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遼代墓室壁畫看契丹文化,契丹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唐朝分裂以後,中國北方不堪一擊,契丹耶律阿保機同多個契丹部落聯合控制草原,宣佈成立遼,遼鼎盛時期,

偌大的北方包括契丹族和漢族兩部分,在遼政權統治的二百多年裡,漢族和契丹族之間文化開始交融,在已出土的遼墓室中,可以對契丹人的生活進一步瞭解。

一、遼代墓室

對遼墓室的考古調查是從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的,現已經挖掘近三百座遼墓室,主要分佈在內蒙古、遼寧、山西和河北等地區,根據對墓室內勘測及研究,結合現存的史料,更具體的反應當時契丹族人民的生活。

然而,遼的統治時期不長,相關記載不夠詳實,早期的遼和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遼已經出現很大差別,而且在遼政權的統治下不僅有契丹族還有很大數量的漢族人,契丹族與漢族的墓室也有很大區別。

1、早期遼代墓室

早期的遼墓是指穆宗應歷八年到聖宗太平十一年期間。現在出土的早期遼墓多為單墓室,雙人墓室較少,

但一些貴族中也出現雙人墓,最具代表性的是駙馬衛國王公墓(赤峰應歷九年時),整個墓呈方形,前後兩室,左右三個小室。

透過遼代墓室壁畫看契丹文化,契丹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墓室的墓道和門及前後兩室的兩壁上有少量彩色壁畫,壁畫內容為男性侍從,女性奴婢,彩色祥雲,各色花卉,以及日月星辰等,主室用柏木板圍住。陪葬品特別豐富,雞冠壺是最具代表性的物品。

早期遼墓中會有很多馬具,這與契丹族的遊牧生活息息相關。在衛國王公墓中的陪葬品中還出現大量的鎏金銀器,絲織物品等許多具有唐代特色的物品。陳國公主墓也是早期遼墓,隨葬品的數量驚人,不僅包括契丹族特色的馬具、金銀製品、玉器等,還有大量中原地區的瓷器及西亞的珍品。

陳國公主是遼景宗的孫女,十六歲嫁給自己的舅舅,經科技分析,陳國公主死亡時剛年滿十八歲,丈夫先於她兩年去世,兩人合葬在一起,均帶有黃金面具。

同時期的漢族墓室中均有壁畫,並多保留唐朝的風格,

缺少契丹族的特色,多是方形或圓形墓,墓壁上的彩色壁畫一般是人物故事圖,起裝飾作用。墓室內的建築物複雜,隨葬品以瓷器為主,帶有契丹族特色的物品十分罕見。

2、中期遼代墓室

中期的遼墓指興宗重熙時期。現出土的中期遼墓有河北秦晉大長公主墓(重熙十四年時期)、晉國夫人蕭氏墓(重熙七年時期)等。墓室的設置及隨葬物品和早期的遼墓大致相同,不同點在於在隨葬品中出現黃釉瓷器,雞冠壺的樣式較早期不同。

透過遼代墓室壁畫看契丹文化,契丹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並且,墓內的壁畫增多,出現帶有宋代特色的建築物,有些墓室中還出現廊柱、斗栱壁畫,這些都是頗有漢族色彩。同時期的漢人墓中,牆壁上出現的雕刻的桌椅等物品,裝飾品出現新的樣式。

3、晚期遼代墓室

晚期的遼墓指道宗清寧元年到遼滅亡期間。現出土的晚期遼墓有代表性的如察右前旗豪欠營遼墓等,最大的變化是墓中隨葬品中景德鎮陶瓷的數量顯著增加,而且馬具開始簡化,武器沒有出現其中,雞冠壺也不復存在。

主墓室有一年四季的山水圖,不止在主墓室出現壁畫,在棺槨的內測也出現大量壁畫,主要描繪各種生活場景,墓道兩側刻畫出行的隊伍,在早期沒有出現出行圖。

墓門上畫門神,其他墓室牆壁上刻畫男女侍從,人物畫像皆著契丹族傳統服飾

,男人戴展角等頭飾,穿圓領長袍,窄袖,布料花紋簡單,顏色普遍偏暗,女人會梳髮髻,並用黃色條布包裹,上身著短衫,下身穿裙。

透過遼代墓室壁畫看契丹文化,契丹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因為契丹族領地偏北,極為寒冷,所以衣袍多為貂皮或狐皮等,也有帶有北宋墓中出現的宴飲作樂場景。墓主戴銅製面具,棺槨與棺床搭配。

最為特殊的一點的,晚期遼墓中的壁畫出現出行圖和歸來圖,歷史上墓室中出行圖出現的次數較多,但歸來圖出現不多,遼後期,這種兩種壁畫同事出現的現象似乎成為一種流行。而且繪製的壁畫十分精美,整體構圖嚴謹,色彩鮮豔,人物刻畫形象逼真,整個壁畫十分恢弘壯麗。

同時期的漢人墓現發現較多,墓主多是達官顯貴,建設風格與北宋時期類似,隨葬品以陶器為主和少量的瓷器,比較有代表性的漢墓有內蒙古寧城尚墓以及遼中京城外的一批漢族小型墓室等。

二、契丹人生活方式

遼墓中的壁畫就是一種古老的影片,反映當時契丹族人們的真實生活。通過對比早期遼墓與後期遼墓中的壁畫形態、風格、佈局等方面可以總結出契丹人生活的

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的發展歷程。

1、經濟方面

早期遼墓中壁畫較少,保存下來的壁畫中多以馬具等相關,遼是由遊牧民族建立,王朝建立以後也是一遊牧生活為主。春季時,畜養牛、馬等牲口,四處放牧,冬季時,天氣寒冷,人們就回到家鄉過冬,各種牲口是契丹人民主要的經濟來源。

透過遼代墓室壁畫看契丹文化,契丹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遼初期,宋朝對遼持防禦態度,沒有官方的外交,但允許兩國邊境的貿易往來,但多是掠奪式經濟,導致初期的遼經濟大戰緩慢。澶淵之盟之後,兩國關係緩和,雙方都秉持友好的態度,遼的手工業、農業、畜牧業等發展迅速,提高國家的經濟水平。

晚期遼墓的壁畫中有墓主人夫婦“開芳齋”的情景和孝悌義婦等故事,人物的服飾和隨葬品都和北宋時期的壁畫相似,說明隨著契丹族與漢人的交流不斷頻繁,經濟逐漸多元化,促進經濟的發展。

2、政治方面

遼建立初期,統治者學習各國的統治方法,制定了適應自己政權的治國方針,最鮮明的特點是“因俗而治”。遼朝幅員遼闊,百姓民族各異,主要由契丹族和漢族組成,

國制治契丹、漢制治漢人,朝中官員有南北之分,北部官員為契丹貴族,負責管理契丹民族遊牧事宜,南部官員多為漢人,負責管理漢人各州縣賦稅、軍隊等方面。

透過遼代墓室壁畫看契丹文化,契丹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隨後遼的中央集權制度逐漸明顯,朝中設立中書省,

統治體系逐漸與其他國家相似,澶淵之盟後,遼宋關係緩和,遼與西夏結好,形成遼、宋、西夏三國鼎立的局面。

3、文化方面

據現有史料記載,契丹人最初沒有自己的文字,阿保機建立政權以後,為了方便對國家的統治,根據漢字創造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兩種文字。

在遼墓的壁畫中和隨葬的陶器上都有雕刻契丹文字,由於讀起來晦澀難懂,契丹文字只流行了幾百年便消失了,但它對西夏和女真文字的形成有顯著的影響。

契丹族在教育方面十分重視,實行設學養士及科舉制度選取有才之士。契丹人的詩詞方面造詣很高,既有氣勢磅礴也有清新優美,契丹族是一個十分進去開放的民族,與中原和西方的密切交往締造了契丹王朝獨特的文化,除了詩詞還有繪畫方面,耶律倍(皇太子)擅長畫馬,是一個著名的畫家

透過遼代墓室壁畫看契丹文化,契丹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契丹人的文化是多元化的,不僅吸取各個國家的優點,也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方面,在中國歷史上是一顆璀璨的明星。

4、宗教信仰方面

最初遼奉行拜日,宋朝的詩詞中“歲寒拜日穹廬外,想見東南瑞氣升。”

,《遼史》中也有相關記載“天贊三年九月庚子‘拜日於跐林’”。除了拜日,契丹人還相信巫術,宋朝為契丹國母祝壽獻禮,契丹以禮相待“立竿長餘丈,以石環之,上掛羊頭、胃、足,又殺一犬,以杖柱之,巫誦祝詞,以牛糞灑從者”

當時的巫術橫行,百姓多受荼毒。《遼史》中的記載,在遼建立初期,佛教和道教隨漢人進入契丹人的生活,當時契丹人中信奉巫術、崇拜自然和信奉佛教、道教的人共存的

五代後期,契丹統治者提倡佛教和道教,“契丹主凡欲自立時,求僧道之有名稱者加以爵位。”,並修建許多寺院和道館。

三、總結

契丹人又被稱為消失的後裔,自從金滅遼以後,上百萬的契丹人民消失不見,考古學家給出很多推測,最能被人接受的是,契丹人在政權被滅之後,

選擇加入周圍的部落,逐漸被其他民族稀釋。

透過遼代墓室壁畫看契丹文化,契丹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契丹人在歷史上曾統治二百餘年的時間,也帶領國家逐步走向穩定發展的方向,疆土極為廣闊。遼朝本就是多民族國家,隨著契丹族與漢人長期生活,在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宗教信仰、經濟政治等多方面都出現多元化。

契丹人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有著強烈的時代特徵,雖然文獻記載不是特別豐富,但契丹人民的對中國發展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現代社會中,契丹人民的神秘仍然引得國內外許多學者前來探索。

參考文獻

【1】東漢到遼金墓葬特徵

【2】中國工藝美術

【3】《遼史》

【4】《中國古代墓室壁畫之--遼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