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鯤鵬+昇騰”為基 華為啟動數據基礎設施戰略

兩個月前,華為對外發布計算戰略,宣佈打造“一雲兩翼雙引擎”的計算產業佈局。作為其中關鍵一翼,華為在11月19日的2019全球數據基礎設施論壇上正式對外宣佈啟動數據基礎設施戰略。

戰略中,除了推出數據虛擬化引擎“河圖”外,華為表示還會開源內核,開發者可以基於開源代碼進行定製,包括數據源擴展、SQL執行策略等,實現應用快速對接,提升開發效率。這意味著,為了加快在計算生態中的推進速度,華為將把數據箱子中“家底”全部貢獻出來。

“剛開始的時候,不去真正做的話,我們永遠不知道怎麼做。”華為智能數據與存儲領域總裁周躍峰在“2會後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擁有鯤鵬和昇騰處理器基礎、也有GaussDB數據庫,還有一個很好的架構,但真正要和業界Top級的數據庫綜合性能全面媲美,還需要一些時間。但一邊做才知道問題在哪裡,應用場景需要一個一個的去攻破。

華為Cloud&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則為這個生態“重構”的過程設定了一個期限。他對記者表示,為了迎接智能時代,希望能夠在一到兩年內將“數據基礎設施”中所涉及的技術全部準備好。

以“鲲鹏+昇腾”为基 华为启动数据基础设施战略

打破“煙囪式IT”

在強手林立的計算領域,華為正在撕開一個口子。

侯金龍表示,啟動數據基礎設施戰略並開源數據虛擬化引擎HetuEngine(河圖引擎),是希望讓合作伙伴像使用“數據庫”一樣使用“大數據”,讓數據治理、使用更簡單。

“我們認為現有的IT架構,滿足不了數據增長、存儲資源以及應用需求的矛盾,所以我們提出了重構數據基礎設施,希望打破以前的邊界。”侯金龍對記者表示,數據應用的核心包括存儲和分析。而煙囪式IT業務系統帶來兩個問題,一方面是存的時候會產生多個冗餘副本,且數據無法流動,存儲成本高,另一方面是分析的時候會導致大量數據搬遷,分析效率低。

在華為看來,設置“河圖”的目的是為了屏蔽數據類型差異、地域差異、語法差異。侯金龍說,這一名字得於“大禹得河圖後始見清明”,傳說大禹得到河圖以後掌握了複雜的山川地貌,順利完成治水大業。華為也希望“河圖”引擎讓數據治理和使用更簡單。

從功能上看,“河圖”引擎通過數據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採集、計算、存儲、加工,同時統一標準和口徑,與數據中臺有著不一樣的發展路徑。

侯金龍對記者表示,更多的數據中臺工作都僅侷限在應用層面。“但怎麼幫助客戶更好地存數據,是我們在考慮的事情”。侯金龍說,以前數據存儲都是適用的不同系統,這樣會出現高成本低效率,華為首先想要打破這堵牆,統一管理一份數據,減少相互之間的拷貝,另外還有數據庫和存儲的牆,以及大數據和存儲的分配牆。

“我們希望這種基礎設施的重構,讓數據在全生命週期內更好用,讓每個比特的成本最優低,信息的價值能夠發揮得最大。”侯金龍對記者說。

周躍峰則對記者表示,華為從2001年底開始進入數據庫領域,到今天為止接近20年。最早的時候是圍繞公司的電信業務展開,而後通過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聯合創新,分別推出了企業級的分佈式OLAP數據庫、分佈式OLTP數據庫產品,目前是第三階段,希望打造開放的數據庫產業生態。

“進入實體清單後,我們有很深的感悟,雖然高斯數據庫在國內領先,但依然也有很多基礎的問題要解決。”周躍峰說。

生態仍是最大挑戰

國產計算機生態的搭建迎來時間窗口。

過去五年,通用CPU的發展遇到了許多技術瓶頸,單核性能平均每年提升不足10%。想要進一步實現提高技術能力,在晶體管上打主意太難,需要尋找其他路徑。

對於華為而言,也是如此。不斷走高的服務器成本讓華為十多年前就啟動了對計算產業的投資,最具標誌性的事件是海思半導體成立。侯金龍表示,從投資研發第一顆嵌入式處理芯片開始,華為就按照“量產一代、研發一代、規劃一代”的節奏投資芯片,持續演進。目前投入超過2萬名工程師,這才形成了以“鯤鵬+昇騰”為核心的基礎芯片族。

以“鲲鹏+昇腾”为基 华为启动数据基础设施战略

而為了形成產業聚集效應,華為在上半年開始對外提供主板、SSD、網卡、RAID卡、Atlas模組和板卡,優先支持合作伙伴發展服務器和PC等計算產品。而在服務器和PC機領域,還優先支持合作伙伴發展自己的品牌。據悉,在鯤鵬主板上,華為還開放了主板接口規範和設備管理規範,提供整機參考設計指南。對於TaiShan服務器以及華為終端的PC機,則聚焦做高端和內部配套。

條件成熟時,華為或將停止銷售TaiShan服務器。

“這有點像手機裡面,華為為其他手機廠商提供操作系統和交鑰匙解決方案,其他廠商自己做組裝和品牌,為的就是做大這個產業。”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這一趨勢在其他雲計算廠商中蔓延。阿里巴巴此前也發佈了自研分佈式關係數據庫OceanBase。

IDC近日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中國AI基礎架構市場跟蹤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GPU服務器市場規模8.3億美元,同比增長53.7%。IDC預測,到2023年中國GPU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到44.5億美元,未來5年整體市場年複合增長率為27.8%。對此,國海證券指出,在增量領域上,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興領域的GPU需求,比如雲平臺、超級計算機等雲端需求以及機器人、智能汽車等終端需求。

而為了孵化鯤鵬計算產業生態,周躍峰表示將設置百萬級別的懸賞資金,專門用於吸引人才打造自動駕駛的數據全生命週期處理和極致性價比的數據存儲。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這幾年人才的流向都去了應用層面,在數據基礎設施上面我們與國際廠商的差距依然很大,生態的發展僅僅靠華為一家公司不夠,希望更多的研究學者加入進入這個領域。”周躍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