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政經說系列——再論市場計劃之爭

市場vs計劃

每一位經濟學人都對二十世紀初期凱恩斯與哈耶克關於市場與計劃之爭記憶猶新,言猶在耳,令人警醒。這是一個經典經濟學論題,涉及如何組織經濟活動以最大程度促進人類社會福利。最開始時,人們並不見得學會反思,只是受自私利益心驅動,去積累資本,去獲取原材料,去組織生產,去運輸銷售。每一個個體猶如蜂巢裡工蜂或蟻穴裡螞蟻,忙忙碌碌,似乎漫無目的,卻又最合乎秩序,這是怎樣的人類生產大畫面。若以上帝之眼俯察,這幅畫遍佈密密麻麻的人類,或走或停,或坐或臥,或言或默,或喜或怒,無形之手牽引著,內在基於利益的行動機制順乎自然運作著。這股力量無疑是無窮盡的,生生不息的勞動力在創新,所謂人民智慧是無窮的。如何利用這股力量便成為敏銳如先知的政治家的要務。計劃來自籌劃,來自微觀個體的策劃。計劃本無可厚非,畢竟每個個體都需要做出一番人生規劃,不計劃自然也是計劃。企業家與勞動者都需要計劃生產,經濟學本就是生計之學,即計劃生活的學問。因此,在市場之前就存在計劃,計劃對每個人都是熟悉的行為。一談及計劃,每個人都會頭頭是道,爭辯誰的計劃最完美或者最實用。計劃背後也是戰略與用心經營,確實考驗著每一個個體或集體的判斷與決策能力。反之,一談及市場,人們大多茫然若失,似乎無法琢磨,市場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市場力量又是從哪裡來的,這麼一個無形之物值得信賴嗎,它會反過來摧毀人類嗎,畢竟它似乎不受人類計劃的控制。這些問題自然也是合乎情理的,面對陌生之物,本能告訴人類要留意留心,要去揭開背後面紗,一探究竟。

市場之魂

市場看似渙散,但卻散中有聚,猶如散文般,形散而神不散,令人品讀其味無窮。市場之魂是最微觀層面的個體判斷與決策,背後是個體自由選擇權利與責任。因此,市場最適合培養個體理性,天道泱泱,物競其擇,適者生存,通過市場巨潮盪滌,去驗證自我判斷力,去佐證自我生存力。無數個體在市場浪潮中翻滾著,無數弄潮兒爭向潮頭立,岸上無數觀戰者鼓勁吆喝。馬兒是不是健壯,拉出來跑幾圈,自然無需多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市場之魂在於生生不息促發生機,哪種力量最原始,哪種利益最為切身。市場通過激發原始力量與演說切身利益以促發行動,自主激勵機制系之矣。市場猶如人際關係網,節點間互相傳遞信息,然後形成偌大信息網絡,無中心化演化生長,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斷其一節猶如斷其一指無甚大礙。某一節點受阻,另一節點迅速承擔責任,並開發新的信息傳導迴路,每個市場主體正如神經網絡神經元,互相傳遞信息,然後基於各自信息採取行動,不受戰略中心控制。市場戰略控制中心已經內化在每個市場主體身上,每個市場主體就是一個戰略控制中心,無窮多中心匯聚在一起,淘汰了傳統中心思維。如此一來,市場最敬奉多元化思想,排斥單一論,市場如狐狸,靈活躲閃,勇於嘗試創新,失敗代價似也無大礙,它反而可以釋然接受失敗,從頭再來,無中心化網絡體系賦予它靈活力量與重生速度。

計劃之踵

計劃看似縝密,有時難免百密一疏,人算不如天算。那麼,計劃自身阿喀琉斯之踵究竟在哪裡呢。正如前所述,計劃自身並沒有太大問題,看具體用途而論。若用之於個人人生規劃或者企業運營,問題似乎不大。若用之於總體規劃與國家管理,問題似乎接踵而至。這裡面到底有多少差別。個體或企業計劃失敗了,只代表這個個體或企業失敗,還有別的個體或企業會成功,同一時間段有無數個體或企業在做計劃,計劃失敗風險無形中被分散化。反之,國家計劃集中力量辦大事,風險也在無形中被彙集在一起,苟有不慎便會難辭其咎,可謂只有A計劃,永遠沒有B計劃之說,成功固可大喜人心,而失敗則將大失人心,豈可不慎乎,操生殺之權柄者,豈可不慎哉。計劃猶如利器,用之合度則迸發巨大力量,反之則反刃其身。風險集中只是一方面,信息集中才更是難題。整個人類社會每一秒會產生多大信息數據呢,如何彙集信息來進行輔助決策呢。如果真的要消化海量信息,需要花費一年半載,那麼真正決策時間又有多少,傳遞下去的話,信息失真程度又有多少。一來一去,信息只會翻倍增長,豈非絕望。聰明做法無疑是固守能力圈,讓信息自我流動,找到合適的處理信息之人,讓信息自我反饋,讓信息在無中心化網絡中流動起來,如活水般,源源不斷,促發生機。最後,計劃大一統還會否定個人選擇權利與責任,讓市場主體失去行動激勵,人人負責就是無人負責,人人滿意就是無人滿意。天註定宿命論與倫理責任鐵定不合,既然都是計劃安排好的,何必再做無用之功徒勞掙扎呢。自由意志需要在抗拒天命的過程中實現鳳凰涅槃。市場主體責任感來自個體行為可自控,來自個體信息可利用,來自個體風險可應對。

未來道說

未來世界裡,市場與計劃到底怎麼演變呢,哪些東西是本質性的,而哪些東西又是可變通的,市場與計劃本質區別又在哪裡。當然理性世界裡,市場與計劃猶如難兄難弟,攜手共建美好明天,但更多時候是兩種思維模式在鬥爭。市場思維是分散化無中心化,看重個體權利與責任,鼓勵競爭精神,催發創新勁頭,並無權威思維,一切都需要接受理性批判與市場檢驗,平等參與經濟活動,從中發現自己優劣勢,然後進一步嘗試改進。計劃思維是集中化中心化,看重集體成就與榮譽,鼓勵團結一致,催發犧牲勁頭,固有權威理念,一切都需要接受感性浸淫與計劃考察,先後參與計劃生產,從中發現集體優缺點,然後進一步計劃改善。世界範圍內市場經濟急劇擴張,將全球資本與勞動連接在一起,最大程度上調動全球生產貿易積極性,促進人類社會福利大跨步發展。世界經濟按理說應該催生全球計劃,但民族國家觀念根深蒂固,政治聯合需要克服更大矛盾,政治利益異質性阻礙了全球大一統。而經濟利益同質性則方便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畢竟貨幣購買力在哪裡都是一樣的,沒有人跟錢過意不去的。但政治涉及集體觀念、民族情感、歷史情懷甚至非理性執著,不是那麼容易去說服的。過度開放世界會導致反抗與恐懼,市場也有自己疆界,並非可以無限擴張,正如理性亦有自我劃界的枷鎖,否則只會產生越界的悲哀。市場一味擴張自己利益,遲早會碰到計劃強而有力的抵抗。不妨設想一下,未來世界計劃猛獸將崛起對抗市場洪流,市場將面臨先天脆弱性的懲罰,計劃則將伴隨人類理性的僭越與極度瘋狂而施展手腳。技術精英會鼓動計劃治理,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正好充當其道具,藐視市場原始低級看似無效率的理性,整合信息,快速決策,一切來自數據,一切源於科學。只是市場個體理性被隱沒其中,新的社會倫理將會被重構,道德秩序也會被翻轉,經濟社會將會面臨十字路口的路徑選擇。未來道說不可道,人類社會自會完成自我救贖,畢竟人還是會想方設法活下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