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打我女儿,110带我走,120来接你。”爸爸的冲动下藏着深意

3岁到6岁左右的孩子,是已经脱离父母的怀抱,进入幼儿园的小集体生活了,尽管家长心里有多么不舍,也得遵从大众化的模式。

敢打我女儿,110带我走,120来接你。”爸爸的冲动下藏着深意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老师和家长各有看法

老师说:

这么大的孩子太难管理了,有的刚开吃喝拉撒全不会,也不会听话,老师有的时候也会被气得方寸大乱。

其实,我宁愿带大点的孩子,也不愿意带这么小孩子的班级,不但孩子不好管理,家长都当我们是白天八九个小时的不离身的保姆。

对于这么大的孩子,不但要安抚孩子的情绪,有的时候,还得安抚家长的焦虑,真心累,遇上不可理喻的家长,还要受冤枉气。太累。

曾经做过幼儿园的后勤园长,站在老师的立场,也确实理解老师的不容易,新入园的孩子,不只有不会吃饭穿衣的。甚至还有带着尿不湿来入园的。午睡的时候有想找妈妈的、有想找玩偶的、还有认床的等等,总之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而且刚开始基本就是哭声一片,此起彼伏。就像“打地鼠”游戏。

敢打我女儿,110带我走,120来接你。”爸爸的冲动下藏着深意

家长说:

老师很不负责任,今天给孩子喝水少了,而且孩子放学的时候,我没有看到孩子穿马甲,天冷了,不知道帮孩子加衣服。

最近孩子越来越胆小,不知道学校老师会不会体罚孩子,真的很担心,希望幼儿园能有一个全程开放的监控装置,好让家长安心。

孩子回家说,老师今天批评她了,觉得老师有点过了,那只是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应该先找家长沟通,再来解决。

其实,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这些担忧也会有,心里也会有对老师的些许抱怨,但是,幸运的是,觉得遇见的老师都还挺不错,虽然偶有批评或者疏忽,都在能理解的范围内。

但是,今天在网上看到的这则消息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有一位刘先生照常送女儿去幼儿园,但是因为觉得孩子情绪不好,所以没有立马离开,而是观看了学校监控,这一看崩溃了。

敢打我女儿,110带我走,120来接你。”爸爸的冲动下藏着深意

不是所有的校园体罚都能被冠以“爱之深责之切”

在这个消息中,老师用围兜蒙住孩子的头后猛力摇晃,还扇了孩子的脸,刘先生看得火冒三丈,冲进教室打了老师一巴掌,抢过孩子就出去了。之后家长又看了监控,发现老师曾用白色棍子打过孩子,刘先生又冲回去踹老师,被其他人拉开了。被打女老师也自知理亏,一点反抗都没有。

对此网络上一片声讨,觉得家长大题小做的也有,觉得老师过分的也不少。但是我想说,如果是我,面对那一刹那的情景,也会如同护小鸡的鸡妈妈一样冲上去。

目前警方正在处理,据悉男家长拘留7天罚款200元,老师拘留12天罚款500元。而园方负责人回应将开除该老师。

有人说:“这是因为爱之切责之深……”

但是,真的并不是学校体罚就拿“爱之切责之深”做借口,这个老师虽然可能也有自己的原因,但是这样的惩罚很明显是一种冲动,失去控制的发泄,恐怕还会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心心理伤害。

爸爸之所以冲进去就是一种本能的爱。虽然有冲动,但这也是大多数父母的一种本能反应,一种本能的“护犊”之情。

敢打我女儿,110带我走,120来接你。”爸爸的冲动下藏着深意

避免孩子被过当体罚,家长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接孩子放学后,抽空陪孩子一会

很多家长都是觉得自己很忙碌,接完孩子往家一放,该忙碌还忙碌,有的甚至丝毫不记得孩子回来好像情绪不对,和往常不一样。有的时候,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造成不可磨灭的遗憾。

曾经送大宝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经历过一次,孩子送幼儿园后,就对刚开始接待的那位老师特别粘,好像就是孩子觉得妈妈把他交给了这位老师,只有这里最安全,以至于当时的主班老师嫉妒。

当那位老师休假的时候,大宝就容易哭,主班老师就搬了一把凳子,把大宝放在那个老师的照片前,

“你不是喜欢她吗?那你就看着她照片就行,反正其他老师你不喜欢……”

当陪伴大宝的过程中,发现这件事后,就去和老师沟通了,老师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道歉了,但还是因为不放心,给孩子换班了,最后证明,那个老师在很多孩子的事上,有这种不太靠谱的行为。

2、让孩子和家人分享学校的美好

有的家长可能是急性子,更容易急于求成,直接跑去问孩子,老师好不好啊?老师对你好不好啊!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静下心来,和孩子聊天,聊一聊开心的事,比如给爸爸妈妈或者家人分享在幼儿园有趣的事。孩子兴高采烈,口若悬河,就相对还好,但是,有的时候,会发现孩子会有躲躲闪闪,不敢提及,家长就要多加留心。

3、适当的时候,和老师沟通

孩子无论进入幼儿园也好,还是小学也好,进入学校后,都不是家长责任的转交,角色依旧如此,父母还是父母,老师还是老师。只有互相沟通,互通有无,才能更好的家园共育。

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要注意场合,更要注意一个限度,老师需要管理的不是一个孩子,需要沟通的也不是一个家长。适当的时候沟通一下,不但是为了教育孩子,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老师。

敢打我女儿,110带我走,120来接你。”爸爸的冲动下藏着深意

​点儿妈妈觉得,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大多数老师都是为了孩子好,也能理解,适当的批评都在接受范围之内,但是,过当或者没有理智的责罚,作为妈妈,真心也接受不了。只是会选择的方法不同。作为我们家长来说,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但要懂得分辨,“过度责罚”或者侮辱性责罚要直接说"NO"。

希望家园共育能成为一种更好的模式,而不是一句口号。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点儿妈妈,是一个二胎妈妈,左手执笔,右手育娃。用学习和思考的态度,努力走在做一个好妈妈的路上,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