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日是小年,我国很多地方有吃糖瓜祭灶王爷的习俗。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禀报你家的情况,于是,家家户户都用糖瓜来祭灶王爷,让他嘴里甜甜蜜蜜的,上了天庭只说好话,希望来年越过越甜。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年节扫尘,寓意“除旧布新”“辞旧迎新”“破旧立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去。包含着对新年对美好的愿望。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时至今日,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原因是当地有一种传说,称“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同时也是人民

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腊月二十六的传统民俗是“炖大肉"。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

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

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意思是说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

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过年蒸馒头寓意来年团团圆圆发大财!这也是家家户户争相蒸馒头的原因。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

“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新年为岁首,第一件事就是祭祀祖先。这一习俗,有的地方称之为“拜家堂”,因为祖宗是称为“家亲”而不是称为神的。民俗专家表示,新年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及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诸事顺意,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

伦理思想,也是中华儿女赤诚孝心的体现。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农历三十熬一宿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在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都会出来为害,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吓跑年兽。除夕夜人们都要

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大年初一压岁钱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大年初二回娘家

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大年初三赤狗日

又称赤狗日,中国南方、北方均有年初三不拜年的传统,据说年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认为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客家年初三的“送穷”,其民俗思想来源于古老的“赤狗”信仰。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大年初四祭灶神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大年初五赶五穷

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大年初六送穷鬼

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送穷文》。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大年初七过人日

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大年初八祭星君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正月初八为众星君聚会之期,又是“诸星下界”之日,此日人们有的到白云观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烧香顺星(祭祀星君)。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这日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大年初九祭玉皇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大年初十祭石头

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于地。

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正月十一子婿日

正月十一,祭紫姑,请子婿

正月十一俗称“请紫姑日”(有的地方为正月十四)。紫姑原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深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同时正月十一还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正月十二搭灯棚

正月十二,搭灯棚

民间俗称“正月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

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正月十三扎彩灯

正月十三,点灶灯,扎彩灯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啦!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正月十四拜娘娘

正月十四,拜临水娘娘,试花灯

正月十四是“临水娘娘”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

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宵节,民间和朝廷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称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霄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历代这一节日都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灯节,是男女青年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还有什么习俗呢?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燃爆竹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烟花爆竹中国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挂灯笼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看春晚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春晚”是在每年除夕之夜为了庆祝新年,而开办的。从1983年开办至今,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受关注,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综艺性晚会。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身居何地,不要忘记我们有着同一个节日、同一个心愿,有着属于亿万中华儿女的同一台春节晚会。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岁末将尽

金鼠迎春

新春快乐

岁岁平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春节习俗,终于找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