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老曹家:曹(操,仁,真,爽)……

劉備有兩個兒子:劉封,劉禪,合起來叫做封禪,說明他有帝王之心。

歷史上的老曹家:曹(操,仁,真,爽)……

劉備

孫堅有兩個兒子:叫孫權,孫策,合起來就是權策,說明他嚮往權策。

歷史上的老曹家:曹(操,仁,真,爽)……

孫堅

讓我們再看看老曹家:曹(操,仁,真,爽)……

歷史上的老曹家:曹(操,仁,真,爽)……

曹操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真實的這四個人。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歷史上的老曹家:曹(操,仁,真,爽)……

曹操,字孟德,生於沛國譙縣。是東漢末年時期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以及文學家。曹操生於官宦之家,其父曹嵩是東漢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服侍過四任皇帝,被封為費亭侯。而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所以曹操的出身比一般人要好上不少。

曹操年少時,就展現了不一般的能力,不僅才思機敏,而且為人俠義。不過他性格放蕩不羈,不講究品行,在很多人看來難成大器。只有喬玄、何顒等人覺得他將來會取得成就。

曹操不喜歡傳統的文章學問,反而對武藝和兵法有著濃烈的興趣,不僅熟讀百家兵書,還著有對《孫子兵法》註釋的《魏武注孫子》。

19歲那年,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為郎沒多久,就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任職之後,曹操明令禁止,嚴肅法紀毫不留情,將違紀的蹇圖處死。蹇圖是紅人宦官蹇碩的叔父,在蹇碩的一番操作之下,雖然礙於曹騰的顏面,還是被調任頓丘令,一個沒有什麼實權的官職。後來又因為受到親戚牽連,被免職。

光和三年,曹操再次被徵召。在黃巾起義爆發之後,任騎都尉,在與黃巾軍的對抗中立了大功被封為濟南相。但是因為東漢末年政治黑暗,曹操不想同流合汙,遂又辭官回鄉。

後來董卓亂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禍害朝綱,於陳留揭竿起義,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在擊敗董卓之後,曹操先後大敗袁術、單經、陶謙等人,拒絕袁術的招降之後迎回漢獻帝,隨後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

在打敗袁紹之後,曹操位極人臣,不僅得到上朝免跪的權利,更是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把持著一切。隨後在與劉備和孫權的爭霸中笑到了最後,孫權最終也向曹操稱臣。面對麾下眾將讓曹操取代漢朝稱帝的勸諫,曹操始終沒有答應。

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陽病逝,享年六十六歲。他死後,他的兒子曹丕對漢取而代之,自立為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曹操一生幾乎都在征伐中度過,他講究亂世用重典,所以受到當時百姓的支持。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響,其根基屬於儒家思想範疇,尚仁義禮讓,並試圖以仁義、道德、禮讓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禮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術,嚴刑峻法,史載甚明,這構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側面。此即“撥亂刑為先”。所以,曹操的思想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處於亂世之中的曹操既強調刑法,也沒有忘記禮教之用。他始終尚禮重法,兩手俱用,並在禮法並舉、兩手俱用中表現出了特有的譎詐之能。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於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曹仁——世間福將

《三國演義》裡曹操有句評價曹仁的話:“曹子孝世間福將”,卻有人覺得他是大魏第一將,來看看曹仁的一些情況吧。


歷史上的老曹家:曹(操,仁,真,爽)……

戰績

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

帶幾十騎撲進數千軍中,把人硬生生救回來,還把對方數千人震懾退了,不過如此。
注意一點:張遼合肥那次是平明突襲,而曹仁這次是對方有備而來,難度只高不低。

仁少時不脩行檢,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鄢陵侯彰北征烏丸,文帝在東宮,為書戒彰曰:「為將奉法,不當如徵南邪!」

官職

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將軍。又詔仁移屯臨潁,遷大司馬,復督諸軍據烏江,還屯合肥。

大將軍者,全國最高軍銜。魏國第一任大將軍是夏侯惇,但大家都知道夏侯惇帶兵水平一般,資歷了得;曹仁是第二任大將軍,然後是大司馬。官位最高。

風格

從徵徐州,仁常督騎,為軍前鋒……謙遣別將救諸縣,仁以騎擊破之……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議郎督騎。

注意,曹仁是個剽悍迅疾的騎將。連曹操都不捨得讓他離開,就讓他跟在身邊。但曹仁又不只會率騎突襲,在荊襄守周瑜,守關羽多年,都戰績彪炳。簡單說吧:攻可率騎來往如風,守可倚城堅若鐵壁。全面型將領。

成名

南郡戰周瑜,最後丟了,但曹仁不丟人:當時曹操赤壁方敗,孫劉士氣大盛,而曹仁在南郡屬於客場作戰,簡直是絕境。但周瑜大軍好歹圍著打了一年多,曹仁才退走。須知當時因為關羽絕北道的緣故,李通、徐晃、樂進等都無法來援。真就是靠曹仁在大逆境下,硬撐了一年。


樊城戰關羽,也不丟人。三國就一個關羽。說到曹仁守樊城,得提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救兵不至。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將士感之皆無二。徐晃救至,水亦稍減,晃從外擊羽,仁得潰圍出,羽退走。

鼓舞將士,絕境中守住。了不起吧?這不是孤例。

太祖軍還,為繡所追,軍不利,士卒喪氣,仁率厲將士甚奮,太祖壯之,遂破繡。

曹仁勇猛,但不是匹夫之勇。他非常擅長鼓舞士氣,意志如鐵,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曹真——愛兵如子勝乃可全

歷史上的老曹家:曹(操,仁,真,爽)……

曹真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養子。

在曹操旗下的時候,一步升職.下辯的時候,

曹真以偏將的身份打敗了劉備,這一次的竣工讓他的職位升了一層。

在夏侯淵身亡以後,曹操讓曹真為護軍,又打敗了劉備手下的高翔,在曹操親自到了漢中以後,曹真就去執行了別的任務。

曹丕繼位以後,將曹真升為將軍,他倆從小一起長大的,關係很好,曹真對於曹丕一直都很擁護,在遇到後來張進造反的時候,曹真立下大功,成功平叛了這次叛亂,大獲全勝。曹真被封為大將軍,在整套孫權的時候又獲得了勝利,在一次獲得了封賞。曹真還曾在諸葛亮圍困陳倉的時候獲得了勝利,曾兩次打敗過諸葛亮,可惜後來在徵蜀的路上生了病,回到洛陽以後沒多少長時間就病逝了。

從真實的歷史記載上來看,曹真並不是現在影視劇和小說中所描述的沒有能力的人,也並不是沒有打過勝仗的常敗將軍,而且曹真本人的性格十分火大,對待下屬也十分貼心,對待朋友更是盡力的幫助。在曹真出戰的時候,每次獲得勝利都會把獲得的賞賜都分給手下的士兵,遇到封賞不能均勻分配的時候還會把自己的家產拿出來,所以曹真在軍隊裡很是很受尊重的。

其實在《三國演義》裡貶低曹真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為了突出諸葛亮和司馬懿,所以才把曹真寫成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曹真和諸葛亮早有對戰,而且還獲得勝利,但是司馬懿卻比不上諸葛亮的就是才能。曹真還曾在箕谷打敗趙雲、鄧芝統率的偏師。

從以上史料的描述中,曹真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軍事統帥,這才是真實的他,只可惜他的幾個兒子太不氣,最後讓司馬家族上位。


曹爽——德薄位尊


歷史上的老曹家:曹(操,仁,真,爽)……

曹爽,字昭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大司馬曹真長子,三國時期曹魏宗室、權臣。

曹爽體態肥胖,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宮廷,謹慎持重,曹睿即位後任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任武衛將軍,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襲封邵陵侯爵位。

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與司馬懿併為託孤大臣。

少帝曹芳即位之後加侍中。改封武安侯。

曹爽原本謙虛謹慎,後來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侵吞財產,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虛耗死傷慘重,起居自比皇帝,並採用鄧颺之謀將郭太后遷往永寧宮軟禁,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解除曹爽大將軍的職務,不久因謀反之罪,在朝議後被族誅。


部分素材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