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哈耶克,貫穿現代經濟學史的大辯論

我們前面聊到過凱恩斯。他一個人,就顛覆了古典經濟學,開創了宏觀經濟學。當然,古典經濟學也不會甘心自動退出。自然有人捍衛。其中一位,幾乎靠與凱恩斯論戰,贏得了大師地位。那就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5.8-1992.3.23)。

哈耶克1899年出生在維也納,197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奧地利學派的大師米塞斯,是他老師。哈耶克的背景,和前面說過的熊彼特有點像。兩人都在維也納接受教育。奧匈帝國一瓦解,他們都成為流亡者。最後,都在英美世界成名。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哈耶克,貫穿現代經濟學史的大辯論

哈耶克

哈耶克是猶太人。年少時,他目睹猶太精英最後的好時光。但是,當奧匈帝國解體時,原本受到帝國保護的猶太精英,就變得流離失所。1918年,維也納爆發了社會主義實驗,導致嚴重通脹,半年物價上漲70倍。哈耶克家也深受其害,甚至沒錢讓他去德國留學。1938年,納粹吞併奧地利。同年,哈耶克加入英國籍。

這些經歷,使他對計劃經濟思想,終身牴觸。1947年,他發起一個新自由主義學術團體,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朝聖山學社。知名學者波普爾、米塞斯、奈特、弗裡德曼等,都是學社成員。

私下裡,哈耶克個性溫和。但一涉及理念,他會以自己的方式堅持。在經濟學史上,他給人一大印象,就是好辯。三十年代兩場重要的經濟學辯論,他都參加了。第一場,是社會主義是否可行的辯論。第二場,是他和凱恩斯關於經濟的大討論。第一場,他是助攻。第二場,他成主力。

1、與凱恩斯的論戰

哈耶克一輩子,最大理論對手就是凱恩斯。1931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邀他講學。背後目的很明確,就是作為對抗凱恩斯的槍手。他1992年去世前,最大遺憾,就是沒徹底清算凱恩斯主義。從身材來看,哈耶克和凱恩斯都是巨人。超過1米8。哈耶克比凱恩斯年輕16歲。但他看起來,比較學究氣。一輩子都給人中歐知識分子的感覺。總是絲框眼鏡,搭配粗花呢外套。說英語,也有倫敦霧一樣濃厚的口音。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哈耶克,貫穿現代經濟學史的大辯論

兩人論戰很有名,但誤解也不少。表面爭論的是經濟。往深裡看,其實是文明勝負的問題。

爭論背景是大蕭條時期,經濟危機導致失業無處不在。各國採取的應對方案不同,蘇聯和納粹德國這樣的經濟體,依靠計劃模式,將國家變為一個經濟軍事機器。這導致曾經一段時期,經濟競爭的天平,向這些國家傾斜。而當時,主張自由的英美世界,反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於是,凱恩斯出現了。你已經知道,他主張擴大投資。哈耶克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大蕭條的原因就在於政府。為什麼?哈耶克指出,政府和中央銀行背後,是一個個具體的人在制定決策,他們這些人當中,過去太想維持經濟繁榮,執行了過分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結果呢,一時的人造繁榮最終,讓所有人付出了代價。這樣人為的繁榮中,資源存在很多錯配。最終,導致了經濟危機。在第一步,政府已經錯了。如果為挽救危機,政府再大力介入,更是錯上加錯。如此一來,必然會剝奪人們的經濟自由。

這場辯論為什麼那麼受關注?因為戰爭。兩次世界大戰改造了世界,也使得人們重新思考,甚至重新評估不同制度的問題。

這場三十年代的大辯論,影響了數億人的生活。被認為是歷史上最經典、最著名的經濟學決鬥。辯論的結束,不意味著分出勝負。圍繞兩人觀點,後人也形成了各自的理解。使得這兩人的辯論,幾乎貫穿了整個現代經濟學史。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哈耶克,貫穿現代經濟學史的大辯論

2、《通往奴役之路》

一般認為,他們兩個人的辯論,客觀上對哈耶克更有利。因為凱恩斯名氣大,哈耶克算是蹭熱度出名了。但實際上,通過這場辯論,凱恩斯也收穫不少。從辯論中,他汲取了強大的鬥志,產生了理論創新的慾望。

你知道,凱恩斯宏觀經濟學鼻祖的地位,主要憑藉1936年出版的《通論》確立的。《通論》引發學界內外轟動,引爆了凱恩斯革命。看起來,全書沒直接提哈耶克。但實際上,不少地方的辯解和說明,都是針對哈耶克的批評。我和學者韋森聊過,他對《通論》做了不少文本研究。他認為,與哈耶克的論戰,是凱恩斯寫《通論》最重要的推動力。

《通論》的巨大成功,顯得哈耶克有點寂寞。30年代末,大家完全忘記了他。他的一些得意門生,也皈依凱恩斯。比如經濟學家卡多爾與希克斯。

但是,哈耶克並沒閒著。在寂寞中,他埋頭工作。四十年代,哈耶克完成自己的重要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其中,他對大政府主義展開了深刻的批判。指出當大政府以公共利益的名義,剝奪公民自由的時候,人類離奴役社會也就不遠了。

這本書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他的命運。書很暢銷,他的名氣走出經濟學圈,被更多的人知道。不過你可能想不到,就因為太暢銷,也讓他遭遇很多非議。很多學者覺得,專業的學者不該寫這樣暢銷書。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哈耶克,貫穿現代經濟學史的大辯論

無論怎麼說,兩人交鋒的結果,是各自發展出不同的理論體系。這給世界留下了巨大遺產。兩人雖是理論對手,私下交情卻不錯。兩人觀念上的鴻溝,也不是不能調和。凱恩斯讀完《通往奴役之路》後,寫信給哈耶克。說我們的分歧,只是在哪裡劃下界線的問題,你大大低估了中間道路的可行性。

3、哈耶克與凱恩斯辯論的影響

凱恩斯所說的中間道路,真的存在嗎?這是永恆的問題。其實,我認為應該存在。當經濟正常運行時,政府不應該過分介入經濟,最大幅度地保護民間的經濟自由。當經濟出現危機時,必要的出手是需要的。多年來,公眾對二人態度總是搖擺不定。當危機來臨,往往求助凱恩斯。一旦經濟平和,哈耶克又佔上風。

兩人的分歧,本質上是世界觀的分歧。凱恩斯呢,是個樂觀主義者。對於意識形態和政治理念,比較務實靈活。很自然地,面對困境時,他主張政府應該出面,撐起經濟。哈耶克,則是一個懷疑論者。他有清醒的悲觀態度,把理念看作不可動搖的信仰。比如凱恩斯說“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的”。哈耶克就批判說,這句話的信徒,會遇到洪水滔天那一刻,並終將自食其果。

英國思想家柏林說,學者分為狐狸型學者,和刺蝟型學者兩類。狐狸型學者幾乎無所不知,刺蝟型學者則僅鑽研某一領域。從這個角度看,哈耶克類似刺蝟型學者,一生做的唯一大事,就是捍衛自由市場。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哈耶克,貫穿現代經濟學史的大辯論

哈耶克早年的書,比如《貨幣理論和商業循環》《物價和生產》等。往往是從價格與商業週期等經濟學角度,去批判計劃經濟。從《通往奴役之路》後,他的興趣開始轉移,不僅侷限於經濟學。後來,陸續出版了《自由憲章》《致命的自負》等名著。他的視野,已經從經濟學轉向了政治哲學和心理學。從而,能以自發秩序等觀念,去論證市場的必要。你看,從青年到晚年,橫跨幾個學科和不同角度,哈耶克始終沒變的,是著作的軸心,始終是捍衛市場。

在大陸,哈耶克更多被當作經濟學家。在臺灣,他更多被當作政治學家。這都有道理。無論經濟學還是政治學,他都為自由呼籲。凱恩斯更類似狐狸型學者,立場總在變化。他的名言就是,當事實改變,觀點自然隨之改變。

不過,哈耶克也有自己的分類。他說學者的頭腦有兩種。一種是記憶型,可將自身專業知識完美掌握。另一種是糊塗型,長處不在記憶,而是將知識形成新框架。哈耶克自認屬於後者。這種分類,其實隱含了他思想的底層邏輯,那就是,真正重要的知識,是分散的,不可能集中在一個人或者幾個人頭腦中。因此,中央計劃必然無效。能將人類融為一體的,只能是彼此互相依靠的市場秩序。

哈耶克很幸運,活得很長。經歷了一戰二戰,還經歷了凱恩斯主義的高潮與低潮。很多年的時間裡,他幾乎沒人關注。晚年一度有臨床抑鬱症。幸好,他等到了自己的勝利,獲得了諾貝爾獎,看到了蘇聯解體。英國撒切爾夫人等領導人,更把他當作導師。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哈耶克,貫穿現代經濟學史的大辯論

晚年哈耶克

今天,哈耶克在華人世界仍舊影響巨大。不少重量級的經濟學家,都在號召重讀哈耶克。哈耶克為什麼還不過時?我想,最大原因在於他點出了關鍵事實。人類社會如果要良性運轉,必須要依賴自由市場。

臺灣大學附近有個茶館,叫紫藤廬。這裡,曾是臺灣自由主義者的聚集地。龍應臺也常來。最早的主人周德偉,是哈耶克的親傳弟子。他翻譯過哈耶克著作,為普及其思想作出不少貢獻。如果你去臺北,可千萬不要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