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週期轉型需求看科創板

中國經濟新週期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增長經歷了貿易週期、房地產週期,而新的週期一定是正在開啟的科技週期,理解這一點對我們認清當前形勢至關重要,甚至決定了未來十年投資成就的高低。

前兩個週期好理解,貿易週期從1978年國家定調改革開放作為長期基本國策起,通過擴大對外貿易往來、吸收國外資金、學習先進經驗發展了生產力,尤其經過1998年加入WTO的市場化升級,中國經濟得到高速發展。而房地產週期誕生於1998年住房改革後,由於大量潛在的居住和投資需求被釋放,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由於製造業一半左右的投資跟房地產鏈相關,包括家電、傢俱、裝修、銀行、建築、建材、玻璃、水泥等在內的地產後週期行業,再加上土地財政很長時間都是地方建設的主要支撐,房地產一直是經濟支柱行業。

之所以說這兩個週期結束,是因為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後發現,前者面臨著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局面。而推動後者的核心因素即中國城鎮化進程已經走到後半段,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61.7%,以發達國家80%城鎮化率為參考,加上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無疑房地產投資對經濟拉動的可操作性在降低。在這樣的背景下要結束中國經濟增速連續10年的探底,就要結束老週期裡用資源換增長的發展模式,解決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佔比偏低、傳統產業佔比偏高的問題,化解過剩產能的問題,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和轉換增長動能。

參考歷次重大危機後世界經濟重塑生機的做法,通過體制機制改革釋放活力,以科技產業革命創造新需求是生產力轉換的關鍵。而貿易戰背景下美國對中國的科技製造業採取的限制措施,則倒逼了這一轉型的加速,內生動能轉換需求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讓國內科技週期的到來成為必然。

從新週期轉型需求看科創板


推動科技週期的關鍵

在過去的兩個週期裡,其實發展相對簡單,放開需求就是最好的發展。而在新的週期裡,首先要解決投資信心和企業融資問題,科技的崛起與資本市場發展息息相關。

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在世界範圍內創造的機遇都是歷史性的,互聯網+、5G、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興產業等創造了巨大的需求,同時傳統行業用新技術改造升級的潛力也很大。因此搶佔技術先機,科技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迭代能力成為是全球科技週期競爭的關鍵,但科研的投資週期長,企業融資困難卻擺在眼前。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以量換價,產業附加值低,由於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不足,投資回報率低,通過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導致增加的貨幣資金並沒有進入實體,再撞上房地產週期,大量的資金湧入房地產市場,致使投機需求旺盛。房地產在引導資金脫實向虛的同時還推升了投資回報預期,進而加重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如何引導資金脫虛向實,解決投資回報週期和科研成果落地的矛盾,實現企業自我造血的循環發展,發揮服務實體行業這個金融最重要的功能,加快研發並提升資本要素配置的效率成為當前機會窗口下的重點。

牽住新週期的“牛鼻子”

長期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融資結構以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為主。融資規模中間接融資(貸款)佔比 70%左右,直接融資(股票+債券)佔比 20%左右,其中股權融資佔比極低。而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全社會的債務水平不斷提高,槓桿率不斷抬升,影響的是企業信用擴張能力,進而導致貨幣寬鬆政策難以緩解實體企業融資壓力。同時銀行融資也無法形成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市場化融資機制,不利於提高經濟質量。因此通過直接融資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是主要出路。

但目前中國滬深兩市總市值45.6萬億元,約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56%,如直接在原有板塊上進行監管制度和運行機制的重大改革,很容易對現有市場產生較大影響,不利於市場穩定運行。因此為了改變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同時既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又兼顧存量市場的穩定性,應運而生了科創板的設立。

從成熟資本市場如美國的發展歷史來看,科技產業的強大與否是和資本市場的完備性密切相關的。二十世紀初,美國投資銀行在證券市場為美國鋼鐵業籌資後開始建立了強大的鋼鐵工業,而後,美國的國防軍工、汽車、造船業的崛起等基本是藉助資本市場完成的。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資本市場及風險投資基金等投資融資體系開始進入飛速發展期,成功對接了生物醫藥、通訊、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科技創新,正是這段時期的有效對接,使得美國成為了迄今無法撼動的超級大國。

科創板的設立意義在於給了科研體系一個財富效應,既引導了社會資本的投向,縮短了投資回報週期,也相當於創造了一個服務於科研人員、企業的股權激勵機制。上交所對七大領域的三類企業給予“優先權”,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裝備領域、新材料領域、新能源領域、節能環保領域、生物醫藥領域以及符合科創板定位的其他領域。這讓之前因為成長較緩慢、退出渠道不明朗等原因而不被創投圈“待見”的“硬科技”突然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而且科創板非常好的一點在於設置了證券公司跟投制度。讓券商投行用真金白銀投票,真正實現買方與投資者利益捆綁。這使得科創板具有利好實體經濟的作用,使其有望成為硬科技和實體經濟的“搖籃”。

通過發揮制度優勢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效率,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支持科技產業是主要表現形式,只要清晰地理解了中國經濟轉型的這一關鍵,未來一切的產業經濟政策和資本市場改革動作的落腳點都將變得清晰可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