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劇綜丨IP失效題材懸浮,長安餘年仍見高手破冰

2019年,電視劇市場在冷靜期徘徊,立項數量減少、作品表現普遍不佳、作品播出需過關斬將、投資者謹小慎微等維度均可對此有所感知。但實際上,行業“低處徘徊”只是相關利益者的絕對論,對普通觀眾來說,這反而是值得慶幸的相對論,畢竟它冷卻的只是“濫竽充數”,帶來的卻是好作品的春天。

流量+IP=失效?

《長安十二時辰》顯大唐美學

2019剧综丨IP失效题材悬浮,长安余年仍见高手破冰

作為馬伯庸的經典之作,《長安十二時辰》是名副其實的大IP改編,而與易烊千璽的搭配,讓不少觀眾在播前先入為主地將其歸為“流量+IP=撲街”之列。然而導演曹盾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在服化道、建築、臺詞等方面融入了極其貼合曆史的大唐美學,電影質感的鏡頭運用,節奏緊湊的十二時辰多線索呈現,成就了今年古裝劇中為數不多的精良之作。當時不足18歲的易烊千璽詮釋的少年老成、心懷天下的靖安司丞李必,無論是半文半白的臺詞還是沉穩的情緒表達,都突破了流量藝人只演小格局言情劇的桎梏,今年奠定易烊千璽演員符號的兩部作品,一部是《少年的你》,一部便是《長安十二時辰》。

正劇淪為炮灰?

《破冰行動》帶來夏季“冰爽”

2019剧综丨IP失效题材悬浮,长安余年仍见高手破冰

《人民的名義》之後,觀眾一直在等待下一部主旋律“爆款”,直到兩年之後《破冰行動》在今年夏季播出,成為爆款。作為近兩年少見的刑偵正劇,《破冰行動》改編自真實的“雷霆掃毒”案件,讓該劇首先擁有了真實的現實主義基礎。無論是男主角李飛,大毒林耀東,還是亦正亦邪的馬雲波,均規避了臉譜化正反派塑造,且為每個人物設計了深層的命運和動機,在案件環環相扣當中,成功展現了人性的矛盾和複雜。

職業劇只狗血不熱血?

《全職高手》展現電競全景

2019剧综丨IP失效题材悬浮,长安余年仍见高手破冰

談及如今市場趨之若鶩、觀眾卻避而不談的題材,職場劇算其中之一。國內職場劇正逐漸淪為披著職業外衣的狗血言情劇。反套路的《全職高手》也因此脫穎而出。《全職高手》描寫了男主人公葉修經歷從電競神壇墜落,遭至交好友背叛,錯失電競人巔峰的十年後,又憑藉對電競的熱愛,從當網管到重新組隊,以不服輸的精神讓榮耀永不散場。葉修的熱忱,正是每一箇中國電競人的化身。除了葉修的個人成長,《全職高手》也以跌宕起伏的劇情,展現了職業電競的團隊精神,還原了電競比賽的場景,為觀眾全景化呈現了真實且熱血的電競職業。

都市題材易懸浮?

《小歡喜》觀照高考生迷茫

2019剧综丨IP失效题材悬浮,长安余年仍见高手破冰

隨著現實主義高歌猛進,都市題材創作也愈發良莠不齊。都市精英成為主角的固定人設,月入萬元,國外說走就走,場景均是“塑料味”的樣板間,宿舍奢華如星級酒店。《小歡喜》堅守了腳踏實地的現實主義,真實觀照了當下高考生內心的彷徨與迷茫。與以往單純推崇“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教育紀念不同,《小歡喜》深入探討了父母和孩子的和解:做父母和做孩子同樣是一場修行,而高考只是人生的階段選擇,小歡喜才是父母對孩子一生的期許。

國產劇缺少幽默感?

《慶餘年》反差萌讓人上頭

2019剧综丨IP失效题材悬浮,长安余年仍见高手破冰

回憶今年最讓觀眾捧腹的作品,《慶餘年》不能沒有姓名。在哭比笑更容易創作的當下,國產劇寧可走嚴肅路線,也不敢勇於自我嘲笑。而改編自熱門IP的《慶餘年》,從男主角經歷錘鍊成長的故事脈絡來看,本應是沉重的古裝正劇,但主角“範閒”、“範建”、“範思轍”的姓名諧音與現實對照,自帶可愛的幽默感;“姑娘可願同我共推牌九?”等搞笑臺詞更是紅遍網絡。作為一部集結了七位國家一級演員,四位國家話劇演員,和多位實力派年輕演員的作品,竟然每個人物都在一本正經地搞笑。正像業內人士評價,《慶餘年》最令人上頭的,就是其反差的魅力。

古裝劇過於娛樂化?

《陳情令》融入國風和禮儀

2019剧综丨IP失效题材悬浮,长安余年仍见高手破冰

2019年初,“限古令”再次甚囂塵上,部分古裝劇因過於娛樂化而受限的傳聞,令該題材備案數量持續走低。而部分為博得眼球,自IP改編的低成本、劣質古裝劇,更是令該題材在口碑爭議中泥沙俱下。《陳情令》的出現,打破了外界對古裝劇的刻板印象。雖然該劇改編自熱門小說,且由一眾年輕演員主演,但其匠心獨具地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融入國風元素與傳統禮儀,例如古琴、古代紋飾等,為觀眾呈現了古裝應有的傳統文化之美;魏無羨、藍忘機歷經危難,仍堅守初心,心繫蒼生的少年俠氣,更是與當下年輕人產生情感共鳴。

值得一提的是,《陳情令》不僅燥熱了國內暑期檔,同時也成功輸出海外並引發不俗反響,而上一部曾走紅海內外的古裝劇還是2015年的《琅琊榜》,《陳情令》的傳播意義足以為今年的古裝劇正名。該劇也讓主演魏無羨的肖戰成為2019年最紅明星之一。

星素結合只星不素?

《忘不了餐廳》聚焦認知障礙

2019剧综丨IP失效题材悬浮,长安余年仍见高手破冰

“星素”是綜藝偽命題,這個說法早已被輪番驗證。近兩年,不少全明星綜藝生搬硬套地融入素人,例如把素人設計為“無臺詞”的遊戲NPC(非玩家角色),或在剪輯時讓素人嘉賓只充當背景板。而今年的“黑馬”綜藝《忘不了餐廳》卻成功實現以素人視角,與明星和大眾產生情感共鳴。作為國內首檔聚焦阿爾茨海默病的節目,《忘不了餐廳》將鏡頭對準五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明星只是作為一種視角代替大眾,與其共同經營、生活,關懷阿爾茨海默病老年人真實的生活狀態。在綜藝維度,《忘不了餐廳》的成功也駁斥了長久以來“明星流量論”成功的必然性,給未來“星素”節目提供了絕佳樣本。

音樂綜藝無爆款

《樂隊的夏天》打破音樂瓶頸

2019剧综丨IP失效题材悬浮,长安余年仍见高手破冰

隨著《中國好聲音》《歌手》第N季因審美疲勞紛紛啞火,《我們的歌》《這樣唱好美》等新節目又陷入“翻唱老歌”的同質化循環,音樂節目正如音樂市場般,逐漸被資本劃分為“無爆款”的風險類型。而2019年《樂隊的夏天》的出現,打破了音樂綜藝的瓶頸。節目直擊音樂綜藝在“樂隊”上的空白點,邀請樂隊同臺競技,令新褲子、痛仰、九連真人等樂隊被更多人熟知。相較音樂作品的高下,《樂隊的夏天》最共情的地方在於,它更多將目光聚焦於這些樂隊組建、創作、分離、堅守的經歷,不僅照亮了這些曾經閃耀的搖滾人不滅的音樂夢想,觀眾的記憶也由此追溯回樂隊最熠熠發光的黃金年代。

劇綜年終數據盤點

2019剧综丨IP失效题材悬浮,长安余年仍见高手破冰
2019剧综丨IP失效题材悬浮,长安余年仍见高手破冰

新京報製圖/師春雷

新京報盤點了2019年播出的259部劇集(包括衛視及視頻網站),現實題材以217部佔據全年份額的84%;而曾經風頭一時無兩的古裝劇,只有42部作品播出,且大多經歷了多次定撤檔。

口碑分佈同樣是劇集行業的“晴雨表”。2019年6分以下的作品共64部,佔25%,近三成的作品不能滿足觀眾的期待,其中近一半的作品均是IP改編(43部),佔據了全年IP作品的54,%,不乏《獨孤皇后》(3.9分)《如果可以這樣愛》(4.4分)、《時間都知道》(5.2分)等兼具IP、流量演員“爆款符”的作品,卻因劇情、演技等被觀眾詬病。2020年IP繼續貶值,原創迴歸市場已是大勢所趨。

2019年在豆瓣上“暫無評分”的劇多達102部,佔據40%,今年大多數作品在觀眾記憶中竟“查無此人”。其中陸毅、郭采潔主演的《親·愛的味道》、鄭元暢、穎兒主演的《喬安你好》等作品,雖兼顧臺網,且劇情、演員均具備話題性,然而最終還是在眾多更優的選擇中石沉大海。

另一個可關注的現象是,2019年劇集平均集數較往年也有所減少。無論是早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曾釋放“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始終保持高壓”的政策信號,還是劇集註水多次被觀眾詬病,甚至網傳總局將推出“40集”的“限集令”,市場“去水”都已迫在眉睫。今年,20集以下的“短平快”作品佔10%,近五成的作品均壓縮至20-40集,50集以上的長劇只有35部。其中72集的《重耳傳奇》以2.6分成為“年度口碑最差”作品,65集的《封神傳奇》更是在播到53集後便直接被砍。所謂“注水”、“又臭又長”的作品開始喪失了盈利捷徑,待播劇的囤積、觀眾對好內容的選擇,均提升了市場加速優勝劣汰的底氣。

(數據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