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頭曾經是夜宵,西安有牛雜羊雜湯,豬雜湯有嗎

西安小吃遍地,最有名的是牛羊肉泡饃,在西安當地,還有一種受人歡迎的泡饃叫葫蘆頭。葫蘆頭,其實和葫蘆沒有一分錢的關係。

葫蘆頭曾經是夜宵,西安有牛雜羊雜湯,豬雜湯有嗎

相傳在唐宋時長安就有一種叫”煎白腸”的食品銷售,大家都經常看見有牛雜湯,羊雜湯售賣,唯獨不見豬雜湯。其實,豬雜湯就是“煎白腸“。和一業內老前輩聊天,“煎白腸”的煎指用豬油,先用豬油把肥腸煎一下,然後加水煮,這樣湯白,原理和我們熬魚湯相似。湯裡在放些其他肚心之類下水,煮好後就著餅吃,當時窮人吃不起肉,雖然口味不好,但還有人吃。

葫蘆頭曾經是夜宵,西安有牛雜羊雜湯,豬雜湯有嗎

下來輪到藥王孫思邈隆重登場,說老孫去南山釆藥,一去幾天,乾糧也吃完了,回來時飢腸轆轆,看見買“煎白腸”的,就去要了一碗吃,這裡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說在長安城城牆外,一個說在樊川(今長安杜曲附近)。老孫發現,這個”煎白腸”腥味太重,難以下嚥,知道肯定不會用香料,過去香料和中藥是一脈相傳的,老孫號稱藥王,自然瞭如指掌。老孫從他自己的隨身攜帶的藥葫蘆裡取出幾味中藥(其實也是香料),告訴店家如何用,並把藥葫蘆贈給店家,店家按法制做,香氣撲鼻,接著生意興隆。店家為感謝藥王,就把藥葫蘆高懸門首,並將所售煎白腸,改名為葫蘆頭,這就是葫蘆頭的來歷。

葫蘆頭曾經是夜宵,西安有牛雜羊雜湯,豬雜湯有嗎

葫蘆頭來歷二,豬大腸頭和直腸相接的地方由大變小,很像葫蘆,所以叫葫蘆頭。

葫蘆頭來歷三,豬花腸後部和盲腸相接的地方,盲腸突起部位,很像葫蘆,所以叫葫蘆頭。

葫蘆頭曾經是夜宵,西安有牛雜羊雜湯,豬雜湯有嗎

100年前,西安城裡有個叫何樂義的後生,就是以葫蘆頭為生。每天早上起來,去殺豬的地方,拿回豬大腸豬下水等,清洗乾淨開始煮制, 一邊煮一邊開始做餅,等到餅做好腸子煮好準備工作做完就下午了, 然後挑著擔子沿街後售賣,擔子一邊放的是小菜大腸等,一邊放的是爐火。誰叫停下來燒火添湯現做,由於過去沒有冷藏條件,都是當天做當天賣完,主要還是以宵夜為主。過去沒有味精,葫蘆頭的湯就用煮腸子湯,提味殺腥靠的大料水。何樂義為人實在,生意日漸紅火,隨後在五味什字東北角開起店面 ,一直做到1954年,1954年公私合營,割資本主義尾巴,何樂義連人帶技術成了公家的,1966年改成公有制,斗轉星移,如今何家人已沒聽說誰在這一行。

尋味陝西,一個懂美食的吃貨,歡迎大家關注拍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