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做作業的“正確方式”,你做對了嗎?

家長陪孩子做作業,著重培養的是各項基本習慣的養成,幫助孩子自控能力的提升,讓孩子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強化自我管理

,這才是陪的意義所在。

陪孩子做作業的“正確方式”,你做對了嗎?

說起陪孩子做作業,不少父母表示自己曾經一度面臨精神崩潰。

先來圍觀一下網上“火”了的那些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的視頻。

一位平時穩重、理性、脾氣平和的爸爸想不到自己居然會在陪孩子做作業時候,陪到心態瀕臨“崩潰”。

看完這些視頻,很多父母感慨“太真實了,這簡直是我的真實寫照!”

為什麼孩子與作業有這麼大的能量讓一個平時穩重、理性的父母失去常態呢?

其實,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 孩子一直無法理解父母的指導、分析,一錯再錯,不能準確地完成作業。

● 孩子做作業貪玩,不認真、心不在焉。

● 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陪伴孩子寫作業,重點在於幫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強化自我管理,不讓孩子失去自主性。

如果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自身已經失去了“理智”,被情緒牽著走,那就無法真正給予孩子幫助。

可憐天下父母心!看著這些情緒失控的父母無法換來孩子高效完成作業,父母應該怎麼“陪”才好?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吧!

陪孩子做作業的“正確方式”,你做對了嗎?

陪孩子做作業的“正確方式”

1、營造環境

有些家庭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孩子周圍擺滿各種零食、玩具或者其他雜物。

或者孩子在做作業,家長卻在玩手機、看電視,放出各種影響孩子做作業的噪音。

其實這些都不利於孩子專注做作業。家長的“陪伴”更應是“陪”出一個環境氛圍。

例如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做作業,在孩子做作業的位置上,除了學習所需,不出現其他影響孩子注意力的物品。

習慣看手機、看電視的家長,不妨在孩子旁邊看書,營造一個與孩子一起學習的狀態。

2、寫作業前“聊一聊”

很多父母習慣用命令語氣讓孩子做作業,例如“趕緊做作業,不做完作業,不準出去玩,不準看電視,不準......”

在家庭教育裡,親子溝通的技巧之一就是懂得傾聽孩子。在讓孩子做作業前,可以用以下三個問題展開與孩子的作業溝通:

✔ 今天作業的量有多少呢?

✔ 今天的作業最難在哪裡?同時可以詢問孩子對於難的地方,打算怎麼解決?

(這個問題可以讓家長知道孩子是否需要自己輔導,另外,也可以考驗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

✔ 準備先做哪個作業?

(這個問題可以體現尊重孩子意見,如果孩子想法不夠合理,家長可以給予指引)

陪孩子做作業的“正確方式”,你做對了嗎?

3、父母的情緒管理

有些父母在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與其說是陪伴、輔導,不如說是“監工”。孩子動一下訓幾句,寫慢了要催,寫錯了要數落。

網上看到過一位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時,一邊指著孩子作業本,一邊說“這麼簡單都不會,剛才給你解析了多少遍了,笨死了,再給你5分鐘,再算不出來,今晚就別吃飯了。”

在陪孩子做作業過程中,催、逼、趕這些都不是好方法。必要的時候,家長還要學會把自主權給孩子。

4、學會“逐漸放權”

陪孩子作業的最終態度是我們要懂得“逐漸放權”,而不是全程式陪伴。

對孩子作業“逐漸放權”的過程,可以給予兩個方法給大家參考。

① 用“列清單法”去管理作業。

時間管理的本質是事件管理。讓孩子把每天要寫的作業列一個清單,梳理並清空一下大腦,輕裝上陣。然後鼓勵孩子各個擊破,完成一個就劃掉一個,這樣可以建立孩子的成就感。

② 巧用計時器,提高寫作業效率。

可以和孩子約定,在保證作業質量的前提下,寫多長時間就休息幾分鐘,休息時間讓孩子安排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比如規定一項作業在30分鐘內寫完,剩餘多長時間就休息多長時間。

陪孩子做作業的“正確方式”,你做對了嗎?

什麼時候可以不陪孩子做作業?

對於在讀小學的孩子,小學的前兩年是孩子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所以,父母陪小學階段的孩子做作業,不但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而且還可以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但隨著孩子年級的升級、學習能力的獨立,父母陪孩子做作業的次數可以適當減少,在孩子小學五年級以後,更應該注重給孩子營造做作業的氛圍,為孩子做一個學習的引導。

總之,家長陪孩子做作業,著重培養的是各項基本習慣的養成,幫助孩子自控能力的提升,讓孩子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強化自我管理,這才是陪的意義所在。


精選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