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吼 沧州铁狮子

沧州铁狮子,又被称作“镇海吼”,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

镇海吼 沧州铁狮子

河北沧州铁狮子

关于其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契丹时,为镇沧州城而铸造;另一说则认为铁狮位于沧州开元寺前,腹内有经文且背负莲花宝座,故应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还有人根据铁狮的别名“镇海吼”,推测是当地居民为镇海啸而建造的异兽 。

沧州铁狮子与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铜菩萨像,并称为“河北三宝”。也有华北四宝之说,指的是:“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沧州的别称“狮城”,也由之而来。

镇海吼 沧州铁狮子

据《沧县志》记载:铁狮,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高一丈七尺,长一丈六尺。背负巨盆,头顶及项上各有“狮子王”3字,右项及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7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5字。腹内、牙内外字迹甚多,然湮灭不全。后有识者谓是《金刚经》文。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曾见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体为古隶。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铸此,以镇州城 。

狮子始见先秦文献,时称“狻猊”,“狻猊”一词来自于塞语,是文殊菩萨坐骑。《穆天子传》记载:“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郭璞注曰:“狻猊,师子,亦食虎豹。”汉代,狮子作为贡品从西域诸国进入中原地区,改称为师子即狮子。“狮子”一词来自吐火罗语。在元、明时期达到高峰期。明末清初,贡狮活动基本停止。

镇海吼 沧州铁狮子


后有考据家辩云:周世宗素不信佛,罚罪之说不足信。流传广泛又比较合乎情理的,是沧州民间的传说。古时沧州一带滨临沧海,海水经常泛滥,海啸为害,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清除水患,自动集资捐钱,请山东铸造师李云铸铁狮以镇遏海啸水患,并取名“镇海吼”。狮身外面铸有捐钱者的姓名,一般认为此说比较可信 。

镇海吼 沧州铁狮子

沧州铁狮子的头上和项下分别铸造着“师子王”,身上铸造着“福田衣”,以及背上铸造着莲花座。“师子王”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沧县志》记载:"铁狮子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开元寺内是“文殊菩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