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談讀書要注重能力的培養……

首先,

李澤厚是我國當代著名的美學家,他之所以能在美學領域獨樹一幟,關鍵就在於他在讀書時特別重視能力的培養。

李澤厚認為,讀書學習有兩個方面,除了學習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知識不過是材料,培養能力比積累知識更為重要。所謂能力,一是判斷的能力,例如一本書,一個觀點,能夠判斷它正確與否,有無價值,以定取捨;二是選擇的能力,例如一大堆書,選出哪些是自己最需要的,哪些是大致翻翻便可的。這是因為書的價值往往大有不同,有的書嚐嚐味就可以了,有的要細細咀嚼,有的要快讀,有的要慢慢消化,有的大可不必從頭到尾去讀,有的則甚至要讀十幾遍。即使看小說,也要有目的、有系統、有限制地看,只看那些值得一看的小說。比如看俄國小說,從普希金到高爾基,讀那些名著,讀完了,再讀一兩本《俄國文學史》。這樣,將具體材料和歷史的線索結合起來,就組建起了自己對俄國文學的認識結構。這也就是說,讀書時一定要善於把所學到的知識組織起來,納入自己的智能結構之中。即便是讀某一本書,也同樣面臨選擇的問題,即閱讀時不必逐字逐句弄懂弄通,而要儘快抓住書裡面最主要的東西,獲得總體的印象。這樣做,不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提高單位時間的閱讀效果,而且能夠切實把握讀物的精髓。

李澤厚還認為,要提高能力,知識應該廣博一點,知識領域應該寬泛一點。他原先是學哲學的,但文史哲三方面的書他都看。上午讀柏拉圖,下午讀別林斯基,別人認為沒有聯繫,可他只是根據自己的計劃去讀。搞哲學研究為什麼還要讀文史方面的書?他說,搞哲學的缺點是“空”,不聯繫實際問題,抽象概念比較多,而好處是站得比較高;搞歷史的弱點是“狹”,好處是鑽得比較深,往往對某一點搞得很深,但對其他方面總以為和自己無關,因而不感興趣;搞文學的缺點是“淺”,缺乏深度,但好處是比較博雜,興趣廣泛。因此只有廣泛涉獵,才能兼收眾長,並觸類旁通,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他還特別強調學習歷史是文科的基礎,研究某一問題時,最好先讀一兩本歷史書。這是因為歷史揭示出一個事物存在的原因,從而幫助我們去分析它的現在和將來。總之,讀書學習時不能搞狹隘的功利主義,而要從提高整個知識結構、整個文化素養去考慮。如果自己的知識面太狹窄,那麼分析、綜合、選擇、判斷等各種能力都必然會受到影響和限制。

另外,李澤厚先生認為,除了讀書要淵博之外,還要讀得精。然而怎樣才能做到既博又精呢?著名美學家李澤厚的辦法是,通過泛覽達到博,在泛覽的基礎上挑幾本精深的書來讀,達到精。他上中學時,書看得相當雜,最愛讀的是文學作品,對魯迅、謝冰心的作品尤其感興趣。但這並不妨礙他對自然科學的愛好,中學每次數理化考試,他的成績常常是第一名。但是,僅僅這樣廣泛的涉獵,還不足以使人成才。於是,他又找來一些與自己研究方向有關的內容精深的書籍,認真研讀。他從馬列主義著作中學到了研究問題的立場和方法,從黑格爾的著作中學到了深刻的思考方式,魯迅著作更使他得到了莫大教益,對於他研究美學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李澤厚有體會地說:“這類書不用多,挑幾本精讀,讀了以後頂許多書。正如培根所說,有的書要細嚼,有的書要快讀,有的書只要嚐嚐味就可以了。”李澤厚的讀書方法,對處理博與精的關係頗有幫助。博覽與精讀是辯證的統一,博是精的基礎,精能為博創造條件;博離開了精,就會變成雜,精離開了博就會變成孤。掌握這個辯證法,是讀書的高級境界。

李澤厚,著名哲學家,湖南長沙人,生於1930年6月,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兼任中華全國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

李澤厚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哲學、美學研究,成名於五十年代美學問題論戰,以重實踐、尚“人化”的“客觀性與社會性相統一”的美學觀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澤厚不斷拓展其學術論域,促引思想界在啟蒙的 路徑上艱辛前行,著書立說,從者甚眾,人稱“青年導師”。九十年代,李澤厚客居美國,出版了《論語今讀》、《世紀新夢》等著作,對中國未來的社會建構給予沉甸甸的人文關懷。他提出的“主體性實踐哲學”、“心理積澱說”、“情感本體”、“偶然性(命運)”、“後馬克思主義”、“儒學四期說”等觀點對中國80、90年代文化造成了很大影響。

主要著作

大陸版

《門外集》,長江文藝出版社,1957年12月。

《康有為譚嗣同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8月。

《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分精裝本和平裝本。

《美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分精裝本和平裝本,1980年7月。

《美的歷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分精裝本和平裝本。

《美的歷程》,“美學叢書”一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11月,開本787×960毫米1/32。

《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修訂本)》,人民出版社,1985年,分精裝本和平裝本。

《李澤厚哲學美學文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分精裝本和簡裝本,1985年3月。

《走我自己的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5年。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1987年。

《華夏美學》,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7年。

《李澤厚集》,“開放叢書·中青年學者文庫”一種,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年12月。

《美學四講》,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年7月。

《美的歷程》,“美學叢書”一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11月,開本850×1168毫米1/32。

《李澤厚十年集》,四卷六冊,分精裝本和平裝本,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年1月。

《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再修訂本)》,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年1月,收入《李澤厚十年集》第二卷。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修訂本)》,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年1月,收入《李澤厚十年集》第三卷中冊。

《走我自己的路(增訂本)》,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年1月,收入《李澤厚十年集》第四卷。

《李澤厚學術文化隨筆》,“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文化隨筆大系”一種,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年4月。

《論語今讀(初稿)》,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10月。

《世紀新夢》,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10月。

《美學四講》(“三聯精選文庫·第三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11月。

《美學三書》,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中國思想史論》,上中下卷,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李澤厚哲學文存》,上下卷,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己卯五說》,中國電影出版社,1999年12月。

《探尋語碎》,“學苑英華叢書”一種,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1月。

《美的歷程(插圖珍藏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開本889×1094毫米1/32。

《美的歷程(插圖珍藏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美學四講(插圖珍藏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華夏美學(插圖珍藏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美的歷程(修訂插圖本)》,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3月。

《華夏美學(修訂插圖本)》,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11月。

《美學四講(修訂插圖本)》,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11月。

《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2001年對話錄》,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

《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2001年對話錄(修訂本)》,華夏出版社,2002年2月。

《歷史本體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2月。

《美學舊作集》,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5月。

《美的歷程(修訂彩圖本)》,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10月。

《華夏美學(修訂彩圖本)》,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10月。

《美學四講(修訂彩圖本)》,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10月。

《走我自己的路(對談集)》,中國盲文出版社,2002年11月,有盲文版。

《走我自己的路(雜著集)》,中國盲文出版社,2002年11月2,有盲文版。

《歷史本體論·己卯五說》,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5月。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5月。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5月版。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5月。

《美學三書》,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10月。

《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第三次修訂)》,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論語今讀(初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3月。

《美學四講》,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中國文庫”,分精裝本與平裝本,2004年3月。

《自然說話》(與呂澎、趙士林、易丹、舒群、肖全對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

《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1月。

《歷史本體論·己卯五說(增定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李澤厚近年答問錄(2004至2006)》,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612月。

《論語今讀》,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7年3月版。

《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三十週年修訂第六版)》, 精裝,“李澤厚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07年8月。

《美的歷程》(彩圖本),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2008年3月。

《新版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2008年5月。

《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2008年5月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華夏美學·美學四講(增訂本)》、《論語今讀》、《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歷史本體論·己卯五說(增訂本)》、《雜著集》,精裝,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李澤厚集”,2008年5、6月。

《美的歷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精裝,“李澤厚集”,2009年7月。

《李澤厚集》(盒裝十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精裝,2009年7月。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北京三聯書店出版,“中國文庫”第三輯,分精裝本與平裝本,2009年9月。

《倫理學綱要》,人民日報出版社,“人民日報名家談系列·中華文化復興方陣”,2010年1月。

《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增補本)》,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2010年1月。

《美的歷程》,人民文學出版社,“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2010年10月。

《論語今讀》、《美的歷程》、《學生三書》(收傅雷《傅雷家書》、馮友蘭《中國哲學簡

史》、李澤厚《美的歷程》),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語文新課標深閱讀叢

書”,2010年6月。

《哲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分精裝本和平裝本,2011年1月。

《該中國哲學登場了?--2010年李澤厚答問錄》(李澤厚、劉緒源),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11年5月30日。

《李澤厚論教育•人生•美--獻給中小學教師》(楊斌編),“大夏書系”,華東師範大學出版,2011年10月1日。

《歷程·簡史(擁抱傳統文化)》(收李澤厚《美的歷程》、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語文新課標深閱讀叢書”,2012年6月。

《中國哲學如何登場?--2011年李澤厚答問錄》(李澤厚、劉緒源),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12年6月。

《說文化心理》(李澤厚舊說四種),精裝,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12年6月。

《說巫史傳統》(李澤厚舊說四種),精裝,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12年6月。

《說西體中用》(李澤厚舊說四種),精裝,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12年6月。

《說儒學四期》(李澤厚舊說四種),精裝,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12年6月。

港臺版(部分)

《美的歷程》,臺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

《華夏美學》,香港三聯書店,1988年

《華夏美學》,臺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12月

《美學四講》,香港三聯書店,1989年

《當代思潮與中國智慧》,臺灣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風雲思潮叢書”。

《美學·哲思·人》,臺灣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風雲思潮叢書”。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修訂本),臺灣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風雲思潮叢書”。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修訂本),臺灣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風雲思潮叢書”。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修訂本),臺灣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風雲思潮叢書”。

《走我自己的路(增訂本)》,臺灣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風雲思潮叢書”。

《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第三次修訂)》,臺灣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風雲思潮叢書”。

《我的哲學提綱》,臺灣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風雲思潮叢書”。

《李澤厚劉再復對話錄:告別革命--回望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國叢書”一種,香港天地圖有限公司, 1995年。

《李澤厚論著集》,十卷本,分精裝本和簡裝本,臺灣三民書局,1996年。

《美學論集(新訂本)》,分精裝本和簡裝本,臺灣三民書局,1996年版,收入《李澤厚論著集》第九卷

《走我自己的路(新訂本)》,分精裝本和簡裝本,臺灣三民書局,1996年,收入《李澤厚論著集》第十卷

《李澤厚劉再復對話錄:告別革命--回望二十世紀中國(第三版)》,“文學中國叢書”一種,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7年。

《論語今讀(初稿)》,“文學中國叢書”一種,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波齋新說》,“文學中國叢書”一種,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李澤厚劉再復對話錄:告別革命--回望二十世紀中國》,“麥田人文叢書”一種,臺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波齋新說》,臺灣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論語今讀(初稿)》,臺灣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歷史本體論》,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9月。

《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2001年對話錄(再修訂本)》,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李澤厚劉再復對話錄:告別革命--回望二十世紀中國(第五版)》,“文學中國叢書”,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4年3月。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二十一世紀文庫”一種,香港明報出版社,2006年9月。

《告別革命(第六版增補本)》,“文學中國叢書”,香港天地圖書圖書有限公司出版,2011年5月。

李澤厚談讀書要注重能力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