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擁有“絕對權力”的皇帝們為什麼需要“權術”?

,這個案例最大的價值,恰在於生動解析了中國古代王朝權力運行的一個重要規律——擁有“絕對權力”的皇帝為什麼需要“權術”?

理論上擁有“絕對權力”的皇帝們為什麼需要“權術”?

在絕大多數人的意識裡,皇帝可以為所欲為、生殺予奪,但另一方面又默認皇帝需要“手腕”,這種糾結,在曾經流行的歷史正劇和歷史傳奇劇裡幾乎是貫穿的主題,比如《雍正王朝》、《鐵齒銅牙紀曉嵐》、《大明1566》等等,“皇帝的不得已”引得諸多並沒有高貴血統的觀者為之嘆息。

但是,為什麼?很多人的歷史觀並不能給出解釋,所以才會滑向“東林誤國”、“文官挾持皇帝”、“儒家害我中華”之類的奇談怪論。

這些所謂的“解釋”的基點,其實都是“群體人格化”,比如“東林黨”、“文官集團”、“儒家”,在整個討論邏輯中都是比擬平移一個面目可憎的抽象的“人”,而非一群擁有獨立意志和利益考慮的“人”,與他們對壘的,也往往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抽象的“皇帝”角色,而非某個具體的“皇帝”。

這種經驗主義的視角,當然無助於認識現實世界,在真實的歷史位面上,皇帝的“絕對權力”只是一個“意識形態”上的概念,現實的皇權大小,

完全取決於皇帝能夠調動的資源的大小,而這一點,則取決於“下”,而不取決於“上”。

在宏觀的“君吏聯盟”之下,如何將皇帝的個人意志在“吏治國家”的管理系統中貫徹下去,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大命題,因為“吏治國家”的存在並不基於某個皇帝的好惡,而是基於一系列的行政規程和慣例,在漢代就是律、令、律說、故事,在唐代就是律、令、格、式,在宋代就是律、令、式、條格等等。

換句話說,外儒內法的“法”並不是“法家”的那些抽象的“整人術”,而是具象的“行政法”,再向前推進一步,就是“潛規則”的慣例,這些東西是帝國存在的根基,而不是某個明君聖主的大手一揮,哪怕這隻大手能夠到每個官吏的腦子裡攪和一番,解決的也只是“聽誰的”的問題,而不是“怎麼幹”的問題。

理論上擁有“絕對權力”的皇帝們為什麼需要“權術”?

所以,歷代皇權的擴張,無不以在“吏治國家”中尋找和提拔“自己人”為前提,這個行為,本質上就是對上述“根基”的分化和破壞,越是“雄才大略”之主,要恣意行事,就對“根基”的破壞性越大,如果這些“大舉措”又伴隨著“大功業”,往往就是王朝國勢的轉折點。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反經驗”的結果,並不取決於皇帝的初衷是否善意,或是功業是否利國利民,而要看為此付出的“成本”,尤其是被淹沒的“制度成本”到底會達到多大的規模。

如果這個“成本規模”超出了“吏治國家”的負荷能力,“大功業”就伴隨著“大崩潰”,比如二世而亡的秦朝和隋朝。

如果這個“成本規模”只是短暫“透支”了“吏治國家”的負荷能力,通過“吏治國家”加大對民間的搜刮,可以修復和彌補組織的損傷,比如漢武帝之後的西漢,比如明成祖之後的明朝,乃至於靖康之恥後的南宋等等。

問題是,上述兩種情況的前提都是帝國必須處於一個“正常狀態”,也就是沒有真正有威脅的外在壓力的情況下,如果之前整個帝國需要以一種“強運轉”的狀態來對抗系統之外的壓力,比如“外患”、“民變”或是“藩鎮”之類的需要“效率”對付的問題,整個組織的負荷能力會大幅度衰減,因為自“吏治國家”形成之始,其“鎮壓型國家”屬性下的“治民”指向就是絕對的,也就是說大部分資源和成本都花費在了對內鎮壓上,短暫的“資源挪用”和“加重搜刮”尚可支撐,一旦長期化、制度化,要麼是社會經濟先崩潰,要麼就是政府財政先瓦解。

當情況惡化至此,由搜刮民間維持的分利組織——“君吏聯盟”就會迅速崩解,進入一個新的重組循環,當新的暴力集團佔據優勢之後,圍繞其首腦的“君吏聯盟”再次重構,這也是所謂的“治亂循環”的根由所在。

理論上擁有“絕對權力”的皇帝們為什麼需要“權術”?

那麼,有無可能避免以上種種問題的發生呢?

理論上只有內外兩個可能性:

在內,則為皇權擴張的自我約束;

在外,則為“君吏聯盟”在民間獲取資源的能力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形成“同比增長”的良性循環。

問題是,皇權擴張的絕對性與“意識形態邏輯”和“權力代際交替”息息相關,在古代中國幾乎無解。

而上述財政與經濟的良性循環,則自始至終沒有形成,兩者之間是典型的非此即彼關係,獲取稅收能力的技術限制,使得要麼是“強政府”逐步干預摧毀商品經濟,要麼是“弱政府”無力伴隨商品經濟發展增加收入。(這兩個無解的問題,我們後文詳細展開)

綜上所述,在2000年的王朝歷史中,左右治亂循環的根本原因是整個國家組織心態的痼疾,甚至可以說是“絕症”,在現代化來臨之前,完全無從治癒。

而皇帝需要“權術”的問題,在這個大背景下,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把戲”,換句話說,“好皇帝”、“壞皇帝”的“權術高低”只作用於他個人的慾望,調皮點說,就是皇權擴張一時爽,一直擴張一直爽,一直到崩塌,那他錯了沒有?

可能一點錯都沒有。

你以為重要的,一點都不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