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我們還要讚美那些乘人之危發財的人?

首先,今天的文章的內容是在一個經濟學的角度去探討,聖人讀者可能請諒解,未能照顧你的感受。

What? 我們還要讚美那些乘人之危發財的人?

先舉兩個例子,看看這兩個例子有什麼區別:第一個例子。一天我下班回家,經過一個黑暗的拐角,忽然衝出一個人,手裡拿著刀問:“要錢還是要命?”我當然會說:“要命。”他說:“行啊,給我1萬元!”我對他說:“1萬元我身上沒有,我家就在附近,你跟我去取吧。”強盜答應了。結果,到了人多的地方我就跑掉了。這時強盜追上來說:“你違約了。”如果你是法官,你會怎麼判?

What? 我們還要讚美那些乘人之危發財的人?

第二個例子。我在沙漠裡快要渴死了,這時有人跟我說:“我這兒有一瓶水,1萬元賣給你,你要不要?”我說:“好啊!但是1萬元我身上沒有,等我回到家,再給你1萬元吧。”那個人也答應了,我喝了這瓶水,保住了性命。結果回到家,我沒有給這個人1萬元錢,因為我覺得1萬元一瓶水太貴了,這不是乘人之危嗎?我拒絕付款。那個人於是控告我說:“你違約了。”如果你是法官,你該怎麼判?

一個是攔路搶劫,一個是乘人之危發財,二者有什麼區別?區別就在於:在第一個案子裡,一個人面臨的要錢還是要命的選擇,是強盜製造出來的;而在第二個例子裡,口渴的人面臨的要錢還是要命的選擇,不是提供水的人制造出來的。提供水的人,只不過給別人多提供了一種選擇而已。大家都批評發國難財的行為。但我們想想,國難是那個發國難財的人造成的嗎?如果不是,那麼藉機發財的人,其實就只是給別人多提供了一個選擇罷了。發國難財的人可能確實利用了別人,但是這種利用,對另一方來說也是有好處的。生活中乘人之危來利用他人的現實,其實很多。比如,醫生不就利用了病人生病嗎?老師不就利用了學生無知嗎?但是醫生對病人來說是有幫助的,老師對學生來說也是有幫助的。但這個道理很多人都不明白,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

What? 我們還要讚美那些乘人之危發財的人?

衛星照片的颶風卡特里娜颶風對墨西哥灣的

幾年前,美國的“卡特里娜”颶風災難造成了密西西比河附近大規模斷電。電視臺播出這個消息後,有個人就想借這個機會賺點錢。他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買了19臺發電機,又租了一輛大卡車,開了1000多公里的路程,從肯塔基開到了密西西比。當時很多居民都迫切需要發電機,這個人到達之後,就將發電機以雙倍價格出售。但就在這時,警察出現了。警察認為,此人違反了當地所謂的反價格欺詐條例,在牟取暴利,就把他抓了起來,那19臺發電機也被沒收了。這人在監獄裡待了4天后被放了出來,而那19臺發電機,還被扣押在政府的倉庫裡。美國廣播公司的一個節目報道了這個事件。節目的主持人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想要發國難財的人能幫助居民,還是把發電機扣押在政府倉庫裡的警察能幫助居民?是誰對居民造成了傷害?當他採訪那些居民時,居民都說,“我們要的是發電機,我們要電,我們要食物”。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又跑到街上問大家:“發國難財對不對?”所有人都告訴他:“發國難財是不對的,我都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我們會很自然地認為發國難財不對,但是如果不能發財,我們怎麼能讓別人跑1000多公里路,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買那麼多發電機,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呢?在風平浪靜時,人們覺得一切都可以接受,一旦有了具體的事例,價格的作用就被忽視了。

What? 我們還要讚美那些乘人之危發財的人?

緊接著,主持人又跑去採訪了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問他們發國難財到底對不對。這三位經濟學家,一位是1992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加里·貝克爾(Gary Becker),他說發國難財是增加供給的最好辦法,當然應該鼓勵。第二位經濟學家是2002年諾獎得主弗農·史密斯(VernonSmith),他說發國難財是好事。第三位經濟學家是大家熟悉的1976年的諾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他說:“這些發國難財的人,是在救別人的命,他們應該得到一個獎章,而不是得到懲罰。”

這就是哈耶克所說的知識。不是科學知識的知識,而是關於誰在什麼地方、願意以什麼樣的代價、購買什麼樣商品的具體信息。如果人們阻止別人發國難財,阻止別人用高價出售緊缺商品的話,那這些人就不會以實際行動利用這些知識了。阻止發國難財的直接後果,就是剝奪了遭受災害的人的選擇。

我們在經濟學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教訓之一,就是把願望和結果分開來看。願望是一回事,但願望造成的結果是另外一回事。一個人想要買最便宜的蘋果,但是當他進入市場尋找最便宜的蘋果時,他的尋找行為本身就使得蘋果的價格上升了。一個人想要賣最貴的蘋果,但是當他進入市場,想要把自己的蘋果以最高價賣出去時,他的行為本身就已經使得蘋果的價格下跌了。

那些乘人之危發財的人,他們自己本身的行為就增加了供給,使商品的價格下降,緩解了供需之間的矛盾。有些朋友會說:“你怎麼老是建議漲價?漲價不是治本,只是治標而已,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是增加供給。”我的回答是:供給永遠是不夠的,在供給不夠的情況下,價格永遠在起調節的作用。價格不是擺設,不是請客吃飯。

*以上內容摘自《薛兆豐經濟學講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