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泰基金盛希泰談窪地紅利


洪泰基金盛希泰談窪地紅利

今年11月恰逢洪泰基金的成立5週年,新經濟之王大會請到了洪泰基金創始人、洪泰集團董事長盛希泰發表主題演講。

盛希泰認為,由於中國難以比擬的市場規模,消費者仍有大量的未被滿足的需求,尤其是下沉市場,這將是為來中國投資人和創業者的巨大機會點。同時,中國的To B大時代已經開始,他預判“下一代會出現一堆非常偉大的To B公司”。(注:to B全稱是To Business即對商家(泛指企業)的產品)

第一,在中國目前的場景下,我們有巨大的市場規模,有14億人口,這個人口還是經過過去40年富起來的人口。這和印度不同,印度大部分人還很窮。中國目前整體上的消費是升級了;

第二,移動互聯網的滲透剛剛開始,移動支付是美國的100多倍,移動支付僅僅是其中一個例子而已,移動互聯網是中華民族在過去1000年,首次在技術上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第三,我們有太多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我叫它窪地紅利。只要有需求,就有希望,有需求,就有未來;

第四,中國人對成功的強大欲望。

這幾個因素的疊加,包括中國上半年每天新註冊工商企業1.94萬家,這個數據很不可思議。中國目前的企業法人3500萬,這個數據超過了歐洲大部分國家的人口。我們經常講中國上市的To B公司很少,而美國上市To B公司中1000億市值以上7家,100億以上的28家,中國的To B上市公司100億美金以上的只有兩家。但我認為不用著急,中國有一天會追上的。為什麼呢?微軟是全球最大的To B公司,為什麼微軟在美國?因為美國的技術革命走在前邊,中國的技術從來沒有走在前邊,憑什麼出現一個平臺企業讓世界享用呢?不可能。

但今天有可能。

第一,今天有移動互聯網的滲透。

第二,以華為為代表的技術企業的出現,華為只是其中的代表而已。

這使得中國在下一代會出現一堆非常偉大的To B公司,再加上3500萬企業的龐大市場,我認為付費的意願、付費的能力根本不是問題。

佐證我的觀點的是,今年中國獨角獸的數量超過了美國,其中To B獨角獸的數量超過了美國,這是歷史的第一次。我們是學習能力非常強大的民族,總而言之我們要跳出自己的圈層,以正能量看待這個世界,把握有利因素,一定會成功。

To B相關內容

在美國的資本市場,To B已經是一個很熱的投資領域,近年歐美的To B上市公司,已經創造了超過7000億美元的市值。如果再算上被高價併購的公司,輕鬆創出一個超萬億美金市值的新市場。

這對SaaS來說,多少會有些草根逆襲的色彩。

以往歐美資本市場IT和軟件領域,主要被兩大類公司所佔有:一類是傳統的IT巨頭,如IBM、微軟、Oracle、SAP等;另一類是有核心技術和IP的技術壟斷型公司,比如谷歌、高通等。

而SaaS類To B公司,它們既沒有悠久的歷史和龐大的規模、也不靠獨有技術和IP,就能迅速滲透傳統軟件市場。其估值和市盈率被不斷放大,說明資本市場更加看好其未來增長和盈利能力。

SaaS生意離不開VC,從投資效率角度,它們更看好To B投資回報率。

用To C做對比,如Uber目前的市值約500多億美金,但其IPO之前已經燒掉了將近200億;又如剛剛IPO未果的Wework,如按最終估值120億美金的話,燒掉的資金都不止這個數。

再看新近IPO的兩個To B公司Slack和Zoom:Slack的8億美金還沒有花完,IPO市值超過了150億;而市值200億的Zoom,IPO之前只燒掉一個多億。

最後回到SaaS本身,To B的商業崛起全憑其優良的成本-收益模式。憑藉趨低的邊際成本和相對高的市場定價,再加上一個非常好的收入模式(沙漏模型),經營好一家To B公司,無異於有了一座礦。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To B都是個自帶優良商業基因的好生意。

然而,隨SaaS市場的形成,投資美國SaaS公司也變得越來越貴,SaaS公司本身的增速和毛利率也開始放緩和放平,資本開始尋找新的SaaS價值窪地。

這種情況下,自帶“市場、技術和智力資源”的中國,無疑是To B另一個潛在的巨大新興市場,中國To B機會來了。

七、八年的時間過去,美國的SaaS已經完成了第一個行業發展週期;而國內卻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To B公司IPO或者被巨頭收購。

這反差未免有點兒大,也令人感到十分費解。

於是,“慢”就成了形容To B發展的代名詞。溫水煮青蛙般的To B創業,使被寄予極大財富希望的To B,成了互聯網最“喪”的一個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