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头曾经是夜宵,西安有牛杂羊杂汤,猪杂汤有吗

西安小吃遍地,最有名的是牛羊肉泡馍,在西安当地,还有一种受人欢迎的泡馍叫葫芦头。葫芦头,其实和葫芦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葫芦头曾经是夜宵,西安有牛杂羊杂汤,猪杂汤有吗

相传在唐宋时长安就有一种叫”煎白肠”的食品销售,大家都经常看见有牛杂汤,羊杂汤售卖,唯独不见猪杂汤。其实,猪杂汤就是“煎白肠“。和一业内老前辈聊天,“煎白肠”的煎指用猪油,先用猪油把肥肠煎一下,然后加水煮,这样汤白,原理和我们熬鱼汤相似。汤里在放些其他肚心之类下水,煮好后就着饼吃,当时穷人吃不起肉,虽然口味不好,但还有人吃。

葫芦头曾经是夜宵,西安有牛杂羊杂汤,猪杂汤有吗

下来轮到药王孙思邈隆重登场,说老孙去南山釆药,一去几天,干粮也吃完了,回来时饥肠辘辘,看见买“煎白肠”的,就去要了一碗吃,这里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在长安城城墙外,一个说在樊川(今长安杜曲附近)。老孙发现,这个”煎白肠”腥味太重,难以下咽,知道肯定不会用香料,过去香料和中药是一脉相传的,老孙号称药王,自然了如指掌。老孙从他自己的随身携带的药葫芦里取出几味中药(其实也是香料),告诉店家如何用,并把药葫芦赠给店家,店家按法制做,香气扑鼻,接着生意兴隆。店家为感谢药王,就把药葫芦高悬门首,并将所售煎白肠,改名为葫芦头,这就是葫芦头的来历。

葫芦头曾经是夜宵,西安有牛杂羊杂汤,猪杂汤有吗

葫芦头来历二,猪大肠头和直肠相接的地方由大变小,很像葫芦,所以叫葫芦头。

葫芦头来历三,猪花肠后部和盲肠相接的地方,盲肠突起部位,很像葫芦,所以叫葫芦头。

葫芦头曾经是夜宵,西安有牛杂羊杂汤,猪杂汤有吗

100年前,西安城里有个叫何乐义的后生,就是以葫芦头为生。每天早上起来,去杀猪的地方,拿回猪大肠猪下水等,清洗干净开始煮制, 一边煮一边开始做饼,等到饼做好肠子煮好准备工作做完就下午了, 然后挑着担子沿街后售卖,担子一边放的是小菜大肠等,一边放的是炉火。谁叫停下来烧火添汤现做,由于过去没有冷藏条件,都是当天做当天卖完,主要还是以宵夜为主。过去没有味精,葫芦头的汤就用煮肠子汤,提味杀腥靠的大料水。何乐义为人实在,生意日渐红火,随后在五味什字东北角开起店面 ,一直做到1954年,1954年公私合营,割资本主义尾巴,何乐义连人带技术成了公家的,1966年改成公有制,斗转星移,如今何家人已没听说谁在这一行。

寻味陕西,一个懂美食的吃货,欢迎大家关注拍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