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公佈 我國經濟最新“家底”如何?

央廣網北京11月21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天(20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統計局在會上介紹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有關情況。普查結果顯示,近五年來,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市場主體大量增加,二三產業企業數量五年增長126.2%,新動能不斷壯大。

我國經濟規模大幅提高 營商環境不斷向好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對象是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主體大量增加。2018年末,全國共有從事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比2013年末,也就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時候增長100.7%,翻了一倍還多。其中,企業法人單位1857萬個,佔85.2%,比2013年末增長126.2%。產業活動單位2455萬個,增長88.3%;另外,全國共有個體經營戶6295.9萬個。

普查結果同時反映,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協調發展取得新進展。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介紹,第三產業的產業活動單位數量佔第二、三產業總數的比重達到80.3%,法人單位資產總計也達到81%,從單位數量、從業人員、資產、營業收入等多方面看,第三產業佔比均佔有很大優勢,作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實至名歸。

創新發展深入推進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

普查結果還反映,我國創新發展深入推進,新動能培育不斷壯大,具體表現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蓬勃發展。全國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企業法人有6.6萬個,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7.7%,比2013年增長了37.9%。鮮祖德介紹:“全國有11.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了新產品開發,比2013年增長了9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R&D經費支出比2013年增長55.7%,申請專利數量增長70.7%。”

從從業人員情況看,2018年末,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為38323.6萬人,增長7.6%。其中,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為17255.8萬人,下降10.4%;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為21067.7萬人,增長28.9%。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毛盛勇說,這“一降一升”說明兩個問題。毛盛勇表示:“第一,從製造業看,製造業規模效益在擴大,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在提升,包括技術在不斷提升,導致製造業的用工規模總體是下降的。第二,第三產業點多面廣,企業數量大量增加,第三產業越來越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

普查結果將成為2018年GDP初步核算數修訂依據

一般來說,當遇到經濟普查年份時,我國會根據經濟普查提供的更為全面和詳實的數據,對當年GDP初步核算數進行修訂。2018年是經濟普查年份,GDP會不會修訂?怎樣修訂?如何以此為契機推動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這些問題在發佈會上也有回應。

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說,我國將依規對2018年及歷史的GDP數據進行修訂。修訂原則一是看核算方法是否變了,如果變了,那GDP就需要修訂;第二是看數據來源有沒有變,如果有變化,也要修訂。李曉超表示:“國家統計局將依據經濟普查數據和相關部門資料按照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法對2018年GDP初步核算數進行修訂。按照目前的工作安排,我們近日將公佈2018年GDP數據的修訂結果。”

對於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進展,李曉超透露,今年以來各地公佈的GDP數據還是由各地核算出來的,但國家統計局已經對各地數據按照統一標準進行了試算,並藉此完善了統一核算實施方案、改進了統一核算方法、優化了統一核算組織模式,為全面實施統一核算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李曉超表示:“目前看,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即將在明年初正式實施。也就是說,明年大家所看到的全國GDP和各地GDP是我們統一核算出來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