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不對口是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萌萌111996239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就業方向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確實會存在知識結構重建的問題,從某種角度上來看也確實存在教育資源浪費的嫌疑,但是由於本科階段本身就比較注重基礎知識,而且目前很多專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交叉,所以很多專業在就業時也有很大的選擇空間,也不能簡單地把這種現象看成是絕對的教育資源浪費。

從最終的就業情況來看,研究生在就業時往往都會選擇專業對口的就業方向,而本科生則有很多學生會選擇非本專業的就業崗位,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行業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之間的不匹配是導致就業不對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隨著教育資源的不斷豐富和發展,目前很多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都會比較注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比如管理類專業會注重計算機技術的培養,而傳統工科專業也逐漸重視學生管理知識的教育,這種變化趨勢不僅能夠更加適應行業領域對於人才的需求,同時也會為學生構建一個更加全面的知識結構。

從目前教育領域大的發展趨勢來看,管理能力的培養將逐漸得到重視,而管理能力較強的畢業生,未來也會有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職場發展的過程說到底就是資源整合能力的不斷提升,而資源整合能力往往需要有較強的管理能力作為基礎,所以當前大學生應該重視管理類知識的學習。

最後,目前是互聯網時代,不論處在哪個專業領域,都應該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在大數據時代,掌握計算機技術會為自己打開更多新的發展渠道。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據網絡媒體調查統計,高校畢業生將近有一半從事的職業與就讀的專業不對口,這涉及到一個高校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的的高校教育問題。

在基礎學校教育發展進程中,立德樹人的教育培養目標被作為核心教育培養價值觀所在,基礎學校通過十年年時間的培養,高校通過高考選拔機制將眾多成績優秀的學生錄取到高校,學生在高校學科培養過程中,需要根據就讀專業制定適合的發展規劃,並通過高校完整的學科體系,提升學術科研和學科知識體系,並通過大學各種教育管理機制和良好的學術氛圍以及良好的人文環境,按照大學育人方案和學業規劃,順利達到各層次的知識與技能水平。



大學學習過程中,學生不但要在學科研究和專業知識貯備方面取得一定的收穫,更加重要的是通過大學三四年的學習生活培養,形成健全的心智,完整的人格魅力,完善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還比較重要的是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和學習技能。這一點在每一所高校招生簡章和官網中的所開設的專業介紹中充分有體現。

但在高校畢業生擇業過程中,由於高校畢業生人數眾多,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高校畢業生就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高校畢業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和穩妥的個人發展規劃,根據自身各方面綜合能力,依據就業形勢和專業發展機遇,嘗試選擇應聘各種行業或者應聘專業與行業領域崗位不關聯的職業。高校對於高校畢業生的用人要求不但與畢業生專業水平有關,還看重畢業生的綜合素能。


嚴峻的擇業形勢,不得不讓一部分高校畢業生改變就業思路,或者考研讀博,或者報考公務員崗位,或者回生源地參加民生項目性的就業考試,目的就是為了順利就業,把握就業機會,把握就業形勢,把握就業現狀。只要順利就業就行,雖然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關聯度不大,但以“謀生”為前提,必須把握各種就業機遇。

當前在各部門從事相關職業崗位的大部分人所從事的工作與大學所學專業不相符,各類工廠和私營企業現階段從事相關職業與所學專業不符,這都是正常現象。


高校畢業生數量眾多,社會對於高校畢業生的需求量遠遠大於高校畢業生人數。特別是近十年內高校綜合改革和無限度的擴招以及擴大辦學規模,招生計劃人數逐年增加,一些申報成本比較低的文科類招生專業無限度的申報與開設,致使高校開設專業數量逐年增加。高校為了應對逐年增加的考生人數,打乘著擴大招生計劃人數的東風進一步逐年擴大招生規模,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的是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社會行業領域內專業人才實際需求量遠遠跟不上高校人才培養人數。

從事的職業專業不對口,已經在社會各行業領域屢見不鮮、家常便飯,但也很正常,也是屬於正常現象,既有國家高校招生政策的原因,也有畢業生擇業個人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用人單位看著的是畢業生個人能力,專業只是一個基本的技能和生存手段,大學學歷也是進入平臺的買票。


時光匆匆微微甜


你的這種提問的方法和邏輯關係有問題,你不能把自己的專業不對口歸咎於教育資源的浪費,專業不對口,只能說明你當初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和潛力沒有做出客觀的正確的評估和分析,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或者是還沒有畢業就失業的專業,或者是沒有廣闊發展前景,沒有生命力的專業,是你自己的責任造成的,而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自己的專業不對口,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分數的優勢和位次的排序,沒有做出客觀的評估,沒有正確的分析目標誌願院校的錄取規律,才導致把你調整到沒有就業前景和沒有生命力的專業。

還可能因為你對專業的解讀不夠精闢,沒有深刻領會專業的內涵,專業的課程設置,專業的就業領域,專業的發展前景,沒有認真研究國家未來戰略發展的方向和政策的重大調整,才導致你專業不對口。

專業不對口,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是許多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過程中剛愎自用,不以為是,傲慢輕視,導致的結果,或者說是被人誤導誤判才出現的遺憾。

綜上所述,無論任何原因造成專業不對口,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而是自己選擇方向的錯誤。

我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對待這一問題,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大型的企業,高端的機構,在人才招聘時,為什麼喜歡招聘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的畢業生?就是因為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的畢業生,在學校期間,由於具有一流的大師的塑造和培養,使他們掌握了學習的方法,研究分析科學問題的技巧和思維及理念,所以即使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走向社會,選擇任何一項工作,或者從事一項嶄新的領域,他們都會具有創新的思維,科學的理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們掌握了通向科學領域大門的鑰匙,是不存在教育資源浪費的。

因此,人們常說;考得好,不如填得好;十年寒窗苦讀成敗,在此一舉;考場沒有戰勝對手,填報志願一定要超越任何對手。所以我們一定要高高度重視高考志願的填報工作,認真解讀專業的內涵,認真研究目標誌願院校連續多年的錄取規律,研究本地區考生主觀志願的分佈規律,結合考生的興趣愛好能力和潛力,結合國家的大政方針,才能為考生選擇比較滿意的院校,心儀的專業。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


首先要告訴題主的是,對於專業不對口是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任何教育體系也不可能保證高度高度一致的專業對口率,但是如果對口率太低肯定是一種資源浪費,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時間的浪費(相對而言)。

為什麼說專業不對口是一種浪費呢?

在一項針對大學生的調查中顯示,有高達52%的被調查學生表示“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會選擇另外一個專業”,有34%的人希望在原來的基礎上修習第二專業,只有14%的人對當年的專業選擇不後悔。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還有一個調查顯示,44%的學生對於大學專業認識模糊不清,對自己報考的專業不明確,即使知道這個專業,也不知道該專業的具體內容和發展方向。

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切都是未知之中,不知道前往哪個地方,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個地方去,你在這裡的時間是不是一種浪費呢?

每一個大學生的培養,每一年國家投入在其身上的教育經費也是不少的,可是該學生佔有了這個資源,卻覺得自己專業不對口,沒有主動去尋求改變,而是“堅守”在這個“崗位”上等候畢業,領到自己的畢業證書後,再去尋找與自己專業完全沒有任何交集的工作,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浪費呢?

那是不是所有的專業不對口都是一種浪費呢?

我們的專業只有500來個,但是我們的職業已經發展到了1300多個,平均來說幾乎是1個專業對應著3個職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專業對口的概念是比較寬泛的,不是原來的那種一個專業對應一種職業的窘況。

老一輩常說,幹一行,愛一行,很多工作原來也不是他們所喜歡的,但是既然上天安排你到了這個崗位,那麼就把它學好、幹好,這又未嘗不可呢?

還有,現在的專業交叉融合非常多,每一年都會產生更多的新專業、新職業,能否將你自己不喜歡的專業與你喜歡的職業融合在一起,創造一種新的職業呢?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專業不對口也不一定是一種浪費,它同樣也可能因為陰差陽錯地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出來,實現一個人的新的價值。

總之,一句話。專業不對口是因為自己的路沒有走好所造成的,兩種選擇最好,一是適應這個專業,在它的基礎上來創造新的價值;一種是立即修正,想盡辦法調整到自己所認為對口的專業上去。如果消極地呆在這個位置,那就成了一種資源的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