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經濟這麼發達,但是高等教育水準挺一般?

黃眯眯


如果光以985,211來論,廣東的高校確實不算太突出,但也不算差,比很多省都好,畢竟有4所211,2所985,現在的雙一流5所。其實985,211無非就是國家財政補貼多有優勢。以廣東目前對高校的財政支持力度,有些四非高校獲得的財政支持並不比一些211的差,比如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華南農大,廣東工大,廣外等,算是有實力沒名份,沒辦法,985,211,雙一流名額有限。假以時日,它們的實力不容小覷。


關山月201809


廣東除了高教一般,飲食一般,人品一般,什麼都一般。

為什麼


作為在廣東生活7年的北方人告訴你。廣東最大的特色是低調。廣東以外,尤其是北方城市,如果沒來過廣東的話。除了知道廣東的企業與經濟,其他什麼都不知道。當然,喜歡吃肉這點很多人還是知道的。


廣東人黑呀,胖呀,多高呀,基本沒人知道。廣東有錢,多有錢,沒人知道。不用說太多了,簡單一點,廣東人喜歡低調,各個層面低調。屬於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形象。


所以你說的廣東高校一般之類的,都屬於這類理解。

另外,你也說了,廣東經濟發達,所以對於高等教育的需求非常大。也就是對外招生的需求可以忽略掉,因為本省都不夠用。另外一個原因是,廣東這邊對於傳統的高等教育比較淡薄,這個是事實。因為到了廣東,你會深刻明白一個道理,社會大學是最好的大學。這個在內陸其他城市,很難有深刻的理解。


VIPWAV


對於廣東省來說,自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在GDP總量上已經連續29年蟬聯全國第一位。在過去的2017年創造9億人民幣的驚人數據,這樣的數據即使放眼世界也是可以躋身前20內的,更是直逼2017年西班牙GDP總量,可謂是富可敵國。

政治書上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特別是對於教育的發展與當地的經濟實力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繫。但是事實上廣東目前的高教水平和經濟實力呈現出不匹配的狀態。廣東目前只有2所985(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211工程大學也只有4所。與經濟實力同級別的北上蘇相差甚遠。


那麼為什麼廣東在高教水平上會形成這樣的局面呢,我總結可能存在以下幾點因素(字數可能比較多)

NO.1 兩次院系大調整和拆分導致的歷史淵源

大家知道我國的高等院校經歷1952年和上世紀90年代這兩次院系大調整,這樣一種的院系調整可以說是有利有弊吧,有利的一方肯定是對於那些實力大增的院校(比如復旦、西交大等),其中也有經過院系大調整一蹶不振的(比如說河南大學)。

而廣東的中山大學在經過兩次的院系大調整,雖然不像河南大學那樣損失慘重,但是總體看還是實力削弱不少的。比如說現在的華工、華農這些院校之前都是中山大學分離出去的,所以造成目前中山大學的理工科專業體系不完整。而且現在中大是沒有開設天文學這個專業的,因為在當時被調整到南京大學(當時的中大天文系是全國唯一的三家天文系),所以現在南大天文繫世界知名有中大的功勞。總的來說解放前中大有很多全國第一的學科和大師教授,但是在院系大調整時都被補充到其他的院校。

NO.2 廣東的政治敏感身份

參考下近代史就會知道廣東省在以前是國民黨的興起之地,國民黨就是通過廣東進而北上同一全國的。而在毛主席解放全中國後,廣東省作為沿海省份,又是之前國民黨的發家之地,在當時廣東可能存在很多國民黨的舊勢力。所以在當時可能為了避免國民黨殘餘勢力對於文化界的感染,所以在當時就對中山大學的優勢學科進行重力度的調整。

而且在這裡要知道的是,我國的目前教育傾斜主要取決因素不是經濟實力,而是國家本身對一個省份的經費投入和重視。所以一個地區要想迅速提升教育實力,除了經濟條件更重要的是需要來自國家的支持。<strong>

NO.3 廣東人對於教育重視氣氛不夠濃厚

廣東省在古代就被人們稱為是“南蠻之地”,而且因為溼氣和瘴氣盛行,所以廣東也就成為流放之地,所以在古代,廣東對於其他省份的人口吸引力極差,就連廣州也只是吸引廣東本地人和廣西人。而到當時的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武漢成都等這些城市因為中北部地區,又靠近歷朝的首都,在文化和教育上自然是非常的發達,早已形成非常濃厚的教育觀念和環境

而且歷朝歷代的狀元都是集中在江蘇、浙江和湖北等這些長江中下游省份,來自廣東的狀元非常少。同時這些長江中下游省份也集聚當時中國絕大部分的人口,所以也就進一步豐富文化和鞏固教育觀念。所以廣東沒有這樣的優勢,自然也就很難像江蘇那樣具備優良的教育環境和氛圍。

所以廣東人十分重視商業的程度會高於教育本身,整體上屬於以商為傲的那種環境氛圍,這和中原省份的那種“學而優則仕”的觀念還是存在很大出入的。相比於北京江蘇上海湖北等這些省份,廣東家長可能會顯得不那麼重視教育,更多的是鼓勵出去做生意。

總的來說,廣東的重商文化是比較濃重的。而且事實上廣東的大學生在商業上也是比較比較熱衷的,學校也經常舉辦一些創業大賽,學生很多也會在淘寶上開店賺錢,或者是在宿舍賣一些零食和日用品等等。

NO.4 地理位置和經濟環境也會改變生源

觀察地圖可以發現廣東省差不多已經是中國的最南端,和北京、江蘇和大部分的長三角省份都是距離非常遠的,所以對於這些省份的學生來說,他們大部分選擇院校的時候一般是不會考慮相距千里之外的廣東高校的,但是這些省份的教育確實最有實力代表的。所以對於廣東省的外地學生大部分都是來自附近的江西、廣西和湖南湖北這些省份,但是很明顯這些省份的教育水平與北京上海、山東和長三角省份是不能比較的所以也因為廣東省的地理方位離中原地區比較遠,一定程度上也就不能吸收到來自外省更優質的生源。

再者因為廣東離香港和澳門是比較近的,特別是深圳離香港只有一海之隔,以前很多的家長都曾經去香港澳門賺到一定的資本,之後又接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很多人都已經成功緻富,有比較雄厚的家底。對於這些家庭大多數都是將自己優秀的孩子送往國外留學,是不用參加高考的,直接讀國外的本科大學。這也會造成廣東省內很多的優質生源流失嚴重。


其實從現在廣東省高教實力看,不能算是很差,只是相對於自身的經濟體量沒能夠達到應該有的水平罷了。當然從上文也知道這其中的原因比較複雜,既有歷史沉澱發展的原因,也有當地教育氛圍不濃厚的影響等等,不能把鍋全部甩給某某原因上。

所以我覺得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可能借助國家政策和當地政府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得到很快的提升,但是教育水平這件事除了需要經濟基礎外,更需要長時間的歷史沉澱,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發生質的飛躍的。而且現在廣東省也在積極的通過引進中外合辦大學和名校分校來提高高教實力,拭目以待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骨子裡的謙卑


高等教育資源的配置和經濟地位關係很小,和政治地位的關係大。歷史上的資源配置對當代也有一定的影響。

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豐富的十大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漢,西安,成都,天津,重慶,瀋陽和廣州。這十大城市當中,有四個是直轄市,另外六個是區域中心城市。這十個城市當中,北京,上海和南京,屬於第1檔。不僅在數量,而且在質量上都有優勢。武漢實際上介於一檔和二檔之間。其餘幾個城市屬於第2檔。數量上還是相對其他城市有顯著優勢,但質量上和第1檔有明顯差異。這種結構佈局,顯然是政治地位導致的,和經濟地位沒有密切關係。

刨除掉四大直轄市。其餘6個省會城市所在的省份,除了江蘇和遼寧以外,都是高校資源高度集中在省會的典型代表。對於廣東來說,優質的高教資源都在廣州,其他城市什麼也沒有。江蘇和遼寧則不同。江蘇的形勢是多點開花。除了南京以外,在其他多個地市都有優質高校分佈。遼寧屬於雙子型模式。大連有大量優質的高校。所以這兩個省份也是比較典型的高校資源相對豐沛的省份。

從歷史因素來看,廣州在民國時期的高校數量和質量也不是極為出色。南京主要是受惠於民國時期的遺產,所以才能在高教領域僅次於京滬兩大直轄市。

廣東經濟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步發展起來的。從民國時期一直到改革開放以前,廣東的經濟發展水準在國內來看屬於中游水平。除了廣州以外,廣東當時其他城市的發展水準都不是太好。潮汕地區憑藉著僑商的資源。相比其他地區要發達一些。以這樣的經濟水準,實際上很難支持當地高等教育的發展。深圳作為一個改革開放以後才發展起來的城市,雖然經濟實力驚人,但是也沒有能力在短期內就培育出一所優質大學。就廣東在改革開放以前的高等教育配置,其實是比較符合當時廣東的實際發展水準的。

問題實際上出在改革開放以後,廣東經濟高速發展,經濟水準和高教水準已經不相適應,但這個時候高教資源逐步落地,所以又不可能像當年那樣通過行政手段,直接要求大量的外地優質高校搬遷到廣東去。現在採取的一種折中手段就是鼓勵外地高校到廣東開辦分校,比如在珠海深圳都有很多這樣的學校。

至於學校的水準問題,我個人認為在985這個層次上,除了清華北大遙遙領先於其他高校之外,從復旦開始到最後一名的華東師大的差距其實都不大。這是由於國家投入導致的差別,並不是學校領導個人努力就可以解決的。211院校內部水平參差不齊,有不少是因為照顧原因而入選的。現在的雙一流大學當中的一流學科,建設大學,也有此類情況。所以單純以985高校這個指標來看的話,北京遙遙領先,上海以4所顯著高於其他城市。廣州在這個指標上,其實和南京武漢都差不多。


zyb38537240


國內不知名不代表國外也不知名啊!廣州很多大學裡面外國人很多,尤其是是印度和非洲的黑哥們很多。比如廣州的醫科大學,黑哥就很多,黑妹也多。

另外廣州的大學,比如理工大學,農業大學感覺學生都還可以,並不是說沒有知名度,算是低調吧。

另外就是政府政策的支持了,廣州這地方喜歡發展經濟。其實廣州這裡很多的本地人教育程度都不怎麼高,大部分專科畢業,但是由於是本地人你懂的,政府支持的力度大。這也間接導致了,外人感覺廣州本地人受教育程度不大。

另外一點就是,兩極分化嚴重,這些大學在本地的知名度很大,廣州這裡人數很多。外來人口也多,導致了他們沒必要在外省多加宣傳

另外就是你孤陋寡聞了,別什麼東西都在頭條上邀請別人回答。個人精力有限度,能百度的為何要在頭條上邀請別人回答呢?


愛龍說


我在廣東生活近20年了.和本地人共事特別多.肯定是有話語權的.

廣東人富裕不光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這與他們低調.務實的思維是分不開的:

特別對教育的思維值得我們內陸各省家長們去反思!廣東人對仔女讀書很隨意.是讀書的材料支持讀.不是讀書的材料支持早日走入社會去工作.不會因薪水的高低和工種的貴賤而盲目去好高鶩遠…在廣東你根本看不到本地富翁是否有錢.在他們眼裡.錢在腰包裡.用不著在臉上貼標籤.他們討厭外地人不管是否有錢無錢.總是開著豪華的小車.穿時尚的品牌.去昂貴的酒店.抽著大中華以上級的香菸…呵呵!在廣東也許你看到的富翁還戴著舊草帽.踩著破單車或電動和摩托車.穿著低廉的衣衫.抽著我們打工人都不願去抽的"十元左右"的香菸.也許很多沒在廣東打過工.或者你在廣東打工卻沒和廣東大佬一起共過事.你們也許不會相信.甚至覺得他們小氣或太節約活得沒意思.呵呵.那你就錯了.廣東大佬喜歡找"小三"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不能全怪廣東有錢人.是你們這些不愛工作專圖享受的拜金女造成的.還有就是喜歡旅遊.說實話.我真有點羨慕他(她)們的生活.至少內陸許多省的生活壓力比他(她)們大得多.到底是什麼造成的?老夫認為:不是賺錢多少的問題.而是思維存在很多的問題.藉此頭條.發表一下看法.


噓就當我沒來過


這個問題放到哪個省都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回答了的,首先廣東經濟發達是確定的,高等教育院校數量和水平可不一般,總體也可以排到全國前五以內呢!

如果非要跟北大、清華比那肯定沒有必要,高等教育的優勢是歷史、政治、文化各方面的積澱的結果,百年北大、百年清華,


那都是集中了幾代人的努力得來的,不是說蓋就蓋,說出名就能馬上出名的,從現有的高等學校以及未來將入駐的名校來看廣東的高教潛力還是巨大的,何時發力只是時間的問題。現在廣東已經有著名高校七所,一流高校七所,另有五所正在努力升級!相對來說已經相當優秀了!

再說廣東人比較注重實際,國內有錢的都送到外國讀書,而廣東有錢的也將子女送到國內其它名校或國外讀書,而在本省的主要考慮以後經商或繼承家業,女孩子早早在本地嫁人,

聽北京重點大學的同學講,班裡招的廣東生都沒有來報到,他們才不願意到北方去適應乾冷的環境和留下來發展呢!


黃蜂二師兄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廣東可以靠40年改革開放,一躍成為中國最富庶的省份,但是教育需要的時間更長。

教育最需要的是什麼,首先就是尊師重教的文化氛圍。比如江浙是我國自唐以後,歷代進士最多的地方,近現代著名大師、兩院院士籍貫最多的地方,首先就是因為那裡有濃厚的讀書氛圍,每個家庭都會大量的投資在孩子的教育上面。

相對來說,很多廣東家庭比較“務實”,能掙錢就好,並不是那麼在乎讀書,並不會削減腦袋了去讀書,年紀輕輕就會出去闖碼頭,跑社會,更有偷渡國外的大有人在。年輕人讀書的積極性就不如教育大省,基礎教育就先天不足了。

其次,教育是需要經濟基礎的,吃不飽的生活是不會去讀書的。就這點來說,儘管廣東從整體上看非常富裕,但是除了珠三角以外的地區,依然比較落後,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甚至有國家級貧困縣。珠三角只佔廣東面積的15%左右,人口60%,經濟總量卻能佔80%多。

最後,歷史原因,古時候兩廣屬於邊疆地區,發配流放的地方。私塾、書院這些都不多,科舉時期中進士的就不多。清朝末年廣州作為唯一通商口岸才登上歷史舞臺,近現代出的人才也多是接觸西方思想後產生的中西貫通型。革命成功時,各式新學學堂並不多,僅有一所華僑學校-暨南大學。新中國成立後,廣東屬於中南大區,中南大區首府是武漢,在院系調整的時候,中南大區的許多優質資源,如學校、醫院,武漢獲得的比廣州要多。後面軍政一體的大區撤銷,軍事方面改為軍區,經濟水平也是直到80年代末90年初廣州才完成對武漢的超越。

個人覺得,隨著廣東大量科研經費投入、新型辦學模式的探索:南方科技大學這些的出現,相信廣東的教育水平能更上一個臺階吧,只是教育的投入和產出見效慢,一時看不出來而已。當然,這有個前提:基礎教育能跟上才行,比如湖南的高教和廣東半斤八兩,但是由於有強大的基礎教育,所以湖南籍貫的兩院院士等著名人才才能僅此江浙。


茗居楓海


啊,作為一個在廣東唸了十幾年書的人表示,可以說,廣東人可能不是非常重視分數,但是對教育是絕對重視的。說分數,可能真的是比不上其他省份的學生,但是論學習能力,絕對不輸好嗎。

我本人90後,高中是在廣東某所重點高中就讀,我們學校最有名的就是無比自由開放的學習風氣。沒有人會壓著你學習,自己要做什麼自己把握。都9012年了,就不要把教育等同於分數什麼了的吧。就我高中同學,都是二本以上,還有好多是出國留學的。教育這東西,不是文憑不是學歷,是一個人身上的素養與內涵。

最後吐槽一句!我也想在廣東上大學呀,可是中大華南理工我擠不進去呀,所以就出省上了個211。

哦!評論還有個說廣東人一點都不重視教育,小小年紀就讓孩子去賺錢的。這是我今年聽到最搞笑的笑話了。


lanming495


珠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相比同樣發達的京津地區,長三角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高等教育的水平卻相對落後。具體表現是名校少,現有高校水平和實力不強。


經濟這麼發達又有錢,為什麼不能多辦一些名校?

其實,這與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的配置方式有關。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學,稍有規模和影響力的,都是公立大學。而公立大學的配置,完全壟斷在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和教育部。一個省想要在高校建設上有所成就,難度相當大。

俗話說,十年豎木,百年豎人。一個好大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弄出來的。環顧亞洲國家,除了香港科技大學,還沒有那個新辦的大學變成排名靠前的大學。現在的名牌大學,幾乎都是上個世紀50年代國家安排的結果。廣東在上個世紀50年代,完全是天高皇帝遠,中山大學沒撤銷搬走就不錯了。



其實這幾年廣東省和地方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引進了一大批優秀教育資源。在深圳和珠海,眾多985名校,還有俄羅斯、美國等名校開辦分校和校區。假以時日,這些教育資源肯定會發生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