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之後,晉國國君的結局如何?

Visual_Infatuation


晉國從晉獻公開始,不允許立國君的兒子及孫子為貴族,因此晉國國君的兒子及孫子們紛紛到其它國家做官,由於晉國排斥同姓王公,直接導致晉國無王公,而引起外姓卿大夫的崛起。

後來當政的晉文公搞了一個三軍六卿制分享晉國的軍政大權,因此晉國的軍政大權逐步掌握在外姓的六卿之中,國君強有能力,尚且還能控制國政,一旦國君弱且昏庸,晉國的國政就全部被卿大夫掌握。



晉國經過近兩百的發展,權力逐漸掌握在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國卿大夫手中,晉國國君反而成為傀儡,毫無權力,被這六國卿大夫控制。

公元前557年,晉平公在位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位卿大夫相互爭鬥,結果趙氏把範氏、中行氏滅亡,公元前453年趙氏又聯合韓氏﹑魏氏滅掉了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威烈王迫於形勢,任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王室,晉國正式滅亡。



晉國最後一任國君是晉靜公,公元前377年即位,在位僅2年,公元前376年被廢,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公室僅有的土地,把晉靜公廢除為庶民,晉國徹底滅亡。

晉孝公,是晉靜公的父親,晉國倒數第二位國君,公元前389年即位,在位12年,晉孝公在位時期,晉國的大多數領土已落入韓、魏、趙三家之手,晉孝公多次被韓、魏、趙三家遷移,先後被遷往屯留、端氏。



晉烈公,是晉孝公的父親,晉國倒數第三位國君,公元前416前即位,在位27年,晉烈公在位期間,也就是公元前403年,發生了三國家分晉,韓、魏、趙正式成為諸侯國,而當時的晉獻公被魏國控制。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為了讓各位看官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不妨先從那個時候的制度說起。

春秋戰國及其以前的商、周時期,國家統治天下用的都是分封制。這個分封制意思就是隻要是當官的都有機會獲得一塊土地,這個土地上的居民就是替自己幹活的。低層官員向所屬的高級官員上繳供奉和提供各種雜役(含兵役)。也就是說,一個國家有很多諸候在各自為政治理,而諸候本身也按照這種模式往下分封,需要錢了,下屬們提供錢,需要幹活的就提供幹活的,需要打仗的就提供打仗的。

那麼晉國在三家分晉之前採取的是六卿協助國君治理“晉”國這塊土地的模式。

所謂的六卿大家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軍隊的前軍、中軍、後軍,而每一軍又各有正副職一名,所以就是有六個人——這六個人被稱為六卿。

當時這六卿的位置又被六大家族把控,分別為: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和各位在歷史劇中容易看到的情況一樣,當主弱的時候,特別是當打天下的主子一死,子孫年幼無能的時候,臣子們就該趁機作亂了,這六卿之間相互傾軋,暗中角力,都想把對方的土地多搶到自己手裡來——大家請注意,那個時候土地就是最主要的財產,因為你擁有了土地,土地上生活的人也歸你了!

六卿爭奪的過程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所以簡單略過,最後晉國只剩下了四個大家族,分別是:智、趙、韓、魏,其中智氏那一家風頭最猛,他聯合已經臣服自己的小弟魏和韓準備吞姓趙的土地的時候,事情發生了逆轉,因為姓智的太過囂張跋扈,被姓趙的策反了韓、魏兩家,最後在疏忽大意下,被韓、趙、魏聯合起來幹翻了,所有土地也都被這三家平分——你看事情到這兒的時候“三家分晉”的三家才開始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這個時候晉國姓姬的國君還在,只是沒人把他當回事兒罷了,韓虎、趙斯、魏虔三家勢均力敵,他們把其他家族全滅了之後,此時晉國的國君叫姬柳,史稱晉幽公。這時候姬柳還是有自己能控制的土地的,就是絳城和曲沃。

韓、趙、魏三家這時候還給原來的主家留著面子沒趕盡殺絕,但是姬柳自己不爭氣,這個人好女色,經常跑出去和女人幽會,那時候兵荒馬亂的,天下又不太平,在一次姬柳出去找女人的時候竟然被強盜殺死了!

這個事兒發生在公元前402年,那時原屬於晉國的三個小國就數魏國實力最強,魏國的大當家魏文侯就出兵剿滅強盜,扶持姬柳的兒子姬至做了晉烈公。

那時候周天子一看,這三家已經實際控制晉國,而且好歹還延續著晉國的祠堂香火,所以就下了個任命書,把韓、趙、魏三家正式任命成諸侯了。

也許是感念周天子的恩德,韓、趙、魏三家還真是消停了幾年,沒太為難姓姬的,公元前395年,晉烈公死了,三家接著扶持烈公的兒子姬欣繼位,是為晉孝公。

晉孝公在位期間韓、趙、魏也是沒有動他,直到公元前377年,姬欣也死了,他的兒子姬靜繼位,這時候韓、趙、魏分晉之後家主之位都已經傳到了孫子輩,這三個孫子覺得姓姬的沒什麼用,地盤還是大家分了的好,所以就在晉靜公繼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76年,把絳城和曲沃也分成三份大家平分了,至於晉靜公則乾脆被流放成了平民,自此晉國香火斷絕!


撫劍聽琴


在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裡,晉國也是實力很強的,不過最終晉國卻走向了衰亡,這其實和一件事有著密切關係,此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



當時晉國有四大家族掌握著大權,分別是智氏、趙氏、韓氏和魏氏。當初這幾家裡實力最強的是智氏,不過智氏卻想一家獨大,消滅其他幾家,這樣一來引起晉國內亂,最終在智氏的逼迫下,其他三家不得不聯手,智氏最終敗了,韓、趙、魏三家平分了晉國,不過他們卻不敢完全取代晉國,畢竟曾經都是晉國的臣子,所以為了安撫百姓,為了不背上叛國的罵名,他們最後立了晉哀帝為傀儡,晉國的疆土也一點點變小了。

在三家分晉之後,晉國還是存在的,經歷了多位君主,這些君主中也有不少想要恢復晉國往日的輝煌,只可惜他們手中並沒有大權,所以那些越是有能耐的君主,越是受到打壓,有些甚至下場很慘,所以後來繼位的晉國君主,大多裝聾作啞,裝作什麼也不懂,來保護自己,保護那個名存實亡的晉國。

不過晉國在眾多國家之間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周邊的國家都不斷侵佔晉國的土地,在晉哀帝以後兩位君主過後,晉國就損失了一大半的土地。

狼煙起,塵飛揚,在群雄並起的時代裡,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很難的,但是想要衰敗,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晉國往日的輝煌最終還是沒能恢復。


紫禁公子


春秋末期,晉國國君權利就衰落了,實權由六家大夫把持。他們各自為政相互攻打,後來有兩家被打敗,只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其中又以智家實力最大。

智家智瑤在位間專權晉國,智瑤想侵佔其他三家土地,對其他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奪去霸主之位。為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拿出一百里土地和一萬家戶口來歸公。

三家大夫知道智瑤居心叵測,想以公家名義迫使他們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和魏恆子先後割了入口和土地。只有趙襄子不答應,說土地是上代留下的產業,不能送人。

智瑤大怒馬上聯合韓、魏兩家,一起攻打趙家

趙襄子知道寡不敵眾,就帶兵退守晉陽。

晉陽城堅固,趙兵弓箭又多,死守兩年多,智瑤始終沒有把它攻下來。

一天,智瑤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晉陽城東北那條晉水時,突然想出一個主意,把晉水引晉陽城來,就可以水淹晉陽城。於是,吩咐士兵挖河將河將水引到晉陽城下,又在上游築起大壩,擋住上游河水。

此時正是雨季,上游水壩的水滿了,智瑤命令士兵挖開大了壩,河水就灌進晉陽城裡去了。

城裡房子被淹,老百姓就跑到房頂上避難灶頭淹在水裡,人們就想辦法把鍋掛起來做飯,晉陽城裡的百姓對智瑤恨之入骨,寧可淹死也不投降。

智瑤乘戰車巡察水勢,魏恆子駕車,韓康子在旁邊保護。智瑤得意地指著晉陽城對兩人說,我早先只知道水可以像城牆一樣擋住敵人,現在才知道水也可以滅掉一個國家的。

韓康子和魏恆子聽了,心裡暗暗吃驚。因為他們兩家封地旁邊也各有一條河,智瑤的話讓他們想到,晉水既然可以淹了晉陽城,說不定哪天他們也會遭到和晉陽城一樣的命運。

晉陽城裡每況愈下,趙襄子心急如焚,對門客張孟談說,民心固然沒變,可是水勢再漲 晉陽城就不保了。

張孟談說,韓、魏兩家並不是甘心把土地割給智瑤,我想辦法對他們進行由說 於是張孟談偷偷出城,找韓趙兩家說明齒亡唇寒的道理,勸說他們一起反攻智瑤,韓魏兩家正對智瑤心存餘悸,經張孟談一說就同意了。

第二土夜裡,智瑤正在營裡睡覺,猛然被一陣殺喊聲驚醒,四周戰鼓轟鳴,趙、韓、魏三家士兵一起衝殺過來,智瑤全軍覆沒自己也被殺了。

趙、韓、魏三家滅了趙家,不單把智瑤侵佔的土地收回,連智家的土地也平分了,此後他們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派出使者,見周威烈王,要去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

至此韓、趙、魏三家立國,晉國滅亡


人到中年


“三家分晉”,並非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而是一場持續數十年的貓鼠遊戲。有意思的是,韓趙魏這三隻貓,大約因為彼此利益分配不均,並未一招制敵,晉國公族才得以苟延殘喘五十餘年。

其實,在晉國公族內部經歷了“曲沃代翼”,“驪姬之亂”等內亂後,公族力量越發衰弱,國公更怕公族再次內亂,大量任用外族子弟。這些家卿經過漫長的政治爭鬥,終於在春秋末期,形成了六卿控制晉國的局面。

六卿中,範、中行兩家最先敗落。剩餘四家中,勢力最強的智家挑起了事端,最終被趙韓魏三家合滅,直逼晉出公。晉出公出逃病死途中,後來繼位的晉哀公、晉幽公都是傀儡,蝸居絳、曲沃這點地盤。

晉烈公時,趙韓魏三家上奏周天子,封為諸侯。烈公死後孝公繼位,此時晉國公族已無任何存在的必要了,毫無立錐之地。孝公死後,靜公繼位第二年,被三家廢為庶人,後又被謀害,晉國至此完結。


茱萸DD


亮出答案:晉哀公死後,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土地,絳與曲沃兩地留給了晉幽公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戰國時代開始,晉國名存實亡。

公元前349年,韓、趙兩國殺晉君,晉國絕嗣


威廉一懶眾衫小


大家應該知道,晉國乃是春秋五霸之一,在後期的戰國七雄裡,秦、楚、齊、都曾經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同為春秋五霸的晉國消失了,由於晉國內部卿大夫作亂,趙韓魏三家將晉國瓜分,可就算是這樣,這三家依然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可見分裂前的晉國是多麼強大。



但是如此強大的晉國依然滅亡,分裂成了三個國家。那麼他是怎麼滅亡的,三家分晉之後,晉國的國君又有著怎樣的結局?

晉國的滅亡主要是由於六卿制度,為了壓制其他的晉國公室,晉公採取六卿制度來治理國家,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卿大夫們的權利越來越大,晉國國君的權利越來越小,最終導致了趙韓魏三位卿大夫,先是打敗了其他的卿族,繼而將國君的權利逐漸剝奪,最終形成了三家分晉的局面,連周天子也將三家封為諸侯。

晉出公時期,國內權利幾乎全部落去卿族手中,他們甚至互相攻伐,來佔領對方的地盤,六卿中的兩個卿族,便被擊敗,其土地被其他卿族佔領,晉出公本想削弱卿族,卻被卿族聯合進攻,最終失敗公元前433年,晉幽公即位,這個時候真正屬於晉國的土地只有絳、曲沃兩城,其他土地則完全落入卿族手中。



晉幽公身為晉國國君,因懼怕韓趙魏三卿,反而要去向他們朝拜。晉幽公被盜賊所殺後,其子晉烈公為國君。

在公元403年,周天子賜封趙韓魏三國,承認其諸侯國的地位,晉國名存實亡。烈公死後,孝公即位,這時晉國已經完全喪失了地盤,趙韓魏三國也不願意接受晉孝公,等到了晉孝公二十年的時候,趙韓兩國將其遷到了屯留,後來趙韓兩國分割地盤的時候將晉孝公又遷到了端氏。

孝公死後,靜公立,韓趙魏將晉國土地徹底瓜分乾淨。在晉靜公二年(公元前349年)趙國將晉國最後的立足之地剝奪,將靜公趕回了韓國治下的屯留,韓昭侯表面歡迎,暗地裡卻命令韓姬將靜公殺害。自此晉國公室徹底斷後,晉國灰飛煙滅


歷史如酒


被消滅的政政,他們的後裔,只要無復國之事件,都會默默無聞,無從智曉。但從山東臨沂漢墓出土竹簡記載吳王同孫武的對話;王問,晉六卿誰先亡,武答:範氏,中行氏先亡,其次是智氏,再其次是韓魏,只有趙氏來統一晉國。王問;何據,武答:範氏,中行氏是一百六十平方步一畝,魏是一百八十平方步一畝,趙是二百四拾平方步一畝。孫武看趙氏對人民的讓步,確定了他們的興衰。三家能善待百姓,以此推測,他們也會善待晉國後裔的。


淺石82209282


三家分了後,原來晉國國君徹底沒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