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徘徊的《千秋歲-秋月》

「美文美圖」馬曉瓊 | 品讀徘徊的《千秋歲-秋月》

「美文美圖」馬曉瓊 | 品讀徘徊的《千秋歲-秋月》

品讀徘徊的《千秋歲-秋月》

千秋歲-秋月

悠懷迢遞。牆外西風細。

花葉老,窗紗曳。

飄零須有處,繚亂當無悔。

君不見,清宵夢裡琴簫配。

我意詩中會。我願絃聲裡。

明月下,幽簾底。

曲終音未斷,思去心才止。

三更近,憑誰落寞空相對。



「美文美圖」馬曉瓊 | 品讀徘徊的《千秋歲-秋月》

唐詩宋詞傳承千年,今人寫詩作詞與古人一樣是為明心、言情和詠志。《千秋歲》這個詞牌聲情激越,宜於抒發抑鬱的情懷,宋詞中多有名篇,如秦觀的《千秋歲 水邊沙外》和張先的《千秋歲 數聲鶗鴂》。這首與秦觀的那首同體,為正體,雙調七十一字,屬於中調詞,上下闕各八句,五仄韻。

這首詞寫出了作者在秋月下沉浸在琴韻裡的心境。筆力純熟,古典風格濃郁,語言清雅,意境雋永。

首句“悠懷迢遞”直抒胸臆,表明志存高遠的情懷,也是全篇的警策。接下來是寫景,人在室內,感受到窗外的秋色。近代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詩詞是聯想的藝術,是思想的體現,借景抒情,這些景語渲染出清秋蕭索的氣氛,烘托了一種寂寥而又安然的心情。細,老,曳幾字當是經過錘鍊,貼切而靈動,“飄零須有處,繚亂當無悔”,以我觀物,把紛落的花葉賦予了人的感情。兩組對仗句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凝鍊有生趣。末尾兩句引導讀者探尋,在這種氛圍下作者的內心會在怎樣的清宵夢裡有了寄託,也是轉折句進入下闋。

「美文美圖」馬曉瓊 | 品讀徘徊的《千秋歲-秋月》

下闋進入正題,與上闋意脈相連,承 接“琴簫配”的句子,是重點要表現的內容。頭兩句“我意詩中會,我願絃聲裡。”應該是倒裝句,在絃聲裡感受到詩意,琴和簫都是中國古老的樂器,琴指絃樂器古琴。這兩句讀起來飄逸而搖曳生姿,意味深長,兩個“我”字的連用加強了全心投入的分量,琴與詩的意境是相通的,道出對音樂的理解和痴迷。明月下,點題,月的內涵應是有些傷懷也表現品性的高潔。接下來又有兩組對仗句,很欣賞“曲終音未斷,思去心才止”這個對句,讓我想起唐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宋代詞人秦觀曾直接用其成句,還有蘇軾化用的“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這裡的情境縱然不同而氣韻是相通的,作者化經典於無痕。曲雖終而餘音繚繞,在秋夜的月光下久久沉浸在音樂裡的心境必是思緒萬千,心潮起伏很難平復,只有真正熱愛音樂懂得欣賞音樂志趣高雅的人才會有的心境。這裡作者也許在聆聽音樂也許在自彈古琴,處在一種如夢如幻的境界,在這紛紛擾擾的浮躁的現實社會,避開塵囂,醉心於詩香琴韻裡的人心靈會得到一種寧靜和安詳。

「美文美圖」馬曉瓊 | 品讀徘徊的《千秋歲-秋月》

結句把寂寥孤獨的情緒推入高潮,也應和了上闕營造的意境,“三更近”表明了時間之久,痴迷之深。雖字面上是“落寞”,“空相對”,但傳遞給讀者的並非悲涼的情緒,而是讓人感受到作者精神世界的豐富和內心的充實。

總之,這是一首寫得深婉含蓄的佳詞,且音韻和諧流暢,讀來令人回味,言有盡而意無窮,此詞許還有妙處是餘之筆力所不及的。

馬曉瓊,1965年生,武漢人。學詩幾年,對這段話當有所悟:詩乃隨心而發,方有詩之靈性,意為詩之魂,境為詩之魄,音為詩之修飾,律為詩之規。

「美文美圖」馬曉瓊 | 品讀徘徊的《千秋歲-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