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吼 滄州鐵獅子

滄州鐵獅子,又被稱作“鎮海吼”,鑄造於後周廣順三年(953年)。

鎮海吼 滄州鐵獅子

河北滄州鐵獅子

關於其來歷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後周世宗柴榮北伐契丹時,為鎮滄州城而鑄造;另一說則認為鐵獅位於滄州開元寺前,腹內有經文且揹負蓮花寶座,故應為文殊菩薩的坐騎;還有人根據鐵獅的別名“鎮海吼”,推測是當地居民為鎮海嘯而建造的異獸 。

滄州鐵獅子與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銅菩薩像,並稱為“河北三寶”。也有華北四寶之說,指的是:“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滄州的別稱“獅城”,也由之而來。

鎮海吼 滄州鐵獅子

據《滄縣誌》記載:鐵獅,在舊州城內開元寺前。高一丈七尺,長一丈六尺。揹負巨盆,頭頂及項上各有“獅子王”3字,右項及牙邊皆有“大周廣順三年鑄”7字,左肋有“山東李雲造”5字。腹內、牙內外字跡甚多,然湮滅不全。後有識者謂是《金剛經》文。頭內有竇田、郭寶玉字,曾見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體為古隸。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鑄此,以鎮州城 。

獅子始見先秦文獻,時稱“狻猊”,“狻猊”一詞來自於塞語,是文殊菩薩坐騎。《穆天子傳》記載:“名獸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馬走五百里。 ”郭璞注曰:“狻猊,師子,亦食虎豹。”漢代,獅子作為貢品從西域諸國進入中原地區,改稱為師子即獅子。“獅子”一詞來自吐火羅語。在元、明時期達到高峰期。明末清初,貢獅活動基本停止。

鎮海吼 滄州鐵獅子


後有考據家辯雲:周世宗素不信佛,罰罪之說不足信。流傳廣泛又比較合乎情理的,是滄州民間的傳說。古時滄州一帶濱臨滄海,海水經常氾濫,海嘯為害,民不聊生,當地人為清除水患,自動集資捐錢,請山東鑄造師李雲鑄鐵獅以鎮遏海嘯水患,並取名“鎮海吼”。獅身外面鑄有捐錢者的姓名,一般認為此說比較可信 。

鎮海吼 滄州鐵獅子

滄州鐵獅子的頭上和項下分別鑄造著“師子王”,身上鑄造著“福田衣”,以及背上鑄造著蓮花座。“師子王”是“文殊菩薩”的坐騎。《滄縣誌》記載:"鐵獅子在舊州城內開元寺前”。開元寺內是“文殊菩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