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北洋造光绪元宝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Mis梁


“圆两之争”始自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终于宣统二年(1910年)《币制则例》颁布,前后绵延十余年,期间有过银元铸制发行的年份断档期。

北洋造光绪元宝系列银元是由成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北洋机器局铸制的。该局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初铸发行了一套主币以圆为单位、面额为壹圆、伍角、贰角、壹角、半角五枚一套五等币值的银元。由于当时各省币制混乱、银币重量成色不一,影响了清廷的经济稳定。为统一币制,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底在京城拟筹备设立银元局,统一造币,并由军机处和户部征询各省主币龙银重量应重若干。当时在普遍主张先实行银本位制前提下,开始产生了货币单位的“圆两之争”。

“圆两之争”分为两派,一派以光绪帝为首主张以“圆”为货币单位的改革派——“帝党派”和以慈禧太后为首主张以“两”为货币单位的守旧派——“后党派”。主张以“圆”为货币单位的“帝党派”以实际流通情况为依据,认为:“不用两钱分厘名字,只须以枚计算,期与他国钱银相通。为金本位之准备,不宜实行旧日陈规。而银钱流通,以商家生意、民间日用为大宗。国家税收特其一端,若概用一两币制,揆之国计民生程度未能尽合。且钱银通弊,重则私熔,亦须避免。”而主张以“两”为货币单位的“后党派”认为银两是祖宗成法,以前仿铸洋元,乃一时权宜之计,不可作为定制。而以“圆”为单位,上损国体,下失民信,内便中饱,外长漏卮。

在“圆两之争”的反反复复斗争过程中,北洋机器局先后铸制了25年、26年、29年、33年、34年等库平七钱二分型和一两型北洋造光绪元宝系列,年份有所断档,究其原因在于“圆两之争”新旧角力的反复。直至光绪帝、慈禧太后驾崩,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十六日,清廷明确指出:“亟宜明白宣示,中国国币单位,著既定名曰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圆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同时颁布《币制则例》,统一了币制。至此,“圆两之争”以“圆”派终胜为结局正式落幕,正式诞生了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系列新国币。


钱藏说钱


有喜欢收藏的三个一起出个价,合适就卖。








猪猪侠1349


大清宣三是宣统三年造的银币,还有铜币,大清银币短尾龙目前价格3000元以上了,当然了品相差的就3000元以下了。十文铜币就不值钱了100块钱左右,光绪元宝七钱二分34年的目前价格在2000多,其他年份贵点


用户53013297431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1fa3c0006a184c668a8a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