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一年級,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飛輪效應"讓孩子越學越輕鬆

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真正意義上的開啟了以後長達十數年的學生生活。

一個好的習慣的養成,會讓孩子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更加輕鬆。

小宇剛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時候,因為還是一個過渡的時期所以作業課外活動什麼的並沒有那麼多,小宇也是和在幼兒園一樣,寫作業的時候,寫一寫玩一玩。

小宇媽覺得孩子還處在過渡階段就沒有強制要求孩子改正,而且一年級的作業相對也比較簡單,小宇即使還和之前一樣寫一寫玩一玩還是能相對輕鬆地完成的。雖然小宇媽也知道這個習慣不好,但是總想著等升入高年級作業多了,孩子自然就沒時間玩,現在不必苛求孩子。

第一學習還好,小宇還過得比較輕鬆。到了二年級,課業逐漸變得複雜,作業也比一年級多了,小宇還是照樣邊寫邊玩,作業常常要寫到晚上十點以後。如果老師佈置了比較複雜的作業,比如做手抄報之類的,小宇甚至要全家上陣做到晚上十一點多。想到以後課業會越來越重,作業越來越多,小宇媽媽非常後悔,沒有利用一年級的時間幫助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一年級時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孩子的身份發生了轉變。他們從幼兒園的小朋友成了一年級的小學生,這時孩子們開啟了真正的校園生活。

我們常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時期就像是再給這"萬丈高樓"奠定牢固的地基,而小學一年級更是這基礎中的基礎。學習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這個時期內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年級,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在這個時期家長和學校老師的配合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會認為父母是最厲害的人,會特別依賴也特別崇拜父母,會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等孩子上學讀書之後,很多孩子的崇拜對象會變成老師,這也是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在談到理想的時候都想成為老師的原因,因為老師在他們心目中是什麼都會無所不知的存在。

這個年齡的孩子會耳濡目染的感受老師的一言一行,去模仿老師的行為舉止。如果這是家長也能在孩子面前展示好的行為舉止,那麼孩子的模仿對象就是統一的,孩子也比較容易形成好的習慣。

這樣的習慣形成並不僅僅是指學習上的習慣,還包括了行為習慣,衛生習慣等等。下面我們來梳理這些習慣的養成方式

一年級,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行為規範的養成

  • 1.課堂行為習慣

上課:和幼兒園不同,小學上下課是有時間控制的,鈴聲就是信號。很多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會不習慣這樣的方式,有時上課鈴響了很久周圍都沒有小朋友了才意識到要上課了,這是急衝衝的衝進教室,不但影響課堂秩序,也會影響自己上課的專注力

這時家長不妨可以提前讓孩子熟悉這個流程"預備鈴響進教室—準備這堂課相關的課本和學習用品—上課鈴響—老師上課—全班起立問"老師好"—老師回禮—全班坐下—上課"在家裡和孩子模擬上課的流程,也可模擬如果不小心遲到了應該如何進入教室。總之一年級開始,很多事情對孩子有了約束有了要求,家長要幫助孩子去適應和學習這些禮儀和習慣。

聽講:上課不認真聽講可能真的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因為孩子此時的專注力還達不到可以40分鐘全身心投入。可能就會出現分神,開小差等各種問題。

一年級,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這時家長可以給孩子進行一些專注力的培養:可以要求孩子大聲的讀書,開始的時間可以不用太長,15-20分鐘即可。大聲朗讀的好處是此時還是的眼手腦是在高度配合的,比較不容易收到外界干擾,而且要求孩子要儘量少出錯,儘量流暢的讀下來。

另外就是家長要為孩子營造好的學習氛圍,孩子在學習時家長儘量也在讀書或者學習,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他也就自然會學著父母的樣子去學習了。

最後,一個細節需要家長們注意,父母再給孩子選擇文具時儘量選擇簡潔實用的款式,儘量避免顏色精美或者多功能的文具,避免孩子把文具當玩具。

一年級,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 2.課外習慣養成

除了在課堂上的各種習慣,還有就是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小學生守則》中要求的各種規範。其實這些規範和守則更多的是對孩子思想品質以及個人素質的要求。比如要求孩子要愛護公物,尊重他人,不亂扔垃圾等等。

父母可以在家裡成為家裡的行為管理員,讓孩子按照《行為規範》和《守則》的要求來"管理"父母的日常行為,這時孩子就會有較高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對自己的要求也會嚴格起來。有利於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同時父母可以叢培養孩子的行為細節開始,循序漸進讓孩子讓孩子逐步形成好的行為習慣。

一年級,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 3.衛生習慣培養

小朋友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孩子對小學的生活覺得新奇又陌生,再加上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食物鏈頂端"所以在行動上比較自由散漫,會比較不容易適應。畢竟在幼兒園時絕大多數時候環境衛生清潔是不需要孩子去動手的。

所以,家長在一年級時要幫助孩子形成好的衛生習慣,孩子在參加學校集體勞動時,不要代替孩子去勞動,讓孩子參與其中體會勞動的不易,孩子同時也會更加愛惜勞動成果。

還可以在家中要求孩子每天睡前要整理好自己的衣物書本,要把垃圾丟入垃圾桶,逐漸的要求孩子在校園中每天也要將自己的垃圾進行清理,時間久了,孩子形成了好的衛生習慣,無論在校還是在家都不用大人操心。

一年級,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 4.其他行為習慣

上了小學時候,孩子參加的活動也會逐漸增加。而且多數是孩子獨立參加的,最常見的就是每週一次的升旗儀式。每週的升旗儀式,其實是給孩子最好的最直接的愛國主義教育,這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非常陌生又新奇的,所以很多孩子在儀式中會出現小動作不斷或者交頭接耳的現象。

這時除了老師的教育,家長也要給孩子普及升國旗的意義,讓孩子從小樹立愛國情懷,也以此為契機,逐步要求孩子在某些有儀式感的公共場合規範自己的言行。

一年級,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學習習慣的養成

如果說行為規範養成是基礎,那麼學習習慣的養成則是主體。孩子的學習習慣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督促孩子更加的積極向上,刻苦勤奮。

  • 一般學習習慣

上課發言要舉手、遲到了進教室要打"報告"、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等等都屬於一般的學習習慣。老師在學校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的同時,家長則也需要在家中對這些習慣加以關注。

孩子可能會對上課發言舉手、打"報告"等情況比較陌生,家長需要給孩子解釋或者進行演示為什麼要這樣做,讓孩子深入理解形成記憶。最後逐漸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 特殊學習習慣

特殊的學習習慣是根據每一科每一個孩子的特點來有針對性行的對孩子進行習慣培養。我們常說的因材施教就是這個道理。

一年級有一個特殊的需要養成的習慣,那就是孩子握筆姿勢以及書寫姿勢習慣的糾正和培養,家長除了每天要關心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還要在孩子完成作業期間注意觀察孩握筆姿態寫字筆畫是否準確等去及時為孩子進行調整和糾正。

一年級,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堅持成就"飛輪效應"

有一個特別有名的"飛輪效應",當我們要開始推動一個飛輪的時候是非常困難的,需要費很大的力氣,並且需要不斷的重複這個過程,但是每一圈的力氣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越轉越快,擔當到達某個臨界點的時候,飛輪自身的重力和慣性都會成為飛輪旋轉的推動力,這時候不用費多少力氣,飛輪依然可以高速旋轉。

其實這和我們培養孩子行為習慣一樣,一開始我們會遇到很多阻力,孩子的不適應,不理解,或者其他家人教育方式觀點的不相同等等,但是隻要是開始培養,並且一直堅持下去,等孩子逐漸養成了習慣,家長後期的教育就會變得非常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