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養殖過程中如何適度控制好飼料的投量

無論養殖什麼,飼料的投餵既是主要的營養源,也是池塘主要的汙染源。投餵量控制不好養殖水體亦會出現“失控”現象。因此,在對蝦養殖過程中如何適度控制好飼料的投量尤為重要!

對蝦養殖過程中如何適度控制好飼料的投量

在飼料投放管理過程中既要做到讓對蝦吃得飽、長得快,又要減少浪費,減輕對水體汙染,降低養殖成本。若投餌不足,則會使蝦生長速度減慢,蛻殼間隔時間延長,對蝦因營養不足體質下降,易感染疾病死亡;或使蝦個體差異加大,大小不均,影響產量。

同時,由於過多的殘餌、糞便進行無氧分解,產生大量有害物質,敗壞水質、底質,加大飼養管理難度。另外,由於環境惡化,利於致病菌的大量繁殖,結果增加病害防治壓力,且易引發病害,造成偷死。這種現象在養殖後期尤為嚴重,日常防護根據底質和水質情況使用聖潔青蛙牌消毒劑和改底劑,做好防治措施可有效改善底質有機沉澱導致的ph過高等現象。

營養搭配 合理投餵

營養全面,搭配合理,才能保證對蝦生長的全面營養需要,增強對蝦自身的抗病能力。與此同時做好消毒措施也很重要,及早防治對蝦疾病,使得對蝦在攝取營養的同時,更好的促進營養吸收率,減少腸炎等疾病的發生、減少蝦糞便中蛋白質的含量和殘餌,從而減輕對養殖水體的汙染。

對蝦養殖過程中如何適度控制好飼料的投量

對於投餵量,投餌適宜是對蝦成功養殖的關鍵環節。也是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如何確定適宜的投餌量是飼料管理的難點。外塘對蝦養殖中一般每日投料的次數是放苗後1~7天為2次,以後根據攝食情況逐漸調到3次或4次。

對蝦養殖過程中如何適度控制好飼料的投量

在養殖中後期由於有機物的累積量較大,要消耗掉大量的氧氣,加上在夜間又無光合作用,因此養殖後期水體的溶解氧在夜間一般是不足的或處於亞缺氧狀態,在此條件下飼料的轉化利用率顯著下降,由此我們建議養殖中後期夜間不要投餵,如果養殖水質維持較好夜間也可適當投餵,適當實施增氧措施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