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薛寶琴的“懷古詩之謎”(一)

破解薛寶琴的“懷古詩之謎”(一)

《紅樓夢》裡,薛小妹在寫出十首“懷古詩”之前,這樣說道:“從小兒所走的地方的古蹟不少,我也來挑了十個地方古蹟,做了十首懷古詩。詩雖粗鄙,卻懷往事,又暗隱俗物十件,姐姐們請猜一猜。”

一直以來,關注和解讀這十首“懷古詩”的紅學專家和愛好者,皆因受薛小妹這段話的引導和影響,無一不在利用自己的學識和認知絞盡腦汁地將其作為十件俗物的謎在猜想,令人遺憾的是,這些猜想與文本的立意主旨和總體結構竟沒有一個是沾邊搭界的。試問,作者費心耗神地寫出這十首懷古詩,豈能會與小說的總體佈局沒有絲毫關聯呢?

十首懷古詩所表達的內容只能是一個整體,如果一個個地分開當成俗物的謎去猜,勢必會被作者所設的假象給迷惑。

再者,所謂的懷古也是一種把真事隱藏起來的筆法,莫要過多地對詩句進行分析,因為作者“意在詩外”。如果猜謎者都被“暗隱俗物十件”這六個字給矇蔽著了,那結果肯定會南轅北轍。

其實,這十首懷古詩,用兩個字就能作出概括,那就是“南明”。具體一點說,它們是以時間的先後為順序,簡述了自1644年五月至1664年八月,這二十年在不斷進行變化著的南明歷史形勢。

而在解讀這十首懷古詩的時侯,首先需要把前三首詩合在一起解讀,然後從第四首至第八首進行單獨解讀,最後兩首的解讀還須合併起來。這樣,也就能夠完全地去解開十首懷古詩之謎了。

這裡首先試解懷古詩的前三首:

赤壁懷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遊。

交趾懷古 其二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鐘山懷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雖說是“萬事開頭難”,然而這裡的第一首詩《赤壁懷古》,答案卻非常簡單,因為赤壁古戰場是在湖北省境內,只需把“湖北”二字記下就可以了。

比較起來,第二首《交趾懷古》有些複雜,首先這首詩是違背常識的,自古以來所有的懷古詩詞以及其文形式的懷古作品,其所懷事物,無一不是沒有具體的照應和針對性的,要知道在漢代,交趾郡(國)轄下的疆域非常廣闊,誰又曾見過對一個籠統的廣大區域去寫懷古詩呢?首句“銅鑄金鏞振紀綱”,講的是馬援在交趾郡平叛得勝後,在獲勝處立了兩根用銅鑄成的柱子,以彰顯朝廷之權威。而整首詩又只此一句與標題有聯繫,更是有悖常理,自然不能把它當成一首正常的懷古詩去理解。交趾郡的轄區面積最大時,除了越南北部,還包括了這些地區:福建、廣東和廣西三省區,以及浙江、江西、湖南和貴州的南部,還有云南的東部。其實《交趾懷古》的首句,就是為了把這些省區的名字給點出來。

第二句“聲傳海外播戎羌”的“戎羌”是在代表四川,川西自古就是羌族人最重要的聚居地,而且馬援曾在那裡平定過羌人的叛亂。

後兩句“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可以看出指的是發生在安徽省宿州靈璧東南的垓下之戰。相傳當年是張良用笛聲引起的“四面楚歌”,瓦解了霸王的十萬楚軍,後來人們把垓下附近的一座山改稱“子房山”,以表達對張良的紀念。而垓下之戰的敗亡者項羽之故里在江蘇宿遷,與安徽宿州接壤,兩地在明朝時都屬鳳陽府管轄。

現在,我們可以看出了前兩首懷古詩所隱含的地區:湖北(湖廣北部)、福建、廣東、廣西、浙江、江西、湖南(湖廣南部)、貴州、雲南、四川、安徽和江蘇這些地區省份,恰好正是1644年四月之後南明所控制的地區。而第三首《鐘山懷古》之鐘山,代表的南京也正是1644年五月,南明第一個皇帝朱由崧所建立的“弘光”政權的首都。由此可以證明,薛寶琴的十首“懷古詩”之前三首,表達和隱含的,就是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禎在煤山自縊殉國,至1644年五月三日朱由崧在南京宣佈監國前的南明形勢。一個歷史發生鉅變的節點。

破解薛寶琴的“懷古詩之謎”(一)

懷古詩的第四首是《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定位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這首寫韓信的七絕,與其說懷古,不如說是“懷古人”。當然,重要的是,韓信的故里淮陰,在明代被稱為淮安府。南明弘光時期,鳳陽府轄下的淮安、揚州、泗州、廬州合稱為“江北四鎮”,是都城南京的北方門戶。這首《淮陰懷古》所隱指的就是“江北四鎮”,及其為首的將領劉澤清、劉良佐、高傑和黃得功。

前三首懷古詩展現出了1644年四月前後,是歷史正在發生鉅變的節點,而江北四鎮與這個節點及其未來的一年內與南明弘光政權有著最直接的非常關係。

在此處,我們可以藉助於《護官符》,來簡述一下那段歷史和個別事件: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從表面上看,《護官符》是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其實,這是作者慣用的障眼法,真正所指的是其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馬史王鐵”。

馬指馬士英,史指史可法,王隱指弘光帝朱由崧,鐵是指阮大鋮,因其名中的“鋮”是“純金屬”“純鐵”的意思,這裡用“鐵”來借指“鋮”字。

第一句中的“賈不假”,形容了崇禎帝殉國後,天下時局的混亂動盪:有李自成兵敗一片石後,轉回北京草草稱帝又匆匆退出北京;有滿清攝政王多爾袞,聽從范文程與洪承疇的建議,打著“平寇復明”為崇禎報仇的旗號向內地發起進攻,並於五月三日佔領北京後,發生了“真假太子”案;有明朝的皇室和權貴倉倉惶惶地逃往江南,以及在南京的文武大臣們因“國不可一日無君”,紛紛參與到“議立新君”的事件中,為了“立親”還是“立賢”爭得難分難解。所謂“白玉為堂金作馬”,既代表了帝王的高貴身份,又藉以隱指“議立新君”事件,以及馬士英在其過程中是怎樣地玩弄權術。

當時,南逃的福王朱由崧正寓於淮安,而手握重兵的江北四鎮將領,為了做這個“定策功勳”,與馬士英合謀,力爭要將福王推上帝位。然而,欲立福王,最大的阻力是有決策大權的東閣大學士史可法。想立潞王朱常淓的史閣部,在給馬士英的信中歷數了福王的“七罪”。馬士英一邊威逼也主張立潞王的東林黨領袖錢謙益投靠自己,一邊去和史可法假議協商,決定採取折中的辦法立遠在廣西梧州的桂王朱常瀛為帝。但是派去接桂王的人來回之間需要兩個多月時間,這裡馬士英與江北四鎮一起,已經用重兵把福王從東邊的淮安府護送到了南京,讓一切成為了無法改變的事實。1644年五月三日,朱由崧宣佈“監國”,五月十五日宣佈稱帝,年號“弘光”,建立了南明的第一個政權。隨著馬士英由此而得勢,終於“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兩個月後,史可法被逼離開南京(金陵)到揚州督師。而那“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所指的福王朱由崧,登上帝位成為金陵之王后,日日在後宮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使得朝中上下陷於腐敗混亂之境。

最後一句“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其中的“豐”“雪”“金”皆指滿清,“豐年好大雪”和“金如鐵”,隱指滿清的氣勢兇猛又殘暴不仁。“珍珠如土”則是隱喻朱明江山已至滅亡之境,使得皇室權貴的命運已賤如糞土。而在如此的境況下,“鐵”字還隱指的明朝“十大奸臣”之一阮大鋮,亦然在肆無忌憚地弄權作惡。在立朱由崧為帝的過程中,作為早被罷免官職功名的閹黨餘孽,一直是馬士英背後的黑手。弘光政權建立幾個月後,他代替史可法做了兵部尚書,與馬士英狼狽為奸,對東林黨人,除錢謙益外進行了瘋狂殘酷的報復和迫害。排擠賢能,賣官鬻爵,搜刮錢財,弄得朝廷上下昏天黑地。

就是在《護官符》所隱藏的這個背景下,同時期的江北四鎮,駐守徐州的高傑被封為興平伯,廬州府的劉良佐封廣昌伯,淮安府的劉澤清封東平伯,泗州府的黃得功封靖南伯。他們仗著自己是“定策元勳”,擁兵自重,驕橫跋扈,不但不把弘光帝放在眼裡,還經常同室操戈。1645年正月十一日,駐守徐州的高傑,去與已經暗投滿清的總兵許定國商討收復中原之事,被許定國灌醉殺害。三月至四月,劉良佐與劉澤清未作任何抵抗,即帶著數十萬兵馬投降了滿清。而此時的黃得功早被調去阻擋左良玉、左夢辰的“叛軍”。這樣,揚州和南京就被直接暴露在了滿清的鐵蹄之前。弘光政權的建立,始於江北四鎮,滅亡亦始於江北四鎮。

破解薛寶琴的“懷古詩之謎”(一)

第五首懷古詩是《廣陵懷古》: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只緣佔得風流號,惹出紛紛口舌多。

其實,在明白了前四首懷古詩所表達的是什麼歷史形勢之後,這首《廣陵懷古》不用解讀,亦會知道其隱指的是“揚州十日”及其相關的那段歷史。

弘光元年(1645)四月之前,“江北四鎮”已經先後丟了三鎮,為了保衛揚州,史可法傳檄要諸將馳援,結果只有劉肇基一人帶少量兵力趕到;上書南京,弘光帝只顧在後宮享樂,置之不理。多爾袞派降將送達勸降書,許以高官厚祿,被史可法斷然拒絕。

四月十八日,清軍離揚州二十里紮營。

四月十九日,開始圍城,多鐸連續送給史可法五封勸降書,都被堅決回絕。

二十一日,幾位總兵帶領部下人馬降清。

二十四日,清軍開始攻城。守城的兵力只有一萬多人,是清兵的十分之一。全城百姓拆掉門板,拿上木棍,搬起石頭參與到守城的隊伍之中。

到了夜裡,清軍用“紅衣大炮”把城牆轟開缺口,攻進城內。史可法因拒降被多鐸殺害,劉肇基率四百人抵抗中全部戰死,督師府十九位幕僚無一存活。

二十五日,多鐸以不聽招降為由,下令屠城。連續十天,被殺死八十多萬人,街道上屍體堆積如山,溝壑被斷肢殘體擁塞,河塘為血水染成了黑紫色,正至炎夏,屍體很快腐爛,漫天的惡臭薰得清軍無法停留而撤離揚州。人們來尋找史可法的遺體時,已然因腐爛無法辨認。一年後,史可法的義子史德威以袍笏招魂,將其衣冠葬於揚州城天甯門外的梅花嶺上。

五月十日,弘光帝逃離南京後,馬士英逃往杭州。十五日,清軍兵臨南京,王鐸、錢謙益、趙之龍等剃髮投降。阮大鋮先是逃走,後又投降滿清,數日後隨清兵入閩,暴斃於仙霞嶺的石子路上。

朱由崧逃到了蕪湖,投靠黃得功。此前,黃得功與左良玉的兒子左夢辰大戰於荻港和銅陵,後者戰敗率領二十萬人馬投降滿清,黃得功身中三箭胳膊差一點斷掉。

見到弘光帝來投,黃得功大驚,流淚道:“陛下如果死死地把守南京,我們還能盡力抵抗,幹什麼聽信奸賊的話,匆匆忙忙來到這裡?況且我正在對敵作戰,怎麼能夠保護您的車駕?”朱由崧說:“除了你,我是無可依靠了。”黃得功哭道:“我願意為陛下效死!”未幾,清軍趕到,黃得功吊起胳膊,穿粗布衣,坐在一條小船上指揮迎敵。劉良佐在岸上勸他投降,黃得功大罵時,被飛來一箭射穿喉嚨左側,得功知道一切無可挽回,扔下刀,拔出箭刺喉而亡。其妻翁氏聞訊自殺,總兵翁之琪投江。中軍田雄挾朱由崧向清軍投降。

六月初八,鄒太后下懿旨命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淓“監國”。十一日,清軍趕到,在陳洪範的誘導下,朱常淓未作任何抵抗便投降了。一年後的四月,弘光帝等多人被滿清在北京菜市口殺害(一說用弓弦勒死)。

破解薛寶琴的“懷古詩之謎”(一)

對於弘光時期的歷史,在《紅樓夢》中有幾個地方用隱寫的筆法作表達:

其一,馮淵的馮字是馬字多兩點,暗示這個“馬”與另外兩人,甄士隱的“士”,甄英蓮的“英”組合就成了馬士英,以此隱指“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內含《護官符》),是對弘光時期的影射。甄英蓮的三個名字,這個隱指弘光時期,香菱隱指隆武時期,秋菱隱指永曆時期。

其二,迎春出的燈謎: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不同。謎底是“算盤”,俗語道:“算盤一響,黃金萬兩”,象徵福運富貴吉祥,算珠又暗含“朱”字,暗指福王朱由崧。可謎面反而透著不祥之意,正是借指朱由崧的最後結局。

其三,五月初二,寶玉被騙到薛蟠家聚會,薛蟠稱第二天是自己的生日,除了隱指1644年五月初三多爾袞帶領清軍進入北京外,還有另一層隱意:利用薛蟠那個把“庚寅”說成“庚黃”的笑話,隱指朱由崧在五月初三從“庚寅”時開始舉行“監國”儀式程序,並於五月十五稱帝。而這裡並非說薛蟠影射朱由崧,要看薛蟠的另面,也就是他背後之人甄英蓮此時影射朱由崧。席間的詹光、程日興、胡斯來、單聘仁隱指的是最初支持朱由崧稱帝的“江北四鎮”。馮紫英則影射的是立福王為帝的弄權者馬士英。

其四,四月二十六日林黛玉所作的《葬花吟》,是在憑弔揚州十日的八十萬亡魂。“吳氏紅學”已經作過詳盡的論述。

其五,迎春判詞的最後一句“一載赴黃粱”,指的就是1644年五月十五日建立,1645年五月十五日因清軍進入南京而亡,僅存在一年的弘光政權。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夢,不一樣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