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電池產業渡劫:立足大市場 謀求高質量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楊虹

日前,第七屆中國(常州·金壇)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ABEC 2019)開幕,本屆論壇由ABEC(電池“達沃斯”)組委會、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主辦,江蘇省金壇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出席嘉賓共議後補貼時代下,新能源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技術迭代: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鋰電池技術加速商業化,正在向著成本與性能平衡的方向發展,而除了鋰電池技術的升級,在技術迭代日益加速的當下,燃料電池、固態電池、石墨烯電池、空氣電池等多種電池技術路線百花齊放,誰將是下一代電池王者?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技術專家梅武認為,我國原油的70%以上的原油依賴進口,且進口比例逐年加大,2025年預計達80%。因此,未來需構建新能源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終端體系。在梅武看來,能源是由高碳、到低碳、到零碳發展,發展氫能正符合能源發展趨勢。

明天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王朝雲也表示,近年來,全球燃料電池出貨量增長明顯,今年預計超650MW;國內燃料電池汽車2019年1~10月產量已達1391輛,比上年同期增長8.2倍,預計2019年燃料電池出貨量累計將達70MW。加氫站方面,至今全國已建成加氫站49座,其中,今年前10月國內新增加氫站18座,數量已超過2018年全年。預計今年全球加氫站數約422座。

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俞會根則比較看好固態電池,他表示,全固態鋰電池是兼顧高能量和高安全的策略,雖然目前固態電池還存在完全阻止鋰枝晶穿刺的聚合物複合固態電解質膜尚未突破、固態電解質層與電極層界面電阻較大、鋰沉積位點及形貌不易控制、高速高效率全固態電池的製造工藝和裝備尚不成熟、純金屬鋰電極存在較大體積變化等問題,但這些問題有可能在3年之內找到解決方案,5年之內實現小試,8年之內進入大規模應用。

“電池技術商業化發展迅速,新體系電池、安全技術、快充技術、關鍵材料、高效集成、先進算法等成為核心焦點。”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總結說,“未來新能源汽車是主流,電動化是必然趨勢,但不是隻有電動化代表新能源,未來的5到10年,可能是多元供給的能源結構,燃料電池、純電動、混合動力、插電混動,將是完整的新能源的組合。”

政策接續:促消費是主基調

在政策方面,超大的汽車消費規模、嚴峻的能源安全態勢與巨大的環境保護壓力,共同決定了中國必須走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道路,同時特別需要通過政府整合全行業的力量進行推廣。

自2008年起,我國已開始在有關稅費、財政補貼和其它利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上針對車企和消費者給予支持,持續深化政策並作出創新,構建了由上而下的思維激勵政策體系。

今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力度最大的一年,國補降低50%以上,地補則提前一年歸零,補貼開始褪魅,產業高估值泡沫也開始退散。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受政策變動影響依然很大,而“雙積分”、汽車促消費等接續政策的效果還未顯現,業界對於政策穩定的呼聲高漲。

有消息稱,目前相關部門正在考慮針對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節出臺刺激政策,以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發展。

市場開放:外資來襲自主承壓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量已雙雙連續4年蟬聯全球第一,再加上11月初國務院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提出優化汽車外資政策,並要求各地區保障內外資汽車製造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享受同等市場準入待遇。

對於外資新能源企業來說,有了利好政策的加碼,中國這一大市場絕對是必爭之地。外資車企在華佈局已開始落地,日韓動力電池企業也正在捲土重來,自主新能源品牌在未來的市場爭奪賽中,何以制勝?

“中國的汽車市場,對外開放正進一步擴大,外資在華佈局來勢洶洶,國內第一梯隊的企業全球化擴張也頻頻出手。”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達沃斯”組委會秘書長於清教在論壇上表示,“二三線品牌多數開始沉寂,但也有部分企業開始奮力衝刺,謀求躍進第一梯隊。”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鋰電池事業群深圳研發中心副總監江文鋒認為,低補貼強度下,對企業產品的競爭力、企業的生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鋰電池的性能已經能夠支撐各種動力應用場景下的需求。各種應用全面開花,競爭進入白熱化。同時,動力電池完整的研發生產產業鏈長,涉及多學科交叉,未來動力電池的競爭是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競爭。

(小標題)企業渡劫:“剩者”即“勝者”

2019年以來,事故頻發、續航虛高、新能源汽車和電池殘值過低等嚴重影響著消費市場的信心,再加上補貼縮減、外資入華等因素帶來的壓力,產業洗牌加速,多數企業面臨“成本高、價格降、需求降、融資難、回款難”等重重“劫難”。

“動力電池行業投資熱度正隨著車市的低迷開始降溫、擴產日趨理性,市場新一輪深度洗牌開啟。”於清教表示,“據我瞭解,目前在我國動力電池方面,留存的生產企業大約有80家,其中能真正實現裝機量的也就一半左右,並且TOP 10企業佔據著8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國內一些動力電池企業為了活下來開始重新迴歸3C電池領域或轉向儲能行業,跨界而來的上市公司或收縮投資或直接回歸主業。”

在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威喬看來,雖然20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失速,但是從政府的長期規劃目標並未改變,因此預期2020年以後,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維持向好發展。隨著大量的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考慮到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據預測2020年我國動力蓄電池回收量約20萬噸,2022年將突破30萬噸。

“為實現節油減排目標,車企採取雙重戰略,預計今後一段時期內汽車動力總成變化趨勢是:2019年傳統內燃機汽車仍是主流,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HEV、EV)將逐漸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梁銳認為,“全球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趨勢非常樂觀,2025年約11%的車輛為節能汽車(HEV)。”

“總體來看,業界對於新能源電池行業的輿論、風向和信心依舊樂觀,行業景氣度仍將在調整中螺旋式上升,一個新興產業技術和市場的進步與突破,產品迭代與提升,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在日益呈現!”電池“達沃斯”組委會副秘書長耿茜茜表示,在新能源電池行業發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會經歷種種“成長的煩惱”,只有“堅定信心推進高質量發展”才是王道。

“剩者”即“勝者”,成功挺過新能源汽車發展過渡調整期的企業,將有望分享市場大發展帶來的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