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薛宝琴的“怀古诗之谜”(一)

破解薛宝琴的“怀古诗之谜”(一)

《红楼梦》里,薛小妹在写出十首“怀古诗”之前,这样说道:“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也来挑了十个地方古迹,做了十首怀古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

一直以来,关注和解读这十首“怀古诗”的红学专家和爱好者,皆因受薛小妹这段话的引导和影响,无一不在利用自己的学识和认知绞尽脑汁地将其作为十件俗物的谜在猜想,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猜想与文本的立意主旨和总体结构竟没有一个是沾边搭界的。试问,作者费心耗神地写出这十首怀古诗,岂能会与小说的总体布局没有丝毫关联呢?

十首怀古诗所表达的内容只能是一个整体,如果一个个地分开当成俗物的谜去猜,势必会被作者所设的假象给迷惑。

再者,所谓的怀古也是一种把真事隐藏起来的笔法,莫要过多地对诗句进行分析,因为作者“意在诗外”。如果猜谜者都被“暗隐俗物十件”这六个字给蒙蔽着了,那结果肯定会南辕北辙。

其实,这十首怀古诗,用两个字就能作出概括,那就是“南明”。具体一点说,它们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简述了自1644年五月至1664年八月,这二十年在不断进行变化着的南明历史形势。

而在解读这十首怀古诗的时侯,首先需要把前三首诗合在一起解读,然后从第四首至第八首进行单独解读,最后两首的解读还须合并起来。这样,也就能够完全地去解开十首怀古诗之谜了。

这里首先试解怀古诗的前三首: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虽说是“万事开头难”,然而这里的第一首诗《赤壁怀古》,答案却非常简单,因为赤壁古战场是在湖北省境内,只需把“湖北”二字记下就可以了。

比较起来,第二首《交趾怀古》有些复杂,首先这首诗是违背常识的,自古以来所有的怀古诗词以及其文形式的怀古作品,其所怀事物,无一不是没有具体的照应和针对性的,要知道在汉代,交趾郡(国)辖下的疆域非常广阔,谁又曾见过对一个笼统的广大区域去写怀古诗呢?首句“铜铸金镛振纪纲”,讲的是马援在交趾郡平叛得胜后,在获胜处立了两根用铜铸成的柱子,以彰显朝廷之权威。而整首诗又只此一句与标题有联系,更是有悖常理,自然不能把它当成一首正常的怀古诗去理解。交趾郡的辖区面积最大时,除了越南北部,还包括了这些地区:福建、广东和广西三省区,以及浙江、江西、湖南和贵州的南部,还有云南的东部。其实《交趾怀古》的首句,就是为了把这些省区的名字给点出来。

第二句“声传海外播戎羌”的“戎羌”是在代表四川,川西自古就是羌族人最重要的聚居地,而且马援曾在那里平定过羌人的叛乱。

后两句“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可以看出指的是发生在安徽省宿州灵璧东南的垓下之战。相传当年是张良用笛声引起的“四面楚歌”,瓦解了霸王的十万楚军,后来人们把垓下附近的一座山改称“子房山”,以表达对张良的纪念。而垓下之战的败亡者项羽之故里在江苏宿迁,与安徽宿州接壤,两地在明朝时都属凤阳府管辖。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了前两首怀古诗所隐含的地区:湖北(湖广北部)、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湖南(湖广南部)、贵州、云南、四川、安徽和江苏这些地区省份,恰好正是1644年四月之后南明所控制的地区。而第三首《钟山怀古》之钟山,代表的南京也正是1644年五月,南明第一个皇帝朱由崧所建立的“弘光”政权的首都。由此可以证明,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之前三首,表达和隐含的,就是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在煤山自缢殉国,至1644年五月三日朱由崧在南京宣布监国前的南明形势。一个历史发生巨变的节点。

破解薛宝琴的“怀古诗之谜”(一)

怀古诗的第四首是《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定位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首写韩信的七绝,与其说怀古,不如说是“怀古人”。当然,重要的是,韩信的故里淮阴,在明代被称为淮安府。南明弘光时期,凤阳府辖下的淮安、扬州、泗州、庐州合称为“江北四镇”,是都城南京的北方门户。这首《淮阴怀古》所隐指的就是“江北四镇”,及其为首的将领刘泽清、刘良佐、高杰和黄得功。

前三首怀古诗展现出了1644年四月前后,是历史正在发生巨变的节点,而江北四镇与这个节点及其未来的一年内与南明弘光政权有着最直接的非常关系。

在此处,我们可以借助于《护官符》,来简述一下那段历史和个别事件: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从表面上看,《护官符》是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其实,这是作者惯用的障眼法,真正所指的是其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马史王铁”。

马指马士英,史指史可法,王隐指弘光帝朱由崧,铁是指阮大铖,因其名中的“铖”是“纯金属”“纯铁”的意思,这里用“铁”来借指“铖”字。

第一句中的“贾不假”,形容了崇祯帝殉国后,天下时局的混乱动荡:有李自成兵败一片石后,转回北京草草称帝又匆匆退出北京;有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听从范文程与洪承畴的建议,打着“平寇复明”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向内地发起进攻,并于五月三日占领北京后,发生了“真假太子”案;有明朝的皇室和权贵仓仓惶惶地逃往江南,以及在南京的文武大臣们因“国不可一日无君”,纷纷参与到“议立新君”的事件中,为了“立亲”还是“立贤”争得难分难解。所谓“白玉为堂金作马”,既代表了帝王的高贵身份,又借以隐指“议立新君”事件,以及马士英在其过程中是怎样地玩弄权术。

当时,南逃的福王朱由崧正寓于淮安,而手握重兵的江北四镇将领,为了做这个“定策功勋”,与马士英合谋,力争要将福王推上帝位。然而,欲立福王,最大的阻力是有决策大权的东阁大学士史可法。想立潞王朱常淓的史阁部,在给马士英的信中历数了福王的“七罪”。马士英一边威逼也主张立潞王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投靠自己,一边去和史可法假议协商,决定采取折中的办法立远在广西梧州的桂王朱常瀛为帝。但是派去接桂王的人来回之间需要两个多月时间,这里马士英与江北四镇一起,已经用重兵把福王从东边的淮安府护送到了南京,让一切成为了无法改变的事实。1644年五月三日,朱由崧宣布“监国”,五月十五日宣布称帝,年号“弘光”,建立了南明的第一个政权。随着马士英由此而得势,终于“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两个月后,史可法被逼离开南京(金陵)到扬州督师。而那“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所指的福王朱由崧,登上帝位成为金陵之王后,日日在后宫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使得朝中上下陷于腐败混乱之境。

最后一句“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其中的“丰”“雪”“金”皆指满清,“丰年好大雪”和“金如铁”,隐指满清的气势凶猛又残暴不仁。“珍珠如土”则是隐喻朱明江山已至灭亡之境,使得皇室权贵的命运已贱如粪土。而在如此的境况下,“铁”字还隐指的明朝“十大奸臣”之一阮大铖,亦然在肆无忌惮地弄权作恶。在立朱由崧为帝的过程中,作为早被罢免官职功名的阉党余孽,一直是马士英背后的黑手。弘光政权建立几个月后,他代替史可法做了兵部尚书,与马士英狼狈为奸,对东林党人,除钱谦益外进行了疯狂残酷的报复和迫害。排挤贤能,卖官鬻爵,搜刮钱财,弄得朝廷上下昏天黑地。

就是在《护官符》所隐藏的这个背景下,同时期的江北四镇,驻守徐州的高杰被封为兴平伯,庐州府的刘良佐封广昌伯,淮安府的刘泽清封东平伯,泗州府的黄得功封靖南伯。他们仗着自己是“定策元勋”,拥兵自重,骄横跋扈,不但不把弘光帝放在眼里,还经常同室操戈。1645年正月十一日,驻守徐州的高杰,去与已经暗投满清的总兵许定国商讨收复中原之事,被许定国灌醉杀害。三月至四月,刘良佐与刘泽清未作任何抵抗,即带着数十万兵马投降了满清。而此时的黄得功早被调去阻挡左良玉、左梦辰的“叛军”。这样,扬州和南京就被直接暴露在了满清的铁蹄之前。弘光政权的建立,始于江北四镇,灭亡亦始于江北四镇。

破解薛宝琴的“怀古诗之谜”(一)

第五首怀古诗是《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其实,在明白了前四首怀古诗所表达的是什么历史形势之后,这首《广陵怀古》不用解读,亦会知道其隐指的是“扬州十日”及其相关的那段历史。

弘光元年(1645)四月之前,“江北四镇”已经先后丢了三镇,为了保卫扬州,史可法传檄要诸将驰援,结果只有刘肇基一人带少量兵力赶到;上书南京,弘光帝只顾在后宫享乐,置之不理。多尔衮派降将送达劝降书,许以高官厚禄,被史可法断然拒绝。

四月十八日,清军离扬州二十里扎营。

四月十九日,开始围城,多铎连续送给史可法五封劝降书,都被坚决回绝。

二十一日,几位总兵带领部下人马降清。

二十四日,清军开始攻城。守城的兵力只有一万多人,是清兵的十分之一。全城百姓拆掉门板,拿上木棍,搬起石头参与到守城的队伍之中。

到了夜里,清军用“红衣大炮”把城墙轰开缺口,攻进城内。史可法因拒降被多铎杀害,刘肇基率四百人抵抗中全部战死,督师府十九位幕僚无一存活。

二十五日,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城。连续十天,被杀死八十多万人,街道上尸体堆积如山,沟壑被断肢残体拥塞,河塘为血水染成了黑紫色,正至炎夏,尸体很快腐烂,漫天的恶臭薰得清军无法停留而撤离扬州。人们来寻找史可法的遗体时,已然因腐烂无法辨认。一年后,史可法的义子史德威以袍笏招魂,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的梅花岭上。

五月十日,弘光帝逃离南京后,马士英逃往杭州。十五日,清军兵临南京,王铎、钱谦益、赵之龙等剃发投降。阮大铖先是逃走,后又投降满清,数日后随清兵入闽,暴毙于仙霞岭的石子路上。

朱由崧逃到了芜湖,投靠黄得功。此前,黄得功与左良玉的儿子左梦辰大战于荻港和铜陵,后者战败率领二十万人马投降满清,黄得功身中三箭胳膊差一点断掉。

见到弘光帝来投,黄得功大惊,流泪道:“陛下如果死死地把守南京,我们还能尽力抵抗,干什么听信奸贼的话,匆匆忙忙来到这里?况且我正在对敌作战,怎么能够保护您的车驾?”朱由崧说:“除了你,我是无可依靠了。”黄得功哭道:“我愿意为陛下效死!”未几,清军赶到,黄得功吊起胳膊,穿粗布衣,坐在一条小船上指挥迎敌。刘良佐在岸上劝他投降,黄得功大骂时,被飞来一箭射穿喉咙左侧,得功知道一切无可挽回,扔下刀,拔出箭刺喉而亡。其妻翁氏闻讯自杀,总兵翁之琪投江。中军田雄挟朱由崧向清军投降。

六月初八,邹太后下懿旨命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淓“监国”。十一日,清军赶到,在陈洪范的诱导下,朱常淓未作任何抵抗便投降了。一年后的四月,弘光帝等多人被满清在北京菜市口杀害(一说用弓弦勒死)。

破解薛宝琴的“怀古诗之谜”(一)

对于弘光时期的历史,在《红楼梦》中有几个地方用隐写的笔法作表达:

其一,冯渊的冯字是马字多两点,暗示这个“马”与另外两人,甄士隐的“士”,甄英莲的“英”组合就成了马士英,以此隐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内含《护官符》),是对弘光时期的影射。甄英莲的三个名字,这个隐指弘光时期,香菱隐指隆武时期,秋菱隐指永历时期。

其二,迎春出的灯谜: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谜底是“算盘”,俗语道:“算盘一响,黄金万两”,象征福运富贵吉祥,算珠又暗含“朱”字,暗指福王朱由崧。可谜面反而透着不祥之意,正是借指朱由崧的最后结局。

其三,五月初二,宝玉被骗到薛蟠家聚会,薛蟠称第二天是自己的生日,除了隐指1644年五月初三多尔衮带领清军进入北京外,还有另一层隐意:利用薛蟠那个把“庚寅”说成“庚黄”的笑话,隐指朱由崧在五月初三从“庚寅”时开始举行“监国”仪式程序,并于五月十五称帝。而这里并非说薛蟠影射朱由崧,要看薛蟠的另面,也就是他背后之人甄英莲此时影射朱由崧。席间的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隐指的是最初支持朱由崧称帝的“江北四镇”。冯紫英则影射的是立福王为帝的弄权者马士英。

其四,四月二十六日林黛玉所作的《葬花吟》,是在凭吊扬州十日的八十万亡魂。“吴氏红学”已经作过详尽的论述。

其五,迎春判词的最后一句“一载赴黄粱”,指的就是1644年五月十五日建立,1645年五月十五日因清军进入南京而亡,仅存在一年的弘光政权。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