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淘汰的殲6殲7改為無人機,掛載空對艦的導彈可行嗎?

陶佳奧


隨著殲10、殲11、殲16、殲20等多款新型戰鬥機的服役,曾經守護祖國天空數十年的老殲6和殲7逐漸退役,殲6從1960年下線到1983年停產,總共生產數量超過5200架,而殲7從1966年首飛到2013年停產,產量也將近1600架!目前殲6已經全部退出現役,而殲7雖然還保有一定數量,但是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全部淘汰。那麼數量達數千架的殲6和殲7飛機退役後就只能銷燬或者封存嗎?我們能不能將其改裝成無人機用來執行反艦任務呢?


(殲6)

(殲7)

從理論上分析,任何一架有人飛機都可以被改裝成無人機,只要錢到位,坦克也能給你改上天,但是殲6和殲七其實並不適合向這方面發展。首先從航程上看,它們哥倆都是採用油耗超高的渦噴發動機,雖然可以超音速飛行,但是作戰半徑只有800千米左右,要執行大範圍搜索的反艦任務,可能連目標都沒找到,油就燒光了,如果要增加航程,只能換髮動機,而高性能渦扇發動機的價格在幾百萬美元一臺,完全不現實。
(殲7所使用的渦噴7發動機)

其二、從成本上來看也划不來,雖然是改裝,但是從有人機到無人機,幾乎就是把有人機的人為控制系統、維生系統、逃生系統、通信系統等等完全拆除,最後只剩下一個發動機加飛機外殼,最後再在這個基礎上裝上自動飛行系統、戰場光電感應系統、遠程控制系統、智能化投彈系統等等自動化設備,最後才能攢出來一架具備戰鬥力的無人機。這樣的改裝規模龐大,費時費力,並且由於殲6、殲7本身的構造與專用無人機完全不同,為了匹配其內部空間,還必須專門研製生產尺寸相符的零配件,成本就更高了。


(美軍F16改裝的QF16三代靶機,改裝費300萬美金)

其三、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即使改裝也只能改成無線電遙控模式,完全自主搜索目標並且進行AI作戰的無人機現在來看,根本沒有可能實現。美軍曾經發展過完全依靠電腦控制的X47B無人作戰飛機,最後還是因為技術問題不得不下馬,所以全世界無論是捕食者、彩虹系列查打一體無人機幾乎都是通過人工遠程無線電遙控無人機來控制。這種控制方式具有相當的延遲性,完全不能和有人機的瞬時反應速度相媲美,更重要的是無線操作模式很容易被幹擾捕獲,面對不成體系的反政府武裝還有一戰之力,真遇上具備完整完整防空能力的正規軍也是分分鐘被擊落。如果想著用殲6或者殲7執行反艦任務,對方航母戰鬥群直接起飛艦載機分分鐘玩個團滅,宙斯盾作戰系統指揮下下,各種防空導彈你也沒什麼辦法規避。



其四、殲6、殲7都是早期的高空高速空優戰機,它們的主要作戰方式就是貼身肉搏,使用的武器主要就是航炮和火箭彈,外掛能力十分有限,即便能夠掛載也是體積和重量都比較小的空空導彈。空艦導彈的體積和重量都比較大,以殲6殲7的掛載能力以及機翼強度都不足以承受這種體量的武器。例如我國第一款成熟的空艦導彈鷹擊6,其重量達到2.6噸,只有轟6級別的飛機才能夠進行搭載。即使是目前重量只有800千克左右的鷹擊83也不是殲6殲7這種最大掛載只有1.5噸的飛機能夠承受的。如果必須硬著頭皮上,那就必須對殲6、殲7的機身結構進行脫胎換骨的加強,而這和重新造飛機有什麼區別呢?
(殲6機炮裝彈)(殲7發射對地攻擊火箭彈)

目前退役的殲6和殲7也確實有一些被改造成了無人機,不過這些無人機並不是用於作戰,而是用於空戰訓練的無人靶機。但即便是這樣經過簡單改裝的亞音速無線電控制殲6靶機,其改裝費用也很難低於百萬美元,幾乎可以買一架全新的彩虹3無人機了,所以這類金貴的全尺寸靶機一般都是用於殲10C、殲16或者殲20之類的三代半和四代戰鬥機用於實彈打靶,其他普通飛機則只能用早期型號的長空系列靶機了。不過殲6殲7改裝為無人靶機除了成本過大外,也難以進行超音速飛行,並且無法真實模擬隱身飛機,所以即使是無人靶機,改造殲6殲7也並不是最優選擇。目前退役的殲6和殲7更多的是作為地面靶標,用於檢驗對地攻擊武器的毀傷性能。為國防事業化作一朵絢麗的煙火,這或許就是殲6和殲7們最好的歸宿了!(殲6地面靶機)


軍武吐槽君


解放軍用千架殲6改裝的無人機,能夠很牛逼嗎?

可行是可行,但實戰意義有限。

臺灣專家反覆研究大陸攻臺的種種戰法.其中之一,就是所謂千架殲6改裝的無人機 實行人海戰術。千機攻打臺灣,薩沙看到這番言論真的忍俊不禁,我們就來分析分析。聽薩沙說一說吧。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改裝退役的殲6成為無人機,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

臺灣專家自己也說了: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就成功將F4鬼怪戰鬥機改裝為無人機。

40多年前美國人都可以辦到,今天的解放軍自然也可以。

以解放軍先進的無人機技術,改裝殲6問沒什麼難度。

目前我軍的殲6已經全部退役,總數有數千架之多。

薩沙上週剛剛去了北京昌平(好一個大農村)的航空博物館,看到大量的退役殲6。這些殲6排成無邊無際的一排,很是氣派。

除了作為展覽品外,退役殲6主要三種處理方式。

第一就是封存。至少三分之一保存完好的殲6被封存起來,以應付將來可能出現的世界大戰。

這種飛機對付敵人戰鬥機自然是不行,用於地面支援和打敵人直升機無人機,倒還是湊合。

第二是拆解,回收鋁材,一架飛機也能拆不少錢。

第三就是臺灣專家說的,改成無人機了。

臺灣專家根據衛星偵查圖認為,在靠近臺灣的福建和廣東的解放軍機場,都部署了殲6無人機。

那麼,沒有可能出現:千架殲6無人機攻擊臺灣的情況?

絕對是不可能的,原因也不復雜。

首先,殲6改裝的成本不低。

美國改裝F4成無人機,每架需要花費數百萬美元。

即便巴基斯坦將退役殲教5改裝成單一的靶機(只能呆板的飛行),也要近百萬美元。

這主要是改裝殲6這種飛機,並不簡單。需要拆除大部分機載設備和機炮,改裝操縱系統,加裝自動駕駛系統、自動導航系統、自毀裝置、加裝自動武器發射系統等等。

以如此高的價格改裝一種老舊的飛機,性價比實在太低。

要知道,解放軍先進的翼龍無人機也不過100萬美元,還是外銷價格。

其次,殲6無人機性能很爛。

改裝後的殲6性能也相當弱,最多隻能進行簡單的地面支援(裝備對地導彈),想要空戰完全不可能(機炮都拆了)。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直接使用全新制造的無人機呢?

目前中國有種類繁多的大量新式無人機,性能優秀,一些還具有空戰能力,掛載能力驚人,抗干擾能力還強。

放著這麼多先進的無人機不用,去用殲6無人機,豈不是腦子壞了。

再次,殲6也不可能大規模使用。

上面已經說了,即便用了殲6,肯定也是廉價改裝,採用很簡單的遙控傳輸方式。這樣一來,就存在被幹擾的可能性。使用無人機時,不能一次使用太多,不然全都要完蛋。

況且,操縱1000架殲6無人機,也就是說需要1000個操縱員,這是什麼概念。軍用無人機操縱員可不簡單,不是民用無人機,是需要長時間訓練培養。

再說,以臺灣如此小的地方,哪裡需要1000架無人機,這完全是找群眾演員壯聲勢了。

一旦開戰,單單解放軍空軍,就已經能夠控制檯灣狹窄的領空。解放軍無人機主要是撿漏用的,而不是攻擊主力。

那麼,你搞那麼多殲6無人機幹嘛呢?

真的是拍電影嗎?

最後,殲6養護費用很大。

相比新式無人機,殲6無人機仍要作為正規戰鬥機進行養護,還需要專門的機庫。

這樣一來,就等於搶佔了戰鬥機的機場和後勤資源。

如果說殲6無人機性價比極高,擠佔戰鬥機倒也可以咬牙接受。

關鍵是它根本沒用,那還搞什麼呢。

所以說,殲6無人機對於攻臺是沒什麼意義的。

即便用了,主要也是作為吸引臺軍彈藥的靶機,用於第一輪進攻而已,根本無足輕重。


薩沙


將老飛機改成無人機,當然是可行,美國將退役的F4鬼怪戰鬥機,卸掉雷達,卸掉機炮,安裝無人駕駛系統改為了QF4,作為靶機使用,而且,用戰鬥機改裝成的靶機可以說是各國導彈最理想的靶標。


但是你指望將早就被淘汰的殲6和殲7掛載反艦導彈?

那就是完全不可行了。

至於為什麼這樣說,原因非常簡單,

殲7系列戰鬥機沒有一架可以發射中距空對空導彈,殲6系列戰鬥機有雷達的都沒有幾個。你讓這些老飛機拿頭扔反艦導彈?

真覺得蘇聯推崇導彈制勝論事,純粹因為蘇聯領導人腦子進水嗎?

在那個年代機載導彈尚不成熟,大多數飛機反艦依舊是靠鐵炸彈,要麼就靠水面艦艇逼近以後,使用反艦導彈。所以說蘇聯追求的就是,航空母艦提供安全區讓飛航導彈核潛艇,飛航導彈潛艇,現代,再加上光榮級,基洛夫級等,裝載了p500p700系列反艦導彈的戰艦,發射反艦導彈。

仔細想想,可曾找到f14攜帶大直徑反艦導彈的圖片?甚至於時至今日,歐美國家用於打擊水面艦艇的武器,要麼魚叉,要麼飛魚,總之一個比一個廢柴。(所以說當年弓箭要麼用轟炸機用反艦導彈,要麼直接上核彈頭)

就是拿殲6,殲7,改自殺式無人飛機,都要比改裝成無人導彈運載機靠譜的多

畢竟自殺式無人機學的僅僅是拆掉航母拆掉導彈掛架,拆掉雷達,然後安裝上操作系統上去接著就是無人機 然後再裝上一些炸藥,那就是自殺式無人機

但是指望用殲6和殲7改裝反艦導彈發射機,那麼還得先給它裝上一個能夠看到300公里以外水面艦艇的雷達,有這錢還不如直接造一個反艦導彈呢,因為就從這種改裝規模,它可不比造一架新飛機便宜多少,有這錢還是用來升級現有的殲7e和殲7Ge吧


嘯鷹評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退役的數千架殲5、殲6甚至老殲-7改造成“無人海上殺手”有很大的期望,甚至有自媒體號稱一夜間多3000架戰機。其實從理論上將這是可以的,但這種改造所需的經濟成本和人工成本不如直接造遠程巡航導彈及現代化的專業無人機,好的巡航導彈比這種所謂的“無人機”要靠譜的太多。所以其實殲-6和殲-7大量退役後並沒有什麼大的動作,反而是出現在了很多博物館甚至“小公園”當中當做展覽品。

以前有消息說“中國將數千架退役殲-6和殲-7都改成無人機隨時可以上天作戰”,這種說法吧有對有錯的地方,對的是中國確實改了一部分殲-6,錯的是不能用於作戰也沒有數千架這麼誇張。這些經過改造的殲-6其實是用於靶機用於各種彈藥測試和實彈打靶,這種靶機在新制式武器研發中很重要,因為只有實彈打靶才能獲得一手準確數據,不然都放在紙面上永遠得不到武器的實際性能。下圖是1架在天上被“擊落”的無人靶機

下圖是1架被改成無人靶機的殲-5,另外最老的殲-7也有部分被改成無人靶機

這種無人靶機在世界各國都是很普遍的裝備,美國經常從“飛機墳場”中拉出封存的F-4“鬼怪”戰鬥機改造成QF-4靶機。後來F-4都消耗完了就開始把封存的老F-16改成QF-16當靶機,首架F-35未來也有可能變成QF-35,看起來似乎有點“奢侈”。

至於改無人機,理論上可以但是代價太大了,不如改為生產反艦巡航導彈,無人機作戰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殲-6、殲-7性能太弱

殲-6、殲-7本身是上世紀60-70年代的產物,早期殲-7甚至連雷達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將這些飛機改為一整套可以發射導彈的無人機必須要增加雷達和火控系統,即便只是接受數據鏈數據那麼也要增加數據鏈系統和飛行計算機進行火力系統控制。就殲-7還好說,殲-6本身只是7.5噸的超輕型戰鬥機,內部空間根本不富裕,恐怕要大量拆除其他設備。

另外,殲-6本身“體型”非常小,7.5噸的最大起飛重量也只有1噸出頭的載彈量。而原殲-6一直以來只能攜帶輕型空對空導彈,對地攻擊時也只能掛載250公斤級常規炸彈。即便掛760升副油箱也只有600公斤左右。就目前來看,我國現役的反艦導彈中,最小的是直-9掛載的C701,彈重100公斤,但射程只有15公里,基本上是貼臉攻擊,就殲-6的生存能力攻擊可能性為0。如果掛載中遠程反艦導彈,射程120公里的C802重量達到720公斤,遠遠超出殲-6的單掛點最大載彈量。如果想要攜帶C802那麼機翼要增加強度,甚至機身也要增加強度,那麼就等於部分結構要重新制造。

即便掛載C802彈,但是殲-6殲-7採用的老式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油耗大、航程短,殲-6只帶機炮和近程防空導彈最大作戰半徑才680公里。如果改掛重量達到700公斤的C802會進一步削減其作戰半徑,如果要突破對方防空網那麼又必須要全程超音速飛行(殲-6最大飛行速度不過1450公里)。大載荷+超音速飛行+機載電子設備,基本上作戰半徑連350公里都沒有,加上C802的120公里射程,最大威脅距離不到500公里,而且基本沒有返航的可能性。殲-7比殲6要強很多,但是也沒有那麼理想化,老殲-7的最大起飛重量8.6噸,但掛載能力依舊有限,也要進行機翼結構增強。

還有,殲-6殲-7本身沒有電傳飛控,都是老式的機械傳動形式,也就是說改造時不僅僅要增加無線電遙控這麼簡單,還要額外加飛行控制系統。飛行控制不一定非要改電傳,但至少要增加一個控制臂來控制操縱桿,不然機械傳動不會像電腦那樣自動下達舵面控制指令。


改造成本太高

很多朋友覺得改無人機就是從庫房裡拖出來加一套遙控就搞定了,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一般來說啟用退役封存戰機是由嚴格的步驟的,因為戰機在封存時為了保證封存安全性都要將發動機、電池、塑膠件、部分航電拆除,所以啟封戰機時必須還要將這些拆掉的部件重新安裝。安裝後還要對戰機進行充電、加油、重啟測試等等一系列維護和檢測工作。這些工作都是需要專業的人員花費大量時間去完成的,不是拉出來清理一下灰塵就能用。

另外,無人機的改造除了增加控制系統之外還要重新對座艙結構大改,對機體進行重新配平。大改方面好理解,上面我們提到的要增加數據鏈、增加機載電腦、增加飛行控制系統、增加無線電遙控系統等等,反正座艙肯定是要塞得滿滿的。配平方面,去掉飛行員、增加其他子系統後的戰機機頭部位肯定結構和重心位置發生偏移,所以需要重新對戰機進行配平,如果配平後重量變化太大那麼還會間接影響作戰半徑,使打擊範圍進一步縮短。

這樣我們來看,增加數據鏈、傳感器、機載電腦、加強機體結構、無線電遙控系統、飛行控制系統,這幾乎就是對這架戰機進行“大手術”,僅增加的這部分設備的成本就不下千萬元。而我們生產一枚射程400公里的超3倍音速鷹擊-12重型反艦導彈也不過1000萬元左右,成本大致相同,但鷹擊-12在突防能力、制導水平比那些殲-6改的無人機強多了,畢竟殲-6那麼一架大飛機在幾百公里外就被雷達照射的清清楚楚,想要憑藉1.3馬赫的速度突破防空網簡直是天方夜譚。無論怎麼算,拿這些二代機改無人機僅從物料成本上就不如生產全新的反艦巡航導彈。

除了這些“大手術”外,我國殲-6早已退役多年,最後出廠的機體年齡也已達30年左右,可以說老化嚴重。而隨著殲-6的全部退役,其生產線也完全關閉,改造戰機過程中要有零部件更換又成了大麻煩。雖然可以通過拆機的方式來補,但是再怎麼拆也是老零件,根本沒有足夠的可靠性。如果重新啟動生產線,那麼為什麼不乾脆重新建立一條巡航導彈生產線呢?

除了物料成本之外,這樣大的改動不是普通一般維修工位能夠完成的,通常要返廠(大修廠)進行大改。這樣就等於把有限的生產資源要分出一部分改造無人機,這樣勢必要降低導彈和戰機的產量,這就等於得不償失。況且現在我國的遠程重型反艦導彈技術日新月異且非常成熟,大型反艦導彈可以兼顧空射、艦射和陸射,無論在抗干擾、制導和突防能力來看都是世界一流水平,RCS只有零點幾平方米在10-20米高度超低空飛行,末端達到3倍音速加機動變軌給對方近防系統的反應時間只有區區幾秒鐘,成功率遠遠高於二手無人機。這樣分出大量寶貴的資源和技術人員鋪在無人機上面著實是很浪費。


其實我國的無人機技術已經得到了新的發展,比如這次閱兵亮相的攻擊-2無人機,可以打擊威脅小的小型海上目標。而攻擊-11無人機,這是一種採用飛翼結構的隱身無人攻擊機,僅從突防角度考慮就比那些所謂的“二手無人機”要強太多,甚至突防概率要增加幾百倍。還是那句話,與其對老舊的殲-6殲-7拉出來改造不如將這些寶貴的資源用於生產大型無人攻擊機、巡航導彈這類現代化的攻擊兵器上,不然根本就是本末倒置。21世紀的戰爭早就不是靠人海戰術來達成戰役勝利,高科技裝備的不斷進步本來就是淘汰這些老舊的兵器。


雛菊西瓜Peterpan



我國退役了大量的殲6飛機,就這樣直接報廢確實很可惜,有人就想到,把他們改裝成無人機,這個想法確實很有用。

但加裝空對艦導彈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現階段的空對艦導彈航程大、威力大,所以體積也相對打,以殲6的機身恐怕不能承載這麼大的導彈,況且現在導彈都需要雷達或者其他方式引導,殲6並不具備相應的引導能力。


所以與其加裝空對艦導彈,不如給殲6加滿油,讓其直接飛向目標,自己作為一枚自爆導彈更合適。


好奇而已716


用淘汰的殲-6、殲-7改裝為無人機作戰,這個思路在十多年前特別流行,更早一點的架空小說裡大量出現。主要是因為我國這些二代機的生產裝備量巨大,另一方面當年可供選擇的先進戰鬥機太少,而對大規模戰爭應該怎麼打成了主題。

所以就出現了殲-8圍毆F-22、殲-6/7用於消耗對方導彈,以及突襲作戰(用先進戰鬥機混編在無人機群中搞偷襲)的想法。不斷是哪種方法,目的只是一個如何有效利用這些退役戰機發揮餘熱。

只是現在時代不同了,大量國產先進三、四代戰鬥機入役,無人機全面開花,性能上比殲-6/7改的無人機大幅提升。長程防區外巡航導彈等可以將損失量降到更低,這時再利用殲-6/7改無人機呆板的機動性能、腿短的航程,再掛載昂貴的空艦導彈作戰,基本就是浪費資源,給敵方當靶子。

當然,殲-6/7退役之後也不是一無是用,部分封存做為備用飛機以防大戰損耗時啟用。另一部分改裝為無人靶機用於部隊訓練使用。大家可以參考美國QF-4無人靶機,拿真機打靶感覺真爽。


河東三叔


這些年咱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裝備日新月異,許多老舊的二代、二代半戰機如殲6、殲7、殲8的早期型號不斷退役,於是乎,怎麼處理這些退役戰機就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說實在的,殲7、殲8還好辦,可以把它們進行封存,也可以改裝一下賣給老外賺點外快。像朝鮮、孟加拉、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剛果(金)、坦桑尼亞等等第三世界的小國家還是派得上用場的。可殲6就麻煩了,畢竟太落後了,沒什麼人要了。

不過,網上倒有人指出,可以將它改裝成無人攻擊機,一旦打仗的時候讓它們掛上導彈或炸彈去執行自殺式攻擊的任務。甚至還有網友腦補了殲6無人攻擊機出擊的情景:成群結隊的殲6掛載著各類導彈、炸彈飛向目標,先是發動導彈攻擊,消耗敵人的武器彈藥,然後是自己載著炸彈一頭撞上去。在敵人一片混亂,彈藥被消耗得差不多,疲憊不堪的時候,我們的殲10、殲11、殲20等戰機殺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這腦洞開得確實不錯,但也就YY一下而已,要變成現實是不可能的。因為無論是從改裝的成本、技術以及維護、使用等各方面來說,殲6改無人攻擊機都是不靠譜的。

首先,我必需得說明,殲6改成無人機是可以的,但也只能改裝成無人靶機而已。如果想要改裝成無人攻擊機,成本實在太大了,不划算。這怎麼說呢?咱們都知道,殲6是機械操作的飛機,並不是電傳操作的。假設你要把它改裝成類似於翼龍2、彩虹4/5那樣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你就得要對它進行脫胎換骨式的大改造。

要改什麼呢? 首先,要把機械操作改裝成電傳操作。這裡面就包括得編寫一套飛行控制軟件,得在機身機翼安裝飛行感知系統,得在機上安裝雙向數據鏈、衛星通信天線、各種偵察、火控系統,還得有一套強大的計算機處理系統。有了它們,操作無人機的地面人員才能給它下指令,並根據安裝在機身機翼各處的飛行感知系統採集的數據反饋到地面控制臺才能判斷這架飛機是否執行了你下達的指令。有了它們,無人殲6也才能實現搜索、發現、鎖定並對敵方目標實施攻擊。這麼一大堆的東西塞進去,以殲6目前的佈局顯然是裝不下的,必需得對它進行重新設計才行。比方說為了方便安裝雷達火控系統、光電偵察系統、紅外、微光夜視偵察系統,你就得將目前殲6的機頭進氣改成機腹或者兩肋進氣。

其次,目前殲6使用的是渦噴發動機,耗油量大,給它加滿油留空時間也就一兩個小時。如果在開加力的情況下,連20分鐘不到就沒油了。所以,必需得把它換成耗油量低的螺旋槳發動機。此外,氣動外形改變了,你就得對它重新進行各種飛行測試、然後再定型。這麼折騰下來,各種改裝費用、研發費用、試飛費用,都夠直接研製一架新飛機了。

最後,我們目前出口到中東的翼龍和彩虹系列無人機,高配版也就500萬美元左右,低配版的兩百多萬美元,標配版的在350萬美元左右。我們自己用的不會高於這個數。但殲6一翻魔改下來,各種費用加起來絕對不會低於500萬美元/架。況且翼龍和彩虹系列無人機都是長航時的。在執行偵察、打擊任務時,可以留空20個小時以上;如果單純的執行偵察任務,留空時間更是超過30小時以上,航程達到5000公里。可殲6的航程能有1000公里就已經萬歲了。兩者一對比,誰更划算,還用得著說嗎?

有人說了,沒必要對殲6做如此深度的魔改,只要給它裝上一套無線電遙控裝置,讓它變身巡航導彈就可以了。可這樣的巡航導彈比二戰時期德國的V1能強多少啊?在現代戰場上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前些年,伊朗就用電子欺騙技術俘獲了一架美軍的RQ170隱身無人機。大家可以想像,RQ170這麼先進的美軍無人機都被俘獲了,如果真到戰時,在現代戰爭複雜的電磁環境下,所謂殲6“巡航導彈”能有什麼用?別說敵人放電磁干擾了,說不定己方的各種電子設備一開機,它都要變成無頭蒼蠅了。 所以,從改裝成本、技術和性價比來說,殲6改無人機不靠譜。

說完了改裝,咱再說維護保養。開車的朋友都知道,車買回來後並不是就可以萬事大吉了,你就算不開它,也要定期做維護和保養,要不然它就變成一堆廢鐵了。飛機也是一樣。就假設說咱們把殲6無人機弄出來了,可它也得要維護和保養啊。咱就不苛求它能“隨時可用”了,就要求它達到“短時間內可用”就行了。可它的維護保養也是要花錢的呀。它的發動機、各類電子系統、線路都要定期維護保養的。而這些工作可不是隨隨便便在街上拉個人回來就做得了的,得需要專業的人員才行。要維護保養網友口中的上千架殲6無人機,恐怕得要找上萬名各類專業人才才行。每年給他們開的工資、獎金、福利,保養維護飛機所需要的材料、零部件、工具……,那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不會比維護保養三四個殲10航空兵師少。而三四百架殲10的作戰效能肯定要比所謂的上千架殲6無人機高得多。所以,從維護保養的成本來算,殲6改無人機也不划算。

最後,從作戰來說,殲6改無人機也不划算。目前,無人機編隊還是個難題。從閱兵式上可以看到,咱們的無人機接受檢閱時都是裝在車上經過天安門廣場而不是像有人駕駛飛機那樣編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的。殲6嚴重依賴機場,留空時間短,又不能像有人駕駛的戰機那樣編隊升空。為了防止它們在空中相撞,只能讓它們一架一架的間隔一段時間再升空,給它們留出足夠大的距離和間隔。可在戰爭時代,時間就是生命啊,前線的機場肯定會被各類戰機和支援保障飛機停得滿滿當當的,哪裡還有時間和空間給殲6無人機騰地方啊?鬧不好它們來了不但沒幫上忙反而還更添亂呢。 所以,把殲6裝上個遙控裝置改裝成無人靶機是沒問題,但改裝成無人攻擊機就不現實了。它們最好的歸宿還是到軍事博物館、公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做展示;其次是改裝成無人靶機,用來測試武器的威力以及給部隊演習時打靶之用,發揮最後的光和熱;最後當然是拆了回爐了。


血染戰旗紅


我們國家的殲6殲7都是上個世紀的產物了,很多已經不太適合現代化戰場的需要,機型老齡化,系統老舊等問題,因此國家對這類戰機實施了退役,但仍有部分還在服役之中。關於這批退役的戰機,網友們有著自己的一些看法,題主就提出了一個奇特的想法,將退役的殲6殲7改為無人機,掛載空對艦導彈對目標實施打擊。當然這也並非沒有可能。

我們首先考慮一下殲6,殲7戰機的各項性能,殲6是中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研製的一款超音速噴氣式飛機,在2010年正式退出中國空軍,該型飛機尺寸較小,重量輕,速度快,設計結構簡單,價格便宜,深受第三世界國家的青睞。

殲7是第二代戰機,相比較殲6其速度有了很的的提升,最高速度可以達到兩馬赫,而且其在重量,速度以及使用維護方面也有很大優勢。


無人機在現代戰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偵查,偷襲,通信,對抗等等。當然既然是無人機,那麼就應該是無人駕駛飛行器,如果要把殲6,殲7改裝成無人機,那麼就要對這兩款戰機進行系統改裝升級,安裝遙控設備,自動控制程序,更換更先進的航電系統等等。無人機講究的是成本低,機動性強而且隱蔽性能優良等,對於這兩款戰機成本和機動性都可以保證,但是隱蔽性能就有點難了,如果要是塗裝隱形塗料那就得不償失了,於是很難實行偵查,打擊等任務。


如果讓其搭載空對艦導彈對目標實施打擊,未嘗不可。我們先從空對艦導彈來看,該型導彈可以根據GPS慣性制導方式飛行,可以在不接近敵方目標,但是通過預警機或者雷達發現目標位置數據發給導彈,這樣可以極大的減少無人機被發現的概率。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評論。


Global防尉


想法很好,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進行簡易的改裝能保證戰鬥機飛起來,但是無論是控制還是攻擊目標定位都存在很大問題;進行大幅度改造,成本恐怕還不如造新的!

大家都知道,戰鬥機被淘汰的數量很多,那麼,如果將淘汰的戰鬥機,改為無人機,掛上2個空對艦的導彈,打航母靠譜嗎?

殲6、殲7淘汰下來確實很多,如果能廢物利用改造成無人機煥發第二春,我想軍工的精英們不是傻子,不會看不到他的價值,改為無人機,掛上2個空對艦的導彈,無論是投彈攻擊還是自殺式攻擊感覺都很划算。

事實上,中國軍工曾幹過這樣的事,把殲6改成無人機,還用殲7改成“超音速無人機”,但總是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效率太低,飛起來容易,控制很難,基本沒有突防能力,人工智能控制、反干擾能力、制導能力都都不過關,殲6的低空飛行性能還行但速度太慢,殲7可以滿足末端超音速突防但低空飛行性能本身就差,而且殲7火控雷達探測能力有限,殲6甚至都沒有,如何去搜尋目標並發動攻擊?而且這麼大的目標別說對空導彈了,近防炮這關都過不了。

而現代化軍艦防空體系都是相當完備,殲6、殲7無論怎麼改氣動改不了,這麼大的目標上去就是活靶子,如果專門為其改裝一套躲避或者對抗系統,先不說效果怎麼樣,成本都不划算,根本沒有突防的可能性!

並且提到的掛載反艦導彈,搜尋目標誰來做,怎麼給導彈提供目標數據?就殲7那個破雷達也就搜尋幾十公里的目標,還有反艦導彈的前段和終端慣性制導階段,就彈頭上的雷達本來就是末端才開機搜尋目標,而殲6上有雷達嗎?殲7上雷達性能可靠嗎?

再加上,在退役飛機上加裝控制系統也是個問題,實現簡單操作沒什麼大用,想要實現複雜動作又成本太高,還不如直接造專用無人機更合適。


狼煙火燎


這個問題,首先不是划算不划算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用的問題。

1、基本沒有探測能力,發現不了對方。殲6只有測距雷達,探測距離也就幾公里;即使是殲7,大部分老型號也只是擁有測距雷達,而不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那種探測/火控雷達。甚至,目前現役的兩款最新型的殲7——殲7E和殲7G,其中殲7E有的依然還是測距雷達,而且佔據了大部分的數量。殲7G倒是有個小雷達,只是探測距離30來公里罷了。

如果殲6、殲7上面還有飛行員,起碼還有個目視偵察能力(10-20公里)。但是,這些卻是無人機,沒有探測雷達的無人機——那跟瞎子有什麼區別?即探測不到對方艦艇,也發現不了對方過來攔截的艦載機——除非安裝了光電探測系統,然後對方又來到了近前。

如果對方是固定目標,那倒還可以根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飛過去,但是,現在要打的卻是對方艦艇這種移動目標,那就沒辦法了。基本情況是,在離對方艦艇還有400-600公里遠處,就被對方艦載機用機炮、空空導彈給幹掉了。

2、基本攻擊不了對方。既然基本發現不了對方,那就更談不上用反艦導彈攻擊對方了。現在已不是過去那種“凌空”轟炸的時代了,現代先進的反艦導彈,射程一般在200-600公里。但是,想發射這樣的反艦導彈,發射平臺自身要有足夠遠的探測能力,比如200-300公里。但對於已經退役的這些殲6、殲7來說,顯然是沒能力使用的。

3、基本掛不了。這些退役的型號,無論殲6也好,殲7也好,載彈量是很小的。比如殲6只有0.5噸,殲7也不過1-1.5噸。而現代先進的反艦導彈,其重量通常在0.7-2.5噸的範圍;特別是我國的先進反艦導彈,基本會在1噸以上。一些殲7型號總的載彈量也許超過了1噸,但是不要忘了,這不是“一個掛點”的載彈量,而是多個掛點的總和。也就是說,殲7沒有能夠掛載大型反艦導彈的掛點。如果要改的話,那就涉及機體大加強和掛架大加強了——有這精力,還是去生產飛豹吧。

像YJ-12這種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別說殲6、殲7了,就是殲10、殲11也掛不了啊,還是讓轟6去掛吧。至於鷹擊18這種,殲16、飛豹A倒可以嘗試下。

再者說,現在一枚先進的反艦導彈,價格動輒200萬美元左右,比殲6都貴,都接近老式的殲7的價格了。現在讓這些退役的殲6、殲7掛載,那不是暴殄天物嗎?

其實,真想省錢,直接用巡航導彈多好。像美國戰斧巡航導彈,新型號價格才130萬美元;我國的,價格怕是能降到100萬美元左右,也就是反艦導彈的1/2。只是,一分錢一分貨,這探測能力、機動能力、突防能力,可是不一樣的。

所以啊,還是老老實實的生產、發展新型武器平臺為好。至於這些退役的殲6、殲7,還是讓他們充當靶機吧,這是它們最能夠發揮價值的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