桂带着人马奔到半路,就得到消息京师已破,崇祯上吊。

皇帝死了,大明亡了,吴三桂回到山海关陷入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还有他的这支精锐铁骑何去何从?而这时,李自成和皇太极都向他示好,吴三桂有些摇摆不定。

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是汉人,不如投降同样是汉人的李自成。在这个节骨眼上,吴三桂收到老爹吴襄的密信。说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逼吴家捐钱20万,吴襄只凑足了5万,刘宗敏将他打了一顿,还把吴三桂的美妾陈圆圆给强了,说顶15万。

吴三桂看完信气的脸都绿了,拥护汉人坐天下能怎样?忠心的人就一定会有好下场?一怒之下吴三桂投靠多尔衮,合伙干掉了李自成。

在这之前,满洲军队从来没有攻破过山海关,清朝能入主中原,吴三桂是重要的一环。所以有很多人评价吴三桂是个大汉奸,如果不是吴三桂投降,满洲军队根本过不了山海关。

有意思的是,明朝宗室于1644年在南方建立政权后,竟然将吴三桂视为英雄,这显然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当时的乱局中却真的这样发生了。

南明弘光朝廷认为吴三桂借虏平寇,光复京师,功莫大焉,给了吴三桂“蓟国公”的封号,赏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等丰厚奖励,派人送给吴三桂。

南明的君臣一度认为吴三桂为了给崇祯报仇而“借虏平寇”,也就是说是向满人借兵打跑李自成的,毕竟吴三桂最初打出的旗号正是“复君父之仇”。

其实,在没有手机电话互联网的年代,南明的君臣信息太延迟了,压根不清楚吴三桂已经降清,如今是清朝的平西王了。不过,送给吴三桂的嘉奖最终没给成,因为赏赐的物品走到山东就被劫了。

吴三桂自从站进了清朝队伍,就不在乎名声了。他脸皮够厚,心也够狠,清廷让他剿灭南明,他就打下云贵追到缅甸,残酷绞死永历帝朱由榔,血腥镇压抗清的力量。明朝遗民们终于清醒过来开骂:吴三桂,你个汉奸!

吴三桂为清廷从西北打到西南,奔波十余年,立下汗马功劳。年纪大了,他希望清朝能看在自己多年卖命的份上,让他世镇云南。然而因为他是汉臣,拥兵自重,清朝的各个皇帝都提防着他,又怎会放任他在云贵地区当土皇帝?

最终吴三桂与清廷反目成仇,从镇压抗清的头号人物,变成反清领导人。1678年,67岁的吴三桂在衡阳登基,国号大周。不过刚当上皇帝没几天他就病死了,一把年纪落了个猝死湖南,兵败族诛的下场。


地图帝



北斗星3557


前言:可悲可气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通俗一点讲,比做现在的国际情况,这件事就是,一个吴师傅把手机摔坏了,于是他来到了万达广场,由于在打贸易战,出于爱国,吴师傅来到了华为旗舰店,想买一个华为p30pro,但是华为店的老板把他打了一顿,并且侮辱了他。隔壁苹果旗舰店的老板一直给他宣传ipone X他置之不理,但是他被打是苹果老板把他扶起来了,还帮他报了仇,于是他便买了一部高配版的ipone X 。但是走出门就被人骂崇洋媚外,卖国贼。

这就是吴三桂发生的事:

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打在陕西西安建都称国号大顺,紧接着带兵经太原、大同、居庸关攻打京师。

崇祯帝君臣不和,活生生和京师共存亡,下令吴三桂进京勤王。

吴三桂率三万宁远铁骑携宁远父老赶往京师,携父老日行五十里,半路京师被李攻陷。

在投诚的路上得知因李部下霸占陈圆圆,吴拒降返回山海关大杀大顺军。

不日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取山海关,此时的李自成关内是李自成的十万大顺军,关外是正和满洲的强悍的八旗军,无论是谁对他发难都够他喝一壶了。

关外大清多次表示想让吴投降,吴三桂都置之不理,但是这次吴主动修书多尔衮。

信上说啥呢?吴说:望摄政王多尔衮望在自己亡国之臣的孤义可以派关东军来增援山海关。

多尔衮说自己是正义之师,但是是否增援吴含糊其辞,但同时又亲率十万八旗军连夜赶赴山海关,驻扎在关外不远,由此可见多尔衮机遇嗅觉之敏锐。

李开打山海关,吴多次向多尔衮求助,多尔衮置之不理。

当山海关的三座副城被攻陷,主城岌岌可危的,宁远军损耗殆尽的时候,吴再次请援多尔衮。

这次多尔衮明确回复了,说:救援可以,但吴必须投降。

吴三桂可谓想死里逃生,无奈投降清军,可见吴三桂在几乎在面临死亡的时刻才选择投降,放清军入关,合力打败李自成,战后多尔衮册封吴为平西候。

从整个事件前后分析,可见,吴三桂冲冠一怒的后果是放弃投降李自成,重新退守山海关,而放清军入关的原因是,自己和剩余不多的宁远将士为了死里逃生,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全家老小和女人陈圆圆报仇。

细究吴三桂的做法,从来没有违背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他并没有为了自己的前程和荣华富贵做出决策,完全是一个人作为为人臣、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所应该做的。

良禽择木而栖,吴三桂对大明可谓仁至义尽,所以投清后,讨伐永历皇帝并不是他的意志,毕竟领导说让他干啥他就要干啥不是?

吴三桂确实成为了汉民族的叛逆者,但是放清军入关这一点上,是形势所逼迫,并不是他能够控制的,如果李自成不讨伐吴,相信吴不会降清。

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如若李自成的部下没有占有陈圆圆,吴三桂顺利降大顺政权,就完全没有后面那回事,换个位置,别人把你女人占了,你会坐以待毙,还愿意给人当狗吗?

连山海关和吴三桂这么重要战略和军事资源都把握不住,可见在大顺最高权利机关是多么的愚昧,这样一个有局限性的政权体系很难给人民带来什么好的东西,未必比清政府做的更好。


不怂历史


吴三桂这一生都处于反复背叛之中,实乃千年来民族国家罪人之一,他为一己之私抛弃整个国家,使得中华神州沦陷,满清入关之后整个中原陷入一片尸山血海之中。此等千古罪人还有不少人洗白也不知是何意图?

叛明降清的汉奸贼子

李自成在攻打北京之时,朝廷已经下令吴三桂即刻进京勤王,吴三桂故意拖延行军速度,此时已经表现出了不臣之心,得知京城被攻陷以后不仅没有率兵为君父报仇反而在路上观望了几天,重新回到山海关之后想李自成给他一点好处弄个封疆大吏,不料李自成压根不吃他那一套反而准备出兵剿灭他。吴三桂自知手上这点兵马肯定不是李自成对手就动了剃头降清的心思,此贼心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礼义廉耻,手握重兵却成了讨要好处的筹码,当时的松锦战役不是他带兵逃跑也不至于落得大败的下场,眼看在李自成那得不到好处就投降敌人,这种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为荣华富贵再度叛清

剃头降清之后吴三桂摇身一变成了虎狼之师,给满清当起了刽子手,一路南下纵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完美的贯彻了满清的三光政策,最后亲手断送了南明最后的希望,用弓弦勒死了明朝最后的永历皇帝,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而后吴三桂得知康熙准备削藩之后,他又起兵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推翻满清政府,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也着实世间少有。

最后打到长江边上放弃了最佳的进攻机会,他只想划江而治当半个天下之主,典型的有贼心没贼胆,他是整个民族的败类,应该立像长跪于明十三陵生生世世不得翻身。


历史小明王


现在只要说起吴三桂就是汉奸、卖国贼,真可谓是遗臭万年,几乎全是对吴三桂贬义的评价,个人不太认同这样的评价,从某些方面应该是一个值得赞赏的人,吴三桂只是被无情的历史推向了所谓的“罪人”行列。那么从三个方面解释一下我的看法:


一、个人情仇

十三岁的吴三桂就曾闯敌阵救父亲,当时称赞其“孝闻九边,勇冠三军”。

吴三桂是极爱妻子陈圆圆的,他的冲冠一怒,在当代也会被世人称道,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的话,那么也是得到了众多女性的赞赏。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农民阶级的思想表露无遗,对京城的治安管理极为疏松,明明知道山海关的重要性,却把吴三桂的父亲囚禁拷打,把陈圆圆也掠走,我想换了他人,为了父亲、妻子、家人也会冲冠一怒吧!

可见吴三桂也算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血性汉子。


二、国家恩怨

吴三桂做为明将,向来是忠君爱国的,镇守山海关二十余载,直到崇祯自缢身亡。吴三桂曾经多次拒绝大清的诱降,明朝灭亡后,也没有想过投降大清,毕竟大清是外敌,估计也是怕落得个汉奸的名声。然而李自成愚蠢的行为直接导致吴三桂无奈下归顺大清,也为他日后的反清埋下了伏笔。

归顺大清就是一个目的诛杀李自成,替他忠于的大明报仇,替他个人的家庭报仇。晚年的吴三桂起兵反清,不管其目的是不是想自己当皇帝,也算是在人生的终点之前给他忠于的明朝一个交代了。历史上,吴三桂也是歼灭罪恶清军最多的一位汉人了。


三、治理西南

云南、贵州地处西南边陲,民族成分复杂,经济、文化比内地落后很多,常年战乱,民不聊生;加之当地土司勾结南明,与清王朝为敌。为了尽快把云贵地区稳定下来,使“地方早享升平”、朝廷无南顾之优、人民无征战之患。为此,大清把吴三桂推上了前台。

吴三桂凭借个人的能力平定土司叛乱,并率先推行了改土归流的政策,之后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得云贵地区日渐繁华。吴三桂维护了云贵地区的安宁,对于中国的统一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以上可以看出吴三桂不能说是十恶不赦的大奸之人,也算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汉子,但终究是他引军入关,且杀害了明朝最后的皇帝-永历帝,这样的污点是洗刷不去的。我认为吴三桂一生当中应当三七开吧,三分功,七分过。

泱泱文脉承古今,不复繁华五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