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有2個科目孩子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學習

我認為,有2個科目孩子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學習

最近頭條發起了一個徵文,

我認為,有2個科目孩子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學習

我感覺非常有意思,因為這是一個我從來都不曾思考的問題,所以我想挑戰一下。

1、你的童年是否有知識體系?

不知道大家知道童年是幾到幾歲?

我專門上網查了查童年的概念。查詢的結果讓我感覺非常意外,因為這個我們一直掛在嘴邊的兩個字,竟然沒有非常清晰的定義。

有的人說是10歲以下,有的人說是5-12歲。

最佳的答案是:童年是指幼年和少年之間的時間段,沒有確切的定義,時間在上小學的前兩年和上小學的時間段

我認為,有2個科目孩子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學習

你們還記得自己童年時期的學習嗎?

我還記得。

我小學的成績並不出色,一般考試就考80幾分。但是當時沒有現在孩子的壓力,80幾分已經屬於中上。

那個時候的學習基本靠背,尤其是語文,沒有什麼別的方法。

1、《靜夜思》的作者是誰?李白。李白是誰?不知道。

2、世界第一高峰是什麼?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在哪?不知道。

所以,我僅僅背住了字面,但卻不知道字裡的含義。

有知識體系嗎?沒有。就像一個空氣球,吹得再大,裡頭都是空的。

這種知識的獲得很不牢固,因為所有的知識點都是獨立的,很難記,過段時間就忘了。

我認為,有2個科目孩子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學習

2、知識學習需要體系嗎?

需要的。

現在回想,我就覺得當時的那種學習方法非常低效。

其實關鍵還是缺少了大量的課外閱讀,去支持理解課內學習的內容,沒有理解的內容就不能成為自己的知識,也不可能得心應手地運用。

這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大家都在提倡大量課外閱讀的原因。

但是我們到底需要讀哪些課外書呢?

歐美國家有一種分類方法,將圖書分為兩類:一類是虛構類圖書,一類是非虛構類圖書。

1)虛構類童書主要指兒童文學、童話、寓言、繪本故事等,並不是真實發生的,更多的是天馬行空的科幻、奇幻故事。

2)非虛構類圖書,就是排除虛構以外的圖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知識性讀物”,包括自然知識、科學知識、社會知識、歷史文化、傳記作品等。

我認為,有2個科目孩子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學習

從這個角度來說,Q媽以前推薦的大部分繪本基本都是虛構類童書。

我為什麼沒推薦非虛構類圖書?並不是說孩子不需要讀這類書,而是這類書不需要什麼推薦技巧。市面上很多這種百科類繪本,很容易判斷優劣,大家都可以自己選擇。比如DK系列的,樂樂趣出品的揭秘系列等等,非常多。

這裡面,Q媽認為,非虛構類是有形的,虛構類是無形的。非虛構類搭出框架,虛構類決定大小。非虛構類是基,虛構類是魂。

可能有些難理解。也就是說,讀虛構類的書,決定孩子的世界除了現實還可以擴展到想象。而讀非虛構類的書,決定孩子的想象不是脫離實際的,他的世界觀是紮實的。

有這麼一句話:孩子可以生活在虛幻的世界裡,但人終究是要走進現實生活的。

我認為,有2個科目孩子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學習

3、如何搭建知識體系?

先說我前一段時間親子閱讀的一段經歷吧。

很早的時候,我在閱讀繪本的時候,都會給孩子講,這是哪個作者的,哪個國家的?

但是一開始,孩子對國家的概念非常模糊,所以我也就是一語帶過。

然後就是讀那本《鐵絲網上的小花》,講到猶太人、德國、二戰的事情,孩子突然對這些非常好奇。我覺得幾乎就是一個敏感期,他一直在纏著我給他講這段歷史。

然後有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我就用自己非常有限的歷史知識,給他講了一段我自己都說不好的二戰史。

說到二戰史就涉及德國、日本、美國還有中國。然後肯定要說到抗日戰爭,接著就擴展到南京大屠殺、共產黨和國民黨,解放戰爭,毛澤東、蔣介石以及臺灣。那天晚上我的最後一句話就是,

"你知道臺灣嗎?就是我們大公雞肚子下面有顆蛋的那個地方,蔣介石逃到那邊去了。"

我認為,有2個科目孩子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學習

我可以肯定的說,他記不得這麼多知識點,但是他記住了一個大概。

後來,我就買了一張地圖回來。然後我就指給他看,這是德國,這是日本,這是美國....這是臺灣。他看我指著臺灣就說:”對了,這就是那個什麼蔣什麼,逃過去的地方。“,”對的,叫蔣介石,不過蔣介石現在已經不在了,他的孫子現在和媽媽差不多大“。

這裡面我覺得我做得最好的是讓這段歷史落地。讓他在空間和時間上定位。

我認為,有2個科目孩子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學習

Q媽認為,所有的知識,最後都能在時間和空間中精準定位。

你的時空架構撐起來之後,就像一顆樹的樹幹撐起來了,所有的葉子就有枝可依。

否則,我們學到的知識就猶如風中的葉子,凌亂舞動,隨時有可能飄散。

這就是知識結構的搭建,最基礎的搭建。

我認為,有2個科目孩子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學習

這裡面的搭建就涉及了兩個維度,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空間。

所以我認為,有2個科目越早學越好!

就是地理和歷史歷史是時間縱深所在,地理是空間廣博所在。

如果你腦子裡有一張地圖,再有一條時間的線。

那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這個三維的空間找到它的定位和支點。

李白是誰?李白是唐朝的詩人,唐朝是什麼含義?唐朝是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今年是2019年,距今有1400年左右。1400年什麼意思,如果有這麼14個人,每個人都能活100歲,那隻需要14個人就能到唐朝,遙遠嗎?一點都不遙遠。

這就是知識體系。

我認為,有2個科目孩子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學習

這是我的一點拙見。我認為,孩子越早學地理和歷史越好,但是要讓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學這兩門課太不可能,我也不贊同。

因為什麼課只要到了課堂對孩子來說就是負擔。還不如從課外給他補充這兩門知識。這樣他學習課本內的知識時,就會自動形成關聯記憶,融會貫通。

謝謝閱讀,同類精彩文章閱讀:

我認為,有2個科目孩子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