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率決定你的未來階層

在買房的時候,請注意樓盤公開的一個指標,一個閃閃發光精神奕奕的——容積率!

為什麼容積率這麼神奇?它還能決定你的階層?

容積率,就是在你佔有的土地面積上,能蓋幾倍建築面積的指標。比如1㎡的土地,能蓋8㎡的房子,那麼容積率就是8.0,如果只能蓋0.5㎡,那容積率就是0.5。

它的公式是這樣的:容積率=總建築面積/總用地面積。

那麼,小區裡有哪些是不計入容率積範圍的呢?

  • 建築底層架空層。架空層不計入容積率,但佔用建築樓高,所以如果住宅一層是架空層的話,等於多送了一個公共空間,可以提供給入戶大堂空間或者日常休閒使用,也可做為物業的其他功能使用(比如信報箱、蜂巢等);但為什麼不是每個小區都會有架空層呢?原因是架空層雖然不佔容,卻對建築高度有影響,如果一個小區的建築容積率用不完,就可以拿2.8-3.6米來做架空層,否則的話一定會用兩套住宅塞滿一樓;
  • 轉換層、陽臺1/2面積、車庫、雜物間等半圍合結構不計容。置業顧問介紹戶型贈送的時候通常會說,陽臺我們送一半,就是因為陽臺只計1/2的容積率,另外一半不算建築面積;
  • 公共停車、園林、綠化、景觀小品等不計容。

由於容積率決定了可以蓋多少房子,所以容積率越高,可以蓋的房子就越密集,舒適度就越低。因此,容積率在根源上就決定了小區品質。

所以,容積率最重要的就是決定了可以做哪些建築類型:

  • 3.0-5.0,滿滿的高層:5.0不敢說沒有了,至少還是不多的;3.0-3.5的就太常見了,長沙遍地都是。你們熟悉的北辰三角洲、湘江世紀城,滿滿的建築,是不是很熟悉呢。
  • 2.5-3.5,洋房+高層:一般會做成高低配的建築,比如洋房+小高層+高層的多種組合,小區的天際線層次分明,建築間的視線遮擋更好處理;
  • 1.5-2.4,墅質洋房:這個區間的容積率,基本是別墅+洋房+小高層的組合,這樣的小區一般會隱藏在城市的某個景觀附近,既有高度的處理,又有疏密的結合,可以說是改善型住宅的標準容積率了;
  • 0.5-1.4,純別墅樓盤:妥妥的別墅小區,0.5容積率的小區,長沙只有一個綠城青竹湖;其他都是1.0左右;1.4的別墅小區需要搭配些洋房和高層才能把容積率用完。

另外,容積率是一塊土地的綜合指標,有的小區在設計的時候會做高低配,比如3.0容積率的,可以把一期的用地容積率做到3.8,二期的做成2.5,這樣就形成兩個品質的住宅(比如濱江新城的卓越中寰)。

一句話,容積率決定了建築密度,而建築密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小區品質。一些全是百米高層的小區,如果沒有品牌和物業的加持,10-20年之後一定是城市的墊底住宅,就跟今天的城中村一樣。

國家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已經停止批覆別墅用地,所以低密度住宅小區會越來越稀缺,別墅洋房的價值也會以稀為貴,今天能買入別墅洋房的,家裡不是有錢就是有礦,而他們現在的階層就足以讓你一生仰望了。

所以,容積率決定的,其實是你未來的階層,

對吧。

當然,一些超高密度的豪宅也是高端小區(比如運達中央廣場、華遠華中心、建發系、頤德公館之類的毫宅等),但那是個案,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

容積率決定你的未來階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