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之间,出现了一段大分裂的时期,就是五代十国,五代指的是北方五个政权,十国指的是南方十个政权。当时,势力最大的是五代中的后周,赵匡胤当时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相当于禁卫军的最高指挥官,掌管兵权。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政权,史称宋太祖。至此,天下又是分久必合,即将归于一统。

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十国之一就是南唐,在赵匡胤称帝前一年,李煜在金陵登上了南唐帝王的宝座,而对于他来说,却从此如坐针毡。李煜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帝王,他无心参与权力的争夺,但是他却天生一副帝王的长相,他生有重瞳,就是两个瞳孔,上古贤君虞舜也是重瞳,所以李煜被认为人生异相,必是帝王之命。南唐中主李璟的长子是李弘冀,又立有战功,是当仁不让的太子,他很忌惮李煜,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李煜面对哥哥的猜忌,采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办法,给自己取了一堆隐士的绰号,明哲保身。可没想到的是,李弘冀害怕叔叔夺权,竟然毒死了叔叔,自己得了心病至死,百般算计,却落得一场空。李煜在兄弟中排行老六,可是前面的哥哥都死了,李煜就意外地登上了皇位,还确实验证了他的天生异相,可是,这并不是福,李煜登位,是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做的一份错误的工作。

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先来说错误的时间。北宋取代后周以后,国势如日中天。李煜之前叫李从嘉,继位之后改名李煜,“煜”是照耀的意思,象征着他像太阳一样将光辉映照在国土之上,然而,他的天空却布满了阴霾,因为他不得不臣服于宋,不能叫帝,只能称主。

再来说错误的地点。南唐的国都是金陵,传说在战国时期,楚威王灭掉越国后,在这一带的土里埋下了用金子做的小人像,所以称金陵。三国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任君主孙皓和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任君主陈书宝都在金陵亡国,而当时对于李煜来说,金陵也不是一个好地方,因为实际这已经成了前线,它和宋朝的国土就隔着一条长江。

那么为什么说是错误的工作呢?因为对于李煜来说帝王的工作是一种错位,他是个富有才情的艺术家,他创作的歌词,几乎都能上那个时代的“流行金曲榜”,可谓脍炙人口,但是,他却的确没有多少政治头脑。

也许,是这几种错误加在一起,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局。

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李煜为了稳定局面,连年向北宋进贡,降低南唐朝廷内部的各项礼仪待遇,

他下的指示不再叫“诏”,而改为王用的“教”;他拆下宫廷屋脊两旁象征帝王威严的神兽鸱吻,封了王的弟弟们也全部降了一级,改封为公。他臣服于赵匡胤,希望可以和平相处,可是李煜生日那天,赵匡胤派人来要江南的地图,也就是说,赵匡胤早已将江南列入自己的版图之中。

这时候,有一名武将向李煜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他就是镇守武昌的南唐名将林仁肇。他要几万精兵,打过长江去,而且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可以把他的全家老小都抓起来,如果行动成功了,国家获利,如果失败了,罪责全部推到林仁肇的身上,真可谓赤胆忠心,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可惜的是,李煜没有这个胆量,他害怕就此丢了江山,将林仁肇调离了前线。

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之后,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到宋朝进贡,被赵匡胤强行扣留,表面上住在大宅子里,好吃好喝,实际上就是成了人质。有一天,赵匡胤和李从善聊天,转进了一个挂满了画像的屋子,李从善看见一幅画像,说:怎么有点像我们江南的林仁肇将军啊。赵匡胤就哈哈大笑说,正是这个人,他已经投降了,先送这幅像来给我做信物的,我连他的住房都安排好了。李从善知道林仁肇很重要,马上就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李煜。李煜其实并不糊涂,他不相信忠心的林仁肇会投降,可是,朝中一些小人因为嫉妒林仁肇的才能,忌惮他耿直的个性,所以也说他准备谋反,之后李煜派人毒死了林仁肇。赵匡胤的反间计大获全胜,李煜在最需要军事力量的情况下自毁长城,失去了抵御宋朝的勇将。

赵匡胤叫人在汴京城里修了一座规模宏大的豪宅,特意设计成江南园林式的风格。山水楼台、奇花异石,应有尽有,美仑美奂,并把这所宅子命名为“礼贤宅”,说南唐的李煜和吴越的钱俶谁来拜见他就把宅子赏给谁,其实就是让他们投降。

李煜并没有投降,而且赵匡胤说冬天要烧柴祭天,让国主李煜前往,李煜知道去了必定回不来,一定会被扣留,所以称病不去。至此,北宋和南唐彻底进入了对峙的状态,虎视眈眈,蓄势待发。

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战争很快打起来了,南唐军队就被训练有素的北宋部队打了个措手不及。宋军很快到达了南唐的军事重地——金陵城北的采石矶。李煜敢于跟赵匡胤对峙,是因为有长江天险,而宋军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人物,叫樊若水,在南唐科考不中,很失意,想去北方找大领导赵匡胤。于是,他便做了一件大事,冒充钓鱼翁,弄到了江边合法的暂住证。之后驾船测量江面的距离,建议赵匡胤在采石矶造浮桥。浮桥,就是用小船或竹筏连起来的简易的桥,站上去不稳,但足可以渡江。

公元974年,采石矶江面上出现了一条巨龙,数十万北宋大军从长江北岸浩浩荡荡而来,南唐面临着灭顶之灾,数月后,金陵被攻破。李煜和他的亲属、近臣被押上大船送往汴京,永远离开了给过他无尽欢乐的江南,开始了囚徒的生活。

他有一首词《破阵子》,写的就是这个离别的时刻: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统治了四十年,皇宫极其奢华,何时见过战争呢?“沈腰”和“潘鬓”用了两个典故。南北朝时文人沈约病了很久,经常收紧腰带,后来就用“沈腰”来形容消瘦。“潘鬓”是说古代美男子潘安感慨年老,因两鬓斑白而伤心得不得了。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自己现在只能过俘虏的生活,头发斑白,憔悴不堪。最后两句,说的是在离开金陵那一天,李煜地到供奉祖宗灵位的太庙辞行,教坊乐队偏偏奏起了离别的哀乐,看着身边的宫女,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李煜的词被称为“亡国之音”,比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中有深切的哀痛,清冷的秋天,他和几棵寂寞的梧桐一起被锁在深深的院子里,没有出去的希望。

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自古以来,投降的皇帝想要保命,除了得学会忍气吞声、夹着尾巴做人之外,最好是还能装装白痴,扮扮小丑。在这方面三国时蜀后主刘禅就很有代表性。他在兵败后一门心思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为的就是保全自己和身边的人。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家。他说,“此处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 塑造了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形象,其实正是阿斗生存智慧的体现。

而李煜却不是刘禅,他深深地陷入亡国的痛苦和对故国的思念中。当时已经是宋太宗赵光义时期,李煜的老部下徐铉在宋朝做官,赵光义让徐铉去看望李煜。李煜见到故人,感慨自己当初战略上的失误,赵光义看李煜还在后悔,认为他仍有想法,就起了杀心。

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公元978年的七夕到了,这天是李煜42岁的生日。在江南的时候,天性浪漫的李煜会让宫人用丝绸装饰成月宫天河的景象,彻夜狂欢。现在,这已是奢望,尽管如此,他还是希望生日过得有点声色,于是就把原来南唐歌舞团的人召集来,举办了一场小型文艺演出,其中一个节目就是演唱他的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赵光义听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句歌词,一下子火冒三丈。 他的弟弟赵挺美是李煜忠实的粉丝,他让弟弟去给李煜祝贺生日,并赐一壶好酒。李煜一看是赵挺美,平时关系很好,没有任何戒备,殊不知酒里已经下了“牵机毒”, 这种毒是从中药马钱子里面提取出来的,会使中毒者产生窒息、无力和身体抽搐的症状,先是脖子发硬,然后是肩膀和腿痉挛,最后身体就蜷缩成一个弓形,和古代绷起的织布机相似,所以叫“牵机毒”。李煜饮下酒后,中毒身亡。他的《虞美人》终成了他的绝命词。

李煜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生于帝王之家却无帝王之志,登上国主之位却无国主之行,欲保做人尊严却又胆怯懦弱,身陷囹圄之中却又不忌言辞。然而,他大起大落的悲剧人生,却让他的词一字一珠,魅力无穷,词中之帝,他当之无愧。清代学者王国维说李煜的词是鲜血写就的。的确,命运让李煜在现实世界失去皇冠、失去国土,命运让他在现实世界里流泪、流血,付出生命,又让他用血泪,用生命铸成了一座艺术的丰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煜深切的痛苦让他的词有了永恒的生命力,千年之后,依然让人深深感动。

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