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房"與"無房"差別很大,現在不買,未來差別會更大嗎?

要說現在該不該買房,很多人的觀點都是一邊倒,大家都一致認為買房是件不能等的事情,因為越等房價越高,越等就會越買不起。縱觀過去10年房價走勢來看,終究是以一個"漲"字貫穿始終,而在這個大漲的趨勢裡,及時抓準時機的人群已經實現財富翻倍增值,正在享受著一輩子努力工作都難以賺來的美好生活,而過去邊努力工作、邊等待房價回落的人們,現在分兩種狀態,要不然就是高負債買房,成為不折不扣的房奴,要不然就是完全買不起,得過且過。

過去

社會在改變,經濟在發展,10年前一個三線小城市的房價1千每平米,10年後上漲到1萬每平米,高10倍的增長不得不讓人感慨萬千。不過,行業發展變化具有雙面性,它可以是增長式發展,也可以是下降式變化。比方說過去10年"有房"與"無房"差別很大,反饋到具體財富上來看,一套房大概就是上百萬的差距,那麼現在還不買房,未來差別會更大嗎?

有人說,再過10年,差距會一目瞭然!因為從短期內來看,買房會成為房奴,會承擔巨大經濟壓力,而無房族租房居住相對生活會更小、更加輕鬆,消費上也不用畏首畏尾,但是10年後房奴的房貸就償還了大概一半,20-30年就完全還清,這個時候就能安心退休的大好時光,而無房族卻依然需要拿錢住房居住,基本還是一無所有。所以說房奴是先消費後享受,而無房族一輩子都是漂泊不定。

過去

從成家立業角度來看,上述的"有房"與"無房"之間確實差距會越來越大,但是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和分析事物,10年前我國樓市是處在何種階段?通俗來說是搶著買房的階段,是遍地剛需的階段,當老百姓被高房價追著跑的時候,大部分人選擇迎難而上,儘早入坑,本著長痛不如短痛的理念,而選擇一旁觀望的畢竟只是少數而已。

在我國獨有的高房價追著買的樓市行情下,人均住房面積是突飛猛漲,發達國家上百年時間房價上漲的過程,我們國家只用了10年就已經完成。而同時我們得到了什麼樣的結果呢?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曾表示,根據學術界研究分析,中國新建和再建的商品房數量就足以滿足幾億人口居住,如果把再建、已建、已售和空置等住房數量整體算在一起,容納14億人口居住完全沒有問題。

過去

所以在很長時間裡房地產建設是以趨利為主,房價越漲、越高,開發商拿地就會更加瘋狂,炒房客數量就會持續增多,地方城市就會對土地財政更加依賴,殊不知我們已經把下面幾代人的房子都蓋好了。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人均1.1套房,這個數據還在動態上漲,未來每個家庭的下一代都有幾套房可以繼承,都想賣房套現,那麼誰會來買?

企業家大佬馬雲說過未來"房價如蔥"理論,玻璃大王曹德旺點破說高房價如"皇帝的新裝"只是沒人拆穿!由此可見,當今房地產市場的糟糕現狀遠比我們所理解的要嚴重的多。這也是為何國家在極力推進改革樓市傳統格局的原因所在,提出房產租售同權、提出住房不炒、提出房產稅立法。

過去

筆者認為,力足以國家引導的樓市發展走向分析、參考企業家們的觀點來預判,現在不買房,未來差別不會太大,相反差距會進一步縮小,因為社會發展到今天對於基建大國來說,蓋房已不再是什麼技術難題,只要資金到位蓋一棟30層高的商品房就是10天半個月的事情而已。而在家家都有房,人人都有房的時代,房子不再是稀缺資產,而是人人都想要拋售的過剩資產。

喜歡作者的朋友記得點贊、分享、關注哦,感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