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香——这是去西北旅游必吃的回族特产

油香是地处西北的回族等民族的传统食品之一,有些地方称为“香香锅”。分布各地的回族在油香制作上按原料分为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种。口味上,西北回族中有发酵面咸味油香、淡味油香、甜味油香、烫面油香、发酵面油旋子等;泉州、扬州等地的南方回族有糯米油香、地瓜油香。大部分回族聚集区的油香是圆形的,但也有个别地区做的不一样,如四川阆中回族的油香不是圆饼状,而是圆柱形的,很像杯状的蛋糕。

油香——这是去西北旅游必吃的回族特产

各地回族制作油香的方法和用料大同小异,以面粉、盐、碱、植物油为主要原料,辅料主要有红糖、鸡蛋、蜂蜜、牛奶、香豆粉、薄荷叶粉、肉馅等。和油香面讲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面和好后,面团要筋道光亮;手上不能沾很多面粉;面盆里外也要干干净净。先将面粉加酵母,用温开水拌和,发酵后再用碱水中和,再掺进适量的干面粉、清油和鸡蛋,反复揉压均匀,切成若干直径约10厘米、厚约1厘米的圆形面饼,有些地方还用刀在饼上切两个穿透的缝口。放入油锅内炸制,待锅中油香略变黄后,翻一个个儿,当两面均鼓起焦黄后,即可捞出。

炸制过程中的火候不宜过大,如油温太高,油香表皮容易炸焦,所以有“慢火炸油香,两面都发亮;爆油炸油香,里生皮焦不发亮”的说法。除了油香之外,馓子也是银川人民喜欢的食品之一。

油香——这是去西北旅游必吃的回族特产

俗语有“点心香,月饼美,回族的馓子甜又脆”一说。馓子是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之一,古称“环饼”“寒具”。据史书记载始于北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回族人家都要炸制馓子招待客人,馈赠亲友。

制作馓子时将精面粉加入盐水揉和,反复揉压后,搓成粗条,抹上食用油放在盆中醒面。起油锅,待锅中油热时将制成环形的面条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晾干,即可食用。馓子不仅造型独特,而且方便易制,如今不但回族家庭广泛制作,而且西北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撒拉族等都有节日做馓子的习俗,这是欢度节日不可缺少的圣洁食品。

油香——这是去西北旅游必吃的回族特产

馓子色泽黄亮,香脆味甘。现在过春节,有的汉族人家也请少数民族邻里巧手帮做油馓子,用以招待兄弟民族客人,可见油馓子已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名点美食了。、

目的及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目的只为信息共享,无其他目的;

备注: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