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4歲兒子進女廁所,嚇得年輕女孩尖叫,媽媽:他還是個孩子

媽媽們帶孩子都不容易,尤其是帶與自己性別不同的孩子,真是太艱難了!每次帶孩子出去逛街時,上廁所就成了一件嚴重的問題。大孩子還知道自己去找廁所,那麼才三四歲不懂事的小寶寶呢?他們應該跟著媽媽進女廁所,還是學會去上男廁所?

媽媽帶4歲兒子進女廁所,嚇得年輕女孩尖叫,媽媽:他還是個孩子

寶媽小張就遇到了這樣一件煩心事,她的兒子浩浩今年4歲了,但是浩浩還不懂得去上男廁所。每次小張帶兒子去逛街時,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只能帶孩子進女廁所。之前幾次都沒有女生說過什麼,這次帶兒子進女廁所,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兒子浩浩這次先跑進了女廁所,小張在後面跟著。結果把一個剛準備上廁所的女生給嚇到了,她剛一蹲下去,浩浩就突然打開了廁所門,而這個廁所門的開關壞了。這個女生說,“你為什麼要把小孩給帶進來?”

小張賠笑說:“他還是個孩子,沒事的。”而女生又反駁道:“是孩子又怎樣,難道孩子就不分性別嗎?”這把小張驚得啞口無言,後面深深地陷入了自責中。她在想,自己這樣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媽媽帶4歲兒子進女廁所,嚇得年輕女孩尖叫,媽媽:他還是個孩子


孩子在3歲的時候會逐漸形成性別意識

其實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性別意識。他能夠很明顯地區分出,爸爸和媽媽的性別特徵不一樣,他也會對自己的身體特徵感到好奇。

而媽媽經常帶著他上女廁所,可能會混淆他的性別意識,無法讓他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讓孩子知道男女有別更重要,不要為了方便自己而害了孩子。

父母應該怎麼做?

那麼寶媽們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尷尬事,到底怎麼處理才比較好:

1. 公共場合注意區分性別

在那些涉及異性隱私的公共場合,比如說游泳池、浴室、廁所等,家長一定要注意讓孩子區分性別。不然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性別意識,也會對他人有意外的影響。如果孩子不認識進男廁所,可以拜託一位男性領著孩子進去,鼓勵孩子慢慢學會自己上廁所。

2. 父母儘量和孩子分床睡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事例,說孩子很大了還抱著父母睡,其實這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很不好。孩子到了兩三歲就有了性別意識,此時父母要儘量和孩子分床睡,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就算孩子一時之間不適應,父母也要狠下心去分床,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3. 換衣服、上廁所時迴避孩子

有些家長在換衣服、上廁所時,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為了趕時間就不迴避孩子。實際上孩子的性別意識覺醒很早,如果父母這種不注重個人隱私的行為被孩子所窺探到,那麼孩子的內心可能會發展出變態的意識。

他對於兩性的認識比較模糊,以後去上學甚至是進入社會後,可能會做出與公共常識相背離的事情,這樣會被大家認為是“異端”。

為了讓孩子生理和心理都發育好,家長還是要注意平時的個人隱私,在換衣服和上廁所時不要偷懶,記得及時迴避孩子!

媽媽帶4歲兒子進女廁所,嚇得年輕女孩尖叫,媽媽:他還是個孩子

有些家長會找藉口說自己帶孩子很辛苦,希望外人能夠多多體諒孩子。但是家長一時的偷懶,可能會對孩子的以後產生不好的影響。為了讓孩子有足夠的性別意識,以及不妨礙到他人,家長還是要在公共場合注意區分性別!

育兒難題找小巧媽咪,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小巧媽咪,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