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干預計劃和被計劃干預的政府

政府的干預計劃和被計劃干預的政府

——反對《通往奴役之路》以及所謂的“自由主義”

有朋友說哈耶克是馬克思主義的殺手和對手云云,看了實在害怕,所以放假前弄了一本《通往奴役之路》看一看,是中國社科版本的。可能是我的立場多少還算“堅定”,所以敢不自量力挑戰一下哈在書裡的觀點。當然,我是用自以為“馬克思”的觀點來分析的,不過,我並不是馬克思,也代表不了他。

一、政府的干預計劃

哈在《通》一書中最反對的是政府對時常的干預計劃,並指出其中種種導向集權和專制等等。但事實是,政府在外部性等因素上的干預已經成了現代社會的標誌之一。與哈的說法相反,真正沒有政府幹預計劃的是封建時代和奴隸時代的政府——並不是說當時沒有一個個具體的行為,但它們卻沒有近代以來各種經濟學名義指導下的宏觀政策。從歐洲和中國的了歷史上來看,古代政府的行為都不是建立在“數字統治”基礎上,比如文景時代“休養生息”,教會的“什一”,都是以很抽象的概念為指導,而且沒有宏觀計劃與控制手段,政策隨意性大,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居民和政府都是“自由的”,按照哈的理論,那時候是應該不集權了——而歷史昭示古代的集權國家遠大於現在,無論凱恩司是不是生了出來。

政府的干預計劃和被計劃干預的政府

托洛茨基

凱恩司的政府的干預計劃並不是政府的徹底控制計劃。計劃,包括宏觀調控,立法等等手段,完全可以讓市場中的參與者形成自由競爭的局面,從一定意義上說,計劃可以理解為制定規則和範圍。制定規則的目的可以是讓參與者更好的公平競爭,而制定範圍則可以對很多外部性因素給予調節,比如環保和國防。特別是制定範圍,對當代社會尤其重要。如果沒有政府對環境保護的計劃、立法,我相信沒有一個“自由競爭”的企業願意參與環保,而這樣的後果顯而易見。

要知道控制和計劃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要理解這一點並不難,但在哈的這本書裡,他一旦涉及到描述集權國家時候,就把計劃當作了控制。讀這本書的時候,希望大家注意到這一點。

二、被計劃干預的政府

哈除了把政府計劃偷換概念成為政府控制以外,還有一個邏輯上的問題是他孤立的看待政府和市場。在《通》一書中,哈很絕對的把政府和市場對立起來,認為政府就是政府,市場裡的資本家就是市場裡的資本家——誒虧他還是在黑格爾之後的人啊,他難道就不知道辯證法麼?

政府固然和市場裡的資本家不一樣,但問題是,資本家完全可以通過利益集團的遊說來控制政府,在達到這個境界的時候,資本家就是政府而政府就是資本家。在當代所謂的“自由社會”裡,我想“利益集團”這樣的詞語誰都不會陌生。

換句話說,政府不去計劃市場並不意味著市場會放棄對政府的控制。資本家必須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排除使用任何手段——無論合法不合法,道德不道德。更何況,即使不合法也可以通過利益代言人在議會,參議院,眾議院裡改變法律,或者不改變法律——我不喜歡舉實際的例子,但美國對禁槍問題的討論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政府的干預計劃和被計劃干預的政府

托洛茨基

就是說,資產階級社會里根本不存在哈所謂的政府與市場的對立。想要控制(或者“計劃”,用哈的說法)並不是那個從天上掉下來,石頭裡蹦出來的政府,那個政府恰恰就是由各種資本家代理人組成的政府,在他成為政府以前,他就是一個“被計劃干預的政府”。

三、作為歷史和現實的自由主義

資本主義各種思想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取消歷史——熟讀馬克思的同志們大概記得這個判斷的。哈也沒能逃出這個判斷。他並不記得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

除了上述兩個問題,哈更沒有想到,他所謂的專制和集權恰恰是在自由時代裡產生的。正是在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內部產生了壟斷,換句話說,是所謂的自由競爭導致壟斷——直到今天,薩繆爾森的經濟學(17版)還在哼哼著教導我們“勝者全拿”的理論和“馬太效應”。而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些壟斷托拉斯,辛迪加們,又有哪個不是在“自由競爭”中誕生呢?而對政府的控制,不也是有他們的份麼?希特勒被當做集權和政府計劃的典型,但不知道哈是否記得,沒有帝國那一幫克魯勃,西門子的支持,可能有希特勒的當年上臺執政麼?從歷史和邏輯上講,壟斷,被控制的政府,都源於自由競爭,更植根資本主義“自由”的痼疾。

四、其他要說的一點東西,相對前文,決不是不重要的

老人家教導,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不錯,但我要加一句,武器的批判也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當年,基督教前輩說用刀劍保護和用筆來保護是同樣的道理。歷史和邏輯必須都有各自的根據——雖然兩者是統一的。但哈在這本書裡,實在沒提多少哲學內容,他僅僅是從當時時代的幾個事件來批判政府計劃——並順道否定了馬克思。說實話,實在蹩腳。

政府的干預計劃和被計劃干預的政府

同時,當代支持哈的所謂政府領袖們,我想說的是,他們究竟是在什麼程度上支持“自由”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們完全可以是利益集團的代理人,利用“自由”的幌子,自由地幹著資產階級應該乾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